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家长的自我修养——情绪控制1 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

2022-03-11 00:37:51孕产
相信没有父母愿意对自己的孩子恶言相向,暴力以对,但有时在愤怒、悲伤、烦躁等情绪的干扰下,我们极易采取不理智的行为,事后我们或许会后悔,但在看到孩子好像没受什么影响,甚至外显行为明显变得更符合我们的心意时,我们不仅不以为然,甚至还会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掌握了控制孩子的法门。

相信没有父母愿意对自己的孩子恶言相向,暴力以对,但有时在愤怒、悲伤、烦躁等情绪的干扰下,我们极易采取不理智的行为,事后我们或许会后悔,但在看到孩子好像没受什么影响,甚至外显行为明显变得更符合我们的心意时,我们不仅不以为然,甚至还会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掌握了控制孩子的法门。


—— 01 ——

这是我在教育过程中觉得最煎熬的一课。我是一个急性子,脾气虽然不算暴躁,但也绝对算不上温和。我的很多经验都源自于走弯路的经历,在我彻底反思并开始改变之前,如同千千万万个家长一样,我也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充满信心并深信不疑。我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应用心理学的硕士,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烂熟于心,熟读各种心理学教育学的专著,因此我比其他的父母更具有优势。然而事实证明纯粹的理论并不能给我科学的指引,在没有系统的对我的行为进行梳理之前,更多时候我对孩子的管教仍然是服从于本能的。

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的自我修养——情绪控制1

比如当我的儿子第一次犯错时,我不会严厉的批评他,只会象征性的暗示,但如果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我就会开始急躁。儿子刚上小学时有段时间很混乱,作业总是写到深夜,并且会出很多在家长看来莫名其妙的错误。比如漏题、看错加减符号、忘记写单位答案等等。令人痛苦的是,这样的问题日复一日的反复出现,表现的格外根深蒂固。我那时候忙于工作,在多次教导发现毫无收效后我失去了耐心,对儿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告诉他如果再粗心大意就会受到惩罚。很显然当时我错误的运用了惩罚的办法,这样不仅不会令他的情况好转,而只会令他厌学。


—— 02 ——

后来我醉心工作,直接放弃了对他的作业状况进行监督。等我真正开始回归家庭教育,儿子已经上二年级了,但粗心的毛病依然没有改观。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他对学习表现出了抵触的情绪,他在书桌旁的墙壁上写下:我不想写作业。墙壁被他用铅笔戳的坑坑洼洼,学习在他眼里更像是负担。

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

回顾所学,我才反应过来孩子粗心大意的核心症结在感觉统合失调,最重要的原因是注意力品质没有养成,视觉统合发育不足,所以读题会出现遗漏或看错加减符号。这些源自于注意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时,孩子的潜能没有获得充分的激发,粗心只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外在表象。这并不是家长通过口头教育就能够更正的。

之后我采用了一些方法在游戏中训练他的专注力,我将在以后详细的对这些方法进行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之后从未再因为学习上的问题批评过他,而是有意识的和他一起阅读,并给他获取知识后的成就感加以暗示,比如我们会一起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每当我猜不出来,他告诉我答案的时候,我会对他说:“你学会了这些知识真是太有意思了!”他则会非常骄傲。有时我也会有意识的问他一些问题,比如:“我记得有一首古诗其中有一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但是想不起来名字了,你知道吗?”儿子骄傲的告诉我:“我当然知道,是 写的《》”这时我就会告诉他:“你不仅知道这首诗的题目,还知道他的作者,实在是太酷了。”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儿子都对背古诗格外热衷。现在,他对独立学习这件事充满了热情,因为这会令他感到格外自信,这与是否会得到我的奖励或是成绩的好坏毫无关联。能够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绝不是家长的指责,而是习得知识带给他自身的满足感。


—— 03 ——

有一次我和从事小学教育的朋友聊天,她抱怨说:“我问我的学生,如果在家里犯错了你的父母会怎么做?结果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告诉我,简单粗暴打一顿。你说让我们当老师的怎么管?最极端的方式用了都不管用,老师的唠叨他们还会听?我又不能动手。”我听了以后十分感慨,诚然一个班级的个例不能代表全部,但在“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适当“挫折教育”这些口号的引领下,孩子被父母暴力以对看起来是十分普遍的。很少有孩子从小到大没有挨过一次打,如果有,我想对他的父母说声:你真优秀。我必须坦诚,我的孩子们也挨过打,在我未曾认真对待他们的教育问题之前,在我未曾真正的管控我的情绪之前。

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

失控的情绪往往会带来失控的行为从而造成失控的结果。如果父母的情绪出于经常性的波动当中,孩子会很没有安全感。比如一位时不时就会对孩子发火训斥的妈妈,她的孩子通常会更敏感和谨慎,孩子不确定母亲什么时候会发火,但为了回避母亲发火,他会压抑自己,尽量表现的听话。在母亲看来,这是训斥——听话的过程,于是认为训斥是有效的,并在以后不断使用这种办法。但实际上,孩子真正在意的是母亲对自己的态度,而不是训斥本身,于是在反复的训斥——压抑过程中,自卑和叛逆应运而生。


—— 04 ——

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而我们的教育,有时候却是一成不变的,对待3岁的孩子,和对待13岁的孩子我们通常使用同样的方式来管教,谆谆教导,实在不行就暴力相向。而实际上3岁的孩子还不能理解家长的说教,更别提能对暴力惩罚进行合理归因,它们唯一习得的东西就是父母伤害了我。13岁的孩子则早已对家长的说教产生了抵触,并且习惯体罚之后,他们会对暴力形成自身的认知逻辑:懦弱的孩子会明白要向暴力妥协,这使得他们在今后面对社会中的暴力问题时,放弃反抗。倔强的孩子则可能学会了胜者为王,他们会在叛逆期时表现出极端的反抗倾向,并在遇到相似的社会暴力问题时,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

所有这些的最初,可能仅仅只是源自于家长一时的情绪失控。我相信没有父母愿意对自己的孩子恶言相向,暴力以对,但有时在愤怒、悲伤、烦躁等情绪的干扰下,我们极易采取不理智的行为,事后我们或许会后悔,但在看到孩子好像没受什么影响,甚至外显行为明显变得更符合我们的心意时,我们不仅不以为然,甚至还会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掌握了控制孩子的法门。无数的悲剧就是这样酿成的。

父母应当清楚的意识到,我们更像是探险时的领路人,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孩子尚未探索未知的世界时,静静的在旁边陪伴,走不稳时上前扶他们一把,必要时为他们点一盏灯。在这一过程中领路人从不介入,孩子们需要靠自己去完成对这段旅途的探索,尽管我们对某些风景或是危险早已烂熟于心,却无权替他们做出任何决定,他们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我们不能剥夺他们的体验权和决策权,正是在一次次的自身体验和选择完成中,孩子们实现了成长。

指出了情绪控制的重要性,明天我会具体说明情绪控制的主要内容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我希望能够和大家有更多的讨论,如果有任何问题或是建议,我也很乐意与大家一同探讨。总之正如我每一次都会不厌其烦的强调的那样,我希望更多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投入更多心力,使更多孩子的成长环境更加健康、更加科学!

(持续更新中......)


更多后续精彩内容,请关注,聚焦少年儿童心理发展,与您共同分享家庭系统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