父母要知道的——孩子们的拖延症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父母拖延症对孩子的影响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唐匀个人所有,欢迎分享和转发。
你知道孩子的学习到底是哪几部分构成吗?
1、孩子学习=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情绪劳动
孩子要完成一门功课的作业,一定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情绪劳动的结合体。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很好理解,那么什么是情绪劳动呢?
举个例子,你是一家超市的空调销售人员,你今天心情不好,带着情绪上班。
来的每一个客户,你都没有好脸色给他,冷言冷语。
结果肯定是,你今天肯定一单都卖不出去。
情绪劳动的制造者,也会是他人。
比如,你的老板今天怼你一整天,各种理由各种挑剔,你会不会情绪奔溃?
这时候产生的劳动价值也是情绪劳动。
对于孩子而言,做任何事,都要情绪先行。
他喜欢画画,那他画三小时也不会有任何抱怨。
他不喜欢数学,那她会扭扭捏捏又是削铅笔又是上厕所,总而要开始很难。
体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孩子学习的时长,一般只要孩子愿意都可以坚持下来。
脑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孩子学习的理解度,孩子数学弱,那么到底弱在哪里了?
而情绪劳动往往可以带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只要孩子愿意,他会把不会的题,不愿意学的科目,花时间、花精力学会。
2、所以,孩子的拖延和情绪劳动脱不了关系。
父母和孩子之间,孩子很多时候是接受者,对于孩子的拖延症而言,两种父母比较危险:
1) 是父母过于严厉,孩子产生了情绪上的反抗。
爸妈每天要说30遍的作业做完了没,这个题会了没,真是让人头大。
2) 是父母过于放松,孩子产生了情绪上的懈怠。
反正爸妈也不监督也不管,就先玩起来再说。
2、给严厉的父母,建议:过度学习要适当,不要适得其反。
什么是过度学习?
举个例子,背诵一首唐诗,孩子要读10次,才能完全无误的回忆出来唐诗每个字。
那么,这10次就是孩子的掌握水平,接下来继续读这首唐诗,孩子的记忆就会加强。
这就是过度学习。
其实,孩子做错一道题,第2次他可能还是会错,老师再讲一遍,他的大脑会再次理解和记忆一次。
可能这道题在他做第5次的时候,他才会完全的理解,这其实也是过度学习的过程。
但是,过度学习超过一定的度,反而不利于学习,只会降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孩子背诵乘法口诀表,二二得四,已经记得滚瓜烂熟了。
而作为妈妈的你,想着一定要让孩子记牢,给他又布置了整整3页的2*2=4的数学题,那孩子肯定会奔溃的。
换作是妈妈你自己,老板每天都只让你做一件事,抄写部门工作守则第一条,而且一整天都只做这一件事,相信,你会比孩子奔溃得更快的!
3、对过于放松的父母,建议:严慈相济,循循善诱。
利用亲子陪伴、孩子们喜欢做的事等作为奖励,孩子们做不好的一定要惩罚,一定时间后,孩子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
-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么办?没关系!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 孩子拖延症怎么办?高情商父母掌握3个妙招,轻松解决
- “有时,我不喜欢我的孩子”——父母倦怠损害亲子关系,怎么破?
- 孩子“压抑式的成长”,就在家长不经意之间,父母您中招了没?
- 孩子“讨好型人格”的养成,跟父母的坏脾气有直接关系,需谨慎
- 孩子上大学和室友关系不好,想要换宿舍、到校外住,父母怎么办?
- 孩子也有“焦虑”的情绪?父母有没有想过,爱哭并非是内向表现
- 孩子哭父母心情也不好,别被孩子的“情绪链”影响,温柔地回应
- 孩子哭闹、动手打人?父母先做好这一步,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 孩子喜欢拖拉,原因可能在父母!导致拖延的4个深层原因需重视
- 孩子因吃饭慢被亲妈活活打死:情绪失控的父母,有多可怕
- 孩子容易情绪化怎么办?心理学:建议父母试试这2招
- 孩子常见的几种情绪,父母应该早知道
- 孩子总是不听话,靠“吼”可不行,其实父母的状态决定孩子的情绪
- 孩子总是反锁门不让进?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亲子关系也需要边界感
- 孩子总犯错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利用“情绪引导”来促使孩子优秀?
- 孩子总犯错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利用“情绪引导”来促使孩子优秀?
- 孩子打架,家长在群里开撕: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 孩子承受的情绪暴力,大多来自不会沟通的父母
- 孩子拖延成瘾大多因畏难情绪,用“逆推思维”,简化目标摆脱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