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长们读了那么多教育类文章,反而情绪更加焦虑呢?
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
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
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
不确信,就会慌张。
而这些不确信与慌张,并不是多读几篇教育类文章就能消除的。
那么,为什么许多父母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家长,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
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
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无休止地搁置在那里。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时,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
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
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
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
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
所以,好多人总是劝妈妈们,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
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
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
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
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们应该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从此刻起,放下你的焦虑,想让孩子进步,那就先别停下自己的脚步。
身为父母,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 end -
素材内容来自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小编
【推荐阅读】
睡前坚持做这三件事,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如果孩子不想读书,就带他去这4个地方看看,比你吼他要有效.....
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吃一顿饭看看就大概清楚,你家孩子这样吗?
这5件事不要在孩子6岁前强迫他做!拔苗助长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所有家长,当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家规值得借鉴
相关文章
- 家长商学堂乔帮主:家庭教育课程不是产生焦虑,而是解决焦虑
- 家长的焦虑,孩子的痛,这种教育得到的结果,只能是互相伤害
- 5岁孩子简历逆天,引发众多家长焦虑!专家:早期教育≠超前教育
- 一娃上学三代挤家长群,教育焦虑该降降温了
- 兴趣班鄙视链、升学焦虑、天价学区房,家长的教育危机如何破解?
- 孩子上学,家长却暴露焦虑情绪,过分关注或许反而惹老师讨厌
- 孩子打架,家长在群里开撕: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 当家长内心拥有了充足的安全感,才是摆脱教育焦虑的真正开始
- 现代家长的教育焦虑,90%来自于其他妈妈的朋友圈
- 社会三态: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空心的孩子
- 家长如何配合好学校教育?就这10条!(中学家长必读)
- 家长必读!著名教育家用脑科学揭示5个教育秘密 | 名家
- 家长纠结孩子走读还是住校?父母不知哪个好,这篇文章让你看懂
- 教育最可怕之处:老师家长不读书,却在拼了命教书育儿
- 《影响力》读书笔记3:孩子逆反,是家长的教育方法错误导致的
- 「干货解读」家长对于孩子学美术的5大困惑,答案全在这篇文章中
- 家庭教育100个妙招:据说聪明的父母都这样教孩子,家长必读
- 家庭教育不可不知的10件事情,家长必读-菲特云
- 生活中这4类家长,很难教育出孝顺的儿女,不能怪孩子不争气
- 家长会上妈妈多爸爸少 班主任:父亲教育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