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不喜欢我的孩子”——父母倦怠损害亲子关系,怎么破?
作为父母,有没有一个时刻感到筋疲力尽?
我知道我应该爱孩子,但我有时候看到他,却烦得不行!
你不是一个人,你并不孤单。
就如同我们做一个工作做久了,难免会有“职业倦怠”一样,如果把做父母看作一种职业,那么出现“父母倦怠”,这也很正常。
这里说的倦怠,具体来说,就是一种疲惫综合症。其特征是感觉不堪重负,身体和情绪疲惫,与孩子的情感疏远,以及成为无效父母的感觉。
当爸妈确实是很辛苦的工作。
特别是我们总被教导:
育儿是如此有益、充实、精彩,心爱的孩子对你甜甜的微笑,你还什么不满足的呢?
但事实上,任何偶尔出现的困难,比如半夜哭闹、脏衣服、摔了一跤、生病了……都可能成为爸妈情绪崩溃的导火索。
出现倦怠的状态很正常,但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是应该设法从这一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毕竟:
父母倦怠的影响是很严重的。首先,倦怠会导致逃避
一旦我们感到倦怠,自然会有离开孩子,逃避照顾孩子这件事的幻想。有了逃避的想法,很可能导致疏忽行为,或忍不住使用“暴力”。
比如威胁辱骂孩子,或直接身体攻击、打屁股。
其次,倦怠让我们“爱无能”
倦怠,就像是一节耗尽的电池。
我们烧掉所有的情感燃料时,还怎么能给予孩子积极的情感呢?
我们的孩子依赖我们,经常感到无助,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更具破坏性。
所以,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充分的爱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可是,我们自己也没有的东西,还如何给孩子呢?
如果我们自己也处于压力之下,我们就不能总是耐心地回应,不能在挑战面前表现出共情、关怀,不能给予孩子依恋和爱。
父母倦怠是如何产生的?如果你是一个职场妈妈。
下午5点刚刚下班,从此时起,你还有两个小时:
先飞奔去幼儿园接宝宝,回家、做饭、吃饭,把宝宝送到奶奶家,和女儿说再见,然后再赶到一个会场——今晚7点,有个你很重视的育儿讲座。
如果不想迟到,那你真是一秒钟都不能耽搁。
如果这个过程中,再多少出现一点意外,比如宝宝今天心情不好、宝宝没好好吃饭、宝宝不愿意去奶奶家、堵车……
那可真是“压力山大”。
虽然每个人都会经受不同程度的压力。
不过,对于很多新手妈妈来说,压力好像总爱“找”上自己,生活中好像时时刻刻都充满各种各样的“挑战事件”。
如果采访一下妈妈:“你为啥感到倦怠?”相信她有一大堆吐槽。
我为什么感到倦怠?开玩笑,跟孩子做啥不劳心劳力啊?哪怕做一个简单非常的的事情,都太具有挑战性了好吧!
刷牙、吃饭、坐公交、辅导作业……哪一项不是需要简单艰苦工作的大工程?
那么,爸爸妈妈有没有“自我照顾”?都是如何进行自我照顾的呢?
自我照顾?哪里有时间啊!光是照顾儿子就已经费尽全力了!我哪里还能抽出时间来做我喜欢的事情?
忙碌的父母,确实很值得理解。
但讽刺的是,很多人为了成为“完美”父母,把自己的情感燃烧殆尽了。
脏衣服还没洗,晚饭还没做、孩子作业还没辅导……都让我们焦虑不安。
但正是这样的“内疚”,让父母更容易倦怠。
如果不要“完美”,甚至“伟大”,我们反而可以变得更真实。很多时候,妈妈也需要一个“妈妈”。
如果你不关心自己,你的大脑也无法适应你的孩子。就这么简单。
你可能内心里偷偷想过:
爸爸妈妈如何“自我照顾”?“有时候,我不喜欢我的孩子”。
自我照顾,也是家庭教育里的关键项目。
如果我们没有重视自己,从来没时间关心自己,不知道自己正处在极度紧张的压力之下,也没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内疚的折磨,那么亲子之间的关系自然很容易受到破坏。
如何照顾好自己?
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正在遭遇压力。
根据心理学家阿诺德.拉扎勒斯(Arnold Lazarus)和苏珊.福尔克曼(Susan Folkman)的研究,人们需要通过一系列阶段来判断是否遭遇压力。
一、初级评估——正性?负性?中性?
某件事情给我带来的结果,会是正性、负性、还是中性的呢?
如果初步认定,这件事八成会带来负性的影响,那么再对这种影响进行评估: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如何才能避免?
比如,上次跟合作公司谈判结果的好坏,会导致你面对下一次谈判产生不同感受。
二、次级评估——我能否处理这件事?
问问自己:我是否能够处理这件事?
这是在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是否足以克服这次的压力事件可能带来的危机。
如果可以,那自然容易走出压力;
但如果不能,应对资源不足、潜在威胁巨大,人们很可能受困于压力。
比如,每个妈妈可能都遇到过“自己想休息一下,但孩子却在大吵”的情况,如果妈妈今天恰好身体不舒服,孩子却还在大吵,那妈妈所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加重。
由此可见,事件可能是相同的,但因为我们每个人对这件事的评估不同,压力的大小也就不同了。
而对压力的评估,也受到个人的气质、性格和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
因此,尽管每个人都会遇到压力,但确实某些人能够比另一些人更好的应对压力。
如何成功的、更好地应对压力呢?当然,并没有明确的、应对所有压力的规则。不过,心理学家也提出了一些常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压力。
1、对压力产生的根源寻求控制
举几个例子:
客人就要来了,但家里又脏又乱,让你非常担心。那这时候你需要做些事情来消除这种焦虑,比如:立刻开始打扫!
下周单位要考试了,你非常担心。这时你需要做些事情来消除这种焦虑,比如:马上开始复习!
战胜拖延症的同时,也成功地解决了压力。
让自己控制产生压力的情景,这可能确实需要耗费很多精力,但可以最终成功应对压力。
2、将“威胁”重新定义为“挑战”
变换一种情景的定义,可以使压力看上去没那样可怕。
比如,孩子之前上的幼儿园不合格,被关停了,需要重新给宝宝找幼儿园。妈妈们基本不可能把这件事当做好事。
但如果你这样想呢?
“幸亏发现得早,我可以早点给宝宝找更好的幼儿园,否则更耽误宝宝。”
3、寻求社会支持
如果遇到困难,能有人帮助,那么所有的困难都更容易解决。
在遇到压力的时候,向他人求助,可以得到情感、物质支持。比如朋友的肩膀和安慰,家人提供的热腾腾的晚餐。
此外,其他人也能提供应对压力的建议,比如现在大家都喜欢在网络上与人交流,就是因为有相似经历的人,可以互相分享很有价值的经验。在我的文章下面的评论区,就常常有妈妈们在那里分享自己育儿经。
4、运用放松技巧
降低由压力引发的生理唤醒,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压力应对方式。
比如冥想、禅宗、瑜伽、渐进式肌肉放松等,它们在消除压力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正念
卡巴金博士和他的太太 (Jon & Myla Kabat-Zinns ),分享了如何运用“正念”(Mindfulness) 来教养孩子上。或许他们的分享可以给压力山大的爸爸妈妈一点启示。
什么是正念?正念,是指有意识地以一个不加批评的心,把注意力带回到此时、当下的自己,觉察自身的思想、情绪和身体反应,以一颗潜在的慈心如实地接纳自己“当下”的所有反应。
在教育孩子、处理孩子行为的时候,如果能运用“正念”的方法,那么,爸爸妈妈就不会将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也不会急于处理问题,而是能静下来,以一颗慈心,“如实地觉察”及接纳自己的状态和理解孩子的行为。
“如实地觉察”的意思是:
“ 我注意到自己这些想法、情绪和这样的身体反应的出現,而尝试对这些反应不加批判”。
这个时候,不是要评价父母的思想、身体和情绪反应的对错,也不是要教导父母应如何做,而是提醒父母可以把注意力带回到自己的当下:
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我们内心发生了什么?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如何做和感觉?这样的好处是:
当我们的察觉力加强了,我们的心便有更多的空间去“观察”孩子的行为,明白接纳孩子行为的“实相”,以一颗慈心“看到和感受到”孩子的需要。
当心眼比较清晰了,爸爸妈妈原本拥有的智慧,才能在教导上发挥,我们自己才便拥有更多的能量和爱与孩子相处。
研究发现,正念可以减少焦虑,即便你没有长期练习正念,偶尔做做也很有好处。
作为父母,你甚至可以和家人一起来做。
如何练习正念:正念不是魔法,它需要透过练习一点一滴慢慢培养而来的。如何练习呢?我们可以:
一、从注意自己的呼吸开始练习:
▪任何一刻我们都在呼吸,我们可以将注意力带到每一个呼吸,只需注意着每一呼和每一吸。
▪不论我们在哪里,早上起床、带孩子上学、在家中清洁地板、到街市买菜、在超级市场轮候付款、离家往工作的路途上、等待交通灯转讯号时等等,我们也可以把注意带回呼吸上。这些练习不需要额外的时间,只需要提醒自己记起。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呼吸外,我们也可以刻意安排每天练习正念,比如冥想、放松练习。
▪正念练习需要一颗不批判的慈心,接纳自己于练习过程中的不够坚持、不够集中和其他一切的不够,只需要温柔地重新把注意带回每一呼每一吸!
▪这样的练习让我们慢慢建立与此时当刻的联系和察觉,有助于唤出我们的内在资源和智慧。
二、在日常生活中练习
1.听一听
去某个地方,比如小区花园、你家后院,静静地散步,听一听那些常常被你忽略的声音:
树叶的沙沙作响;
自己稳定的呼吸声;
小鸟的叽叽喳喳;
小野猫悄悄跳上窗台……
为了增强最安静的声音(为了更有趣),你可以用两个纸杯子,底部切开一个孔,挂在耳朵上,将纸杯变成一个简易放大器。
除了特别让人放松的大自然之外,其它任何地方也都可以进行聆听,甚至是嘈杂的购物中心或广场。
2、真正品尝你正在吃的食物
由于食物的味道,质地和温度如此不同,注意饮食是最简单的做法之一。
在吃到某种食物的最初几分钟内,默默地咀嚼口中的食物,注意到各种各样的感觉,比如一块蛋糕,上面有水果、坚果、巧克力,酸甜的味道、香脆的口感、带微苦的甜蜜……这种时候,那些上班迟到、路上堵车、衣服还没洗的小烦恼都会暂时消失。
当你发现你又开始想其它事情,注意力不够集中在食物上了,也没关系,只需要重新把注意力拉回来就可以了。
3、给自己做“身体扫描”
与你的孩子一起坐下或躺着,从脚趾开始,默默地或大声地将意识带到某一个身体部位,一直到头顶。
每个人轮流命名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并简要描述该部分的感觉。
比如,你可以先说:“我注意到我的脚指头,它们感觉很刺激”;
然后孩子说:“我注意到我的膝盖,它们感觉麻麻的”。
4、尝试坐下冥想
冥想非常有效,这是为什么佛教徒、修行者花费那么多时间来做冥想的原因。
但想做个正式的冥想确实不容易,你需要坐着不动,专注于一件事,对成年人来说都挺难的,更别说带这个孩子一起来做了。
我们可以有一些方便入门的办法:
关掉灯和手机,让每个人都坐在地板上(或带椅背的椅子)几分钟。
最常见的冥想形式是专注于呼吸。将注意力带到每一个呼吸,只需注意着每一呼和每一吸。
如果想教孩子冥想,可以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正在慢慢吹一杯热茶,然后慢慢小口地喝茶。(最后,努力通过鼻子呼吸)
作为一个忙碌的妈妈,每天都在试图平衡家庭,工作,朋友,家务以及“我的时间”。如果还要每天花一些时间来练习“呼吸”,听起来好像很难。
但中国有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
事实上,每天只需花一点时间闭上眼睛,注意你的呼吸,思绪,情绪,身体感受,善意和好奇心,都会对整个家庭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平静三到五分钟,让他们安静下来,并专注当下,在作业、压力情况下、或者从一项活动到另一项活动的过渡时间,休息一下大脑。
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在做这些“正念”练习的事实,除了提升对身体反应的察觉,也可以练习察觉自己的思想和情绪的反应,以一颗不批判的心,更清晰地“看见”自己不同的情绪和惯性的思维,使自己在教养孩子上更有力量。
再说了,“有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状况。没有任何压力的生活,也将非常单调、乏味。
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成功地应对压力之后,反而会使你获得非常满意的体验,何尝不是一件充满幸福感的事情呢?
相关文章
- 孩子总是反锁门不让进?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亲子关系也需要边界感
- 孩子沉迷游戏脾气暴躁,父母要学会沟通,重塑良好的亲子关系
- 父母的爱,孩子的孝:爱得越深谎言越多#亲子关系#
- 为何有的孩子会视父母如仇人,三种批评方式,毁了亲子关系
- 放下父母的身份,给孩子说声对不起,将带来别样的亲子关系
- 亲子关系不好?可能是因为父母没有清楚知道5种爱的语言表达方式
- 亲子关系中最大的伤害,就是父母说“为你好”?
- 亲子关系毫无距离?“没有距离的爱”摧毁孩子,家长知道吗?
- 关系大于教育,孩子出问题,试试从重建亲子关系开始
- 孩子不听话陷“死循环”,“第三人效应”有良效,亲子关系是关键
- 孩子不听话?走出四个误区,运用四种方法,助你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 孩子在家如果有这4点表现,说明你们的亲子关系是很密切的
- 孩子总是不听话?4个原则,教你有效沟通,改善亲子关系
- 孩子惹你生气怎么办?先“冷处理”降降火,再给亲子关系“解冻”
- 孩子气质不同,决定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互相理解亲子关系才融洽
- 孩子越陪越疏远?教你 4 招增进亲子关系
- 父母之爱,是爷爷奶奶的爱所不可替代的,早期的亲子关系相当重要
- 父母怎样改善亲子关系 教您10句话轻松搞定
- “孩子和谁睡,就和谁亲”,亲子关系的建立:从陪孩子睡觉开始
- “我痛恨母亲,可现在我跟她一样”,孩子的宿命,由亲子关系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