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这样,妈妈可要生气了”,别用情绪控制孩子了,他会很受伤 妈妈怎么控制面对孩子的情绪
前两天看朋友圈一位宝妈分享和孩子的日常:宝贝乐兮和奶奶准备要回老家了,看看妈妈坐在沙发上不说话,这时候乐兮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要因为我暂时离开你而不开心,不然我也会很难过的”。
看到3岁的孩子情感已经这么细腻了,不免感慨,原来父母的每个表情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在面对宝宝哭闹、不听话的时候经常会说:“你再这样,妈妈可要生气了”。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孩子变得听话,但是孩子往往在无法表达自己感情的阶段,对父母的这种威胁式教育通常会变的恐惧和害怕,情感表达也会变得小心翼翼。
除此之外,这样的说话方式,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发现,即使自己没有哭闹,妈妈可能还是会生气。久而久之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就会被当作游戏、玩笑,慢慢就不当回事了。
所以说只告诉孩子“我生气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所以指出孩子的行为比说“我生气了”对孩子更有帮助。
当孩子出现不听话或者犯错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呢?1、指出孩子的错误,并且告诉争取的方法:
孩子犯错的原因可能包括:身体不舒服、调皮、故意引起注意、心理受到创伤等等,这时候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且告诉正确的解决办法。
比如孩子总喜欢踢凳子影响别人休息,这时候妈妈可以告诉他“踢凳子是不文明的行为,会影响别人休息,如果你想出去,妈妈可以带你出去玩”
2、计时隔离:
《美国人怎样处罚孩子》这篇文章中指出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叫做“timeout”,意思是父母和老师用于“惩罚”一时不守规矩的孩子的方法,翻译为“计时隔离”。
有些孩子用温柔的方法并不管用,这时候不妨尝试“计时隔离”,让孩子独自冷静思考、自我调节情绪。
给孩子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或者坐在椅子上,让孩子冷静几分钟,当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对孩子实施管教,这时的说教才是有效的。
最后,当孩子出现问题或者犯错时不要再用“我生气了”这样的话威胁孩子。不仅起不到管教的目的,有时反而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不妨采用一些更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各位父母,你用情绪控制过孩子吗?注意过自己的情绪管理吗?欢迎来评论区分享你的带娃体会~
相关文章
- “再这样,妈妈就生气了”,你还在用情绪操控孩子吗?
- “再这样,妈妈就生气了”,用情绪操控孩子,比起打骂更伤孩子
- 妈妈假装生气吓孩子,平白无故让孩子遭了罪,妈妈不要再“赌气”
- 妈妈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妈妈不开心,孩子回家都不敢笑
- 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杜绝吼叫创伤,戒吼策略学起来
- 妈妈的情绪,是孩子看世界的镜子!
- 妈妈:“有什么好哭的”压抑孩子愤怒情绪,是你最大的失职
-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发火?情绪控制,从问自己3个问题开始
- 孩子一生气就动手,理解孩子的情绪,与解决策略
- 孩子一生气就打妈妈,这该咋办?
- 孩子一生气就狂打自己?孩子的“情绪饥饿”,家长要细心留意
- 孩子不听话,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该怎么办?
- 孩子动不动就暴躁?培养孩子的“加法思维”,成为情绪控制者
- 孩子告诉妈妈自己多次想自杀,离婚后的养育从正视情绪感受开始
- 孩子在家唱《妈妈别上班》,宝妈听到不淡定了:别用儿歌误导孩子
- 孩子更爱奶奶,妈妈很受伤:怎么才能让孩子多爱我一点?
- 孩子有负面情绪,是该劝他消解还是控制呢?父母的做法很关键
- 孩子爱哭乱发脾气?可能是脑部发育不受控制,“情绪脑”了解一下
- 控制孩子的妈妈,到底都是怎样的人?你有没有犯过这些错呢?
- 1岁孩子生气拍自己的头,是自虐吗?妈妈多虑了,这不是个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