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绪说变就变,家长摸不着头脑?专家:抓住情绪发展关键期
前天上午忙完工作,一看时间幼儿园吃着饭呢,就打开手机看了会监控。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我闺女前一分钟还好好吃着饭,后一分钟就开始抹眼泪了。观察了几分钟,我果断排除了和小朋友起冲突、弄洒饭菜、身体不舒服等可能选项,直接得出了结论:她一定是吃着饭突然想妈妈了。
果不其然,下午奶奶去幼儿园接孩子。老师一见奶奶就说:“孩子中午吃饭的时候,说想妈妈,突然就哭了。是因为开学不适应吗?最近孩子情绪很敏感?”她奶奶说“没事儿,小女孩嘛,这几天就是太娇气了点儿,在家也是动不动就哭。”我这闺女吧,娇气倒不至于,情绪敏感却是真的。这半个月,她动不动就掉“金豆豆”,就这掉泪的频率,我要把“金豆豆”接起来,估计都能去换个金砖了。
我闺女的同学都是3岁多的孩子,在她们这个群体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昨天我送孩子上幼儿园,偶遇了她同学小墨墨。墨墨妈说“好羡慕你啊,闺女听话又乖巧。我家这个臭小子,整天作妖。一不如意就摔玩具、砸桌子、打人,不分场合地大吼大叫。我都不愿意带他出去玩,说发脾气就发脾气,太丢人了。”
其实,大部分3岁多的孩子,脾气真跟孙猴子的脸似的,说变就变。美国知名儿童心理学家路易丝·埃姆斯就在《你的N岁孩子》一书中这样写道:3岁的孩子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但好景不长,从3岁半开始到4岁,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3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
01.孩子为什么情绪多变?为什么3岁多的孩子说哭就哭、说闹就闹,没个定数,让我们家长都摸不着头脑呢?是孩子太任性、太调皮、太娇气吗?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不是的。孩子情绪多变,是因为孩子正处于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
所谓关键期,是指对某一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为敏感的一个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心理学家将关键期的概念和儿童早期发展联系在一起,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大关键期问题。3-6岁的孩子,情绪感知能力提升,情绪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开始进入到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晏红理事说,童年是“情绪脑”发育的关键期。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情绪脑”则是我们大脑中负责各种情绪产生的中间层。每个孩子都和我们大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情绪体验。3-6岁孩子的 “情绪脑”工作频率提高,情绪也比婴幼儿期更加多样化。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因为情绪管理能力很弱,情绪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是易冲动。孩子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弱,情绪容易出现爆发性。比如,当孩子玩得入迷时,如果有人打扰他,孩子可能会突然发脾气,把玩具扔得远远的,或者大吼大叫。
二是易外露。孩子还没有从情绪体验中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所以情绪变化特别明显,容易被家长察觉。当孩子哭闹或者发脾气时,大人从他们的行为动作中,就能很清楚地感知他们在生气或者难过。
三是易感染。情绪具有情境性,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比如,幼儿园新生入园时,如果一个孩子哭泣不停,很快就会带动一群孩子跟着哭。大部分孩子的哭泣,并不是自己想哭,而是由一个孩子的情绪波动感染引起的。
02.情绪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现阶段,我们家长大多比较关注孩子的生活、兴趣和智力。比如,吃饭要营养均衡,穿衣服要保暖时尚,玩游戏要益智健康。小小年纪在家就要背古诗、三字经,出门就要上英语课、乐高课、轮滑课、游泳课等等。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却主张:抚养,不仅仅是物质满足。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对子女的心理抚养,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确,我之前也认为孩子年纪小,发脾气很正常,等长大了,情绪自然就好了。后来,看过一些儿童情绪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之后,我才认识到:小孩子不会理性地对待情绪问题,这需要我们家长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有的家长会问了,情绪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戈尔曼说: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情商又和情绪有什么关系呢?目前的科学研究指出,情商就是一个人在情绪、意志和耐受挫折方面的品质。而情绪方面的品质,指的就是一个人能否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
03.怎样教孩子学会管理情绪?良好正面的情绪是孩子智力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推进器。既然小孩子还不会正确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那我们家长就要做到以下四点,积极引导孩子学会表达和管理情绪。
1、做正面情绪型的家长。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制。一个人是什么样,就知道他的父母是什么样。因此,在孩子6岁前,以身作则很重要。想要让孩子拥有一个正面的情绪,我们家长就要努力阳光地去生活,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情绪榜样。遇到问题积极解决,减少抱怨和牢骚。面对孩子的时候,提醒自己要温柔有耐心,不吼不叫、不打不骂,让孩子感觉到被爱护,而不是被批判和否定。
2、引导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虽然敏感丰富,但由于孩子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他们通常只会用行为来表达情绪。比如突然又哭又闹、突然大发雷霆。我们家长要做孩子情绪的“侦查员”。当孩子行为异常时,要用心体验、细心观察,分析孩子情绪的晴雨表,积极引导孩子识别并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家长对孩子多些耐心、多些体谅。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话引导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这样有利于孩子学会分辨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认知力。我闺女现在已经有了美的认知,前段时间她穿了新衣服,问爷爷好看吗。她爷爷逗她,说“你是个小黑妞,不好看。”我闺女听了,接着踢了爷爷一脚,然后坐地上嚎啕大哭。我问“你打了爷爷,爷爷都没哭,你为啥哭?”她说“爷爷坏,说我不好看。”我接着引导“你现在哭,是因为生气,还是难过啊?”她说“我生气我就哭。”我说“那你哭,爷爷也不知道你生气啊。下次你就给爷爷说‘我生气了’,爷爷就不逗你了。”然后,孩子爬起来给爷爷说了句“我生气,你要说对不起,否则我们永远都不是好朋友了。”
3、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难过时,孩子可能想要放声大哭;愤怒时,孩子可能想要大吼大叫。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允许孩子适当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把负面情绪憋在心里,否则孩子可能会变得敏感、胆小、自卑、木讷。我们应该学着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多去倾听和理解。情绪要疏导,而不是压制。正常的情绪宣泄,是孩子消除负面情绪的有效方式。
4、教会孩子乐观积极地生活。
积极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认为,积极的情绪虽然是短期的、瞬时的经历,但是它们积累起来,真正能改变我们,决定我们将变成什么样子。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也不要一味批评,要引导孩子知错就改。培养孩子积极乐观自信的性格,才能教会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好地成长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强调,建构孩子的正向情绪并不是教孩子盲目的乐观,或者否认、避免负面情绪。充足的安全感、肯定孩子的自我、温暖热情的家庭气氛,无条件的爱但有条件的奖励,以及许多好事件都能为孩子架设一张“情绪安全网”。
抓住情绪发展关键期,家长以身作则,正确引导,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成就孩子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