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安慰孩子情绪?“共情”是关键,家长要学会这三步 如何正确的处理孩子的情绪5步骤
逗儿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周末接上小提琴课的儿子回家,路上没事我们就闲聊了几句。
“东东,今天你怎么没有拿琴谱回家?”
儿子:“放在教室里了。”
我担心的问道:“放那里会不会丢呀?万一别人拿错了怎么办?下次还是拿回来吧。”
东东听了皱起了眉头说:“没关系的,我已经写好名字了,而且每个人的座位不一样,不会拿错的。妈妈,你应该相信我。”
很显然,儿子在压抑着自己不耐烦的情绪回答我。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问答似乎有些不被孩子接受,然后立马转换了说话的态度,不再去否定孩子的做法。
我顺应着说:“儿子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很不错。”
儿子接着说:“妈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很感谢你为我操心。”
儿子这样的转变让我体会到,双方感情达到“共情”的美好感觉。孩子长大了,每当家长的行为举止太过于武断时,他们就会强烈的拒绝。相反,如果在教育中拥有共情能力,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温柔一些。
→ 什么是“共情”?“共情” 这个词语大家应该有些陌生,但如果说到同理心大家是不是就能够理解了?其实共情的主要意思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他设身处地的着想,能够理解对方的感受理解他的想法。这是罗杰斯提出的一个概念,也是属于心理学中的一个专属词。
在上述案例中的妈妈能够体会到儿子语言中的不耐烦,并且及时转变说话态度。而儿子,因为妈妈的转变也变得更有同理心,能站在妈妈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运用这种教育方法对待那些有点叛逆的孩子,必然会出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当孩子非常难过时,家长就可以运用共情心理安慰孩子。但是很多家长在使用“共情能力”的时候,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安慰孩子的时候,家长需避免下列几种错误的做法,否则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
→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越安慰越难过?父母错误做法不可取。1、 忽略孩子的感受,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他的想法。
孩子在海边堆沙子,刚建造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堡,就被一阵浪花打回原形。这时孩子必定会开始暴风雨般的哭泣,家长一般都不会理解孩子的想法,所以会说:“没事,一会儿我们再搭一个就行了,没什么好哭的。”可是这样的说法并不能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的共情,反而是对孩子哭泣行为的一种误解。他们哭是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父母这样的回答显然没有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
2、过分地使用共情。
当家长看到孩子哭泣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同理心,都会展现出非常夸张的表情,但是家长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加重内心的悲伤,并不能让他感受到被理解的愉快感。所以使用共情的时候家长应该掌握分寸,不要让孩子因为你的错误引导变得越来越消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正确应对挫折的方法,不要一味的同情他们的不良遭遇。试着把他们往积极乐观的方向引导,这样才会达到教育目的。
3、安慰孩子时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建议。
孩子伤心肯定是有原因的,有些家长太急于让孩子变得开心,所以会说出一些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比如,孩子的玩具飞机坏了,家长安慰孩子答应给他买一个和房子一样大的玩具飞机。这样的话显然是糊弄孩子的玩笑话,可是孩子的内心比较纯真,常常会把这件事信以为真。孩子抱着非常大的希望等待家长给他买玩具,可是最后却没有等到。他们这种心理落差会使情绪更加糟糕,而且也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的情绪。
安慰孩子的时候共情确实能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在使用时家长需要知道正确的方法,否则只会造成负面的影响。那么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的学会使用共情能力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明白“共情三部曲。”
→ 家长应该学会的“共情三部曲”。1、和孩子一起回忆事情经过,帮他们平复情绪。
孩子通常会因为一些非常小的事情感到伤心,这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去回忆一下整个事件。回忆就是帮孩子正确理解自己伤心的点,真真切切地看到是什么事请让自己伤心。当我们完全帮孩子回忆完后,可以引导他把这件事情看的更小、更淡一些。这样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也能让他们学会分析不良情绪的方法。比如,孩子因为绘画时画错了而大发脾气,家长和孩子一起回忆事情经过,让他们说出令自己生气的点。
2、学会倾听他们的不愉快,和孩子一起找出让他们难过的原因。
在孩子非常难过的时候,不论家长说什么都听不进去,所以可以等他们心情平复之后再和他们聊天。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找到真正令他难过的关键。倾听的过程中,家长不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尽量让孩子自己陈述。期间给他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让其体会到你能够和他感同身受。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画错画生气的情绪表示理解,同时允许他们宣泄不良情绪。
3、给孩子具体可行的意见。
和孩子沟通完想法之后,家长需要给他一个更好的建议。让孩子以后在面对同样的情况时能够冷静的处理,不至于用暴躁的表达方式宣泄情绪。当然提出建议时也应该参考孩子本身的意愿,可以和他沟通他能接受的建议。双方的意见达成一致以后,才能确定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可以建议孩子下次在画画之前打草稿,画错了不要坐在地上哭泣,可以重新找一张纸再画一次。
学会“共情能力”能帮助家长更好地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家长须明白以上三种共情的使用方法,才能平时生活中灵活运用。
今日互动话题:你在生活中,会如何运用共情对孩子进行教育呢?你对“共情教育”有哪些看法呢?欢迎留言分享。
我是逗儿妈妈育儿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会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儿知识,帮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
相关文章
- 孩子不愿意表达,家长要学会接纳他的情绪,告诉他如何解决
- 孩子幸福感不足出现情绪问题,家长解决问题以前先学会别制造问题
- 孩子情绪说变就变,家长摸不着头脑?专家:抓住情绪发展关键期
- 不打孩子憋到心梗?专家:家长要学会共情
- 亲子游戏帮助孩子开动脑经,亲子游戏的关键,家长要学会避“坑”
- 决定孩子情商的关键,取决于家长能否做孩子情绪训练的导师
- 学会自我反省,孩子才会不断进步,但这4个动作,需要家长协助
- 学会这些急救方法,关键时候可以救孩子一命!(系列三)
- 孩子5-9岁的教育极为关键,家长做法让孩子受益终生或输于起跑线
- 孩子“照镜子”般模仿同龄人,家长要及时引导,建立自信感是关键
-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家长别担心,关键要用好三大方法
- 孩子“重复刻板行为”让家长头疼,学会3种方法,让孩子远离自闭
-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发火?情绪控制,从问自己3个问题开始
- 孩子一生气就狂打自己?孩子的“情绪饥饿”,家长要细心留意
- 孩子上学,家长却暴露焦虑情绪,过分关注或许反而惹老师讨厌
- 孩子不会写作文,家长烦恼!父母找到4原因,3招带孩子轻松学会
- 孩子不想上学?很正常!关键在于家长如何理解与调整
- 孩子不爱写作业,因家长“崩溃式辅导”?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
- 孩子不爱说话,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导,让孩子学会自己表达
- 孩子不顺心就哭闹?心理专家:是“情绪脑”发育,家长应合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