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爱是聋生成长的沃土——浅谈聋生的家庭教育 关于家庭教育

2022-03-07 02:46:43孕产
爱孩子是父母感情的自然流露,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奠定其发展的基础,由此提出搞好聋生的家庭教育是提高聋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爱是教育的出发点,爱孩子是父母感情的自然流露,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奠定其发展的基础,由此提出搞好聋生的家庭教育是提高聋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然后通过分析聋生家庭教育的误区,进一步阐述聋生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原则,并提出几点建议,以要求家长来断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最后推出结论,“子不教无以成才”,家庭教育是提高聋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父母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给孩子以适度的、理智的爱,让聋生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聋生 家庭教育 适度的爱

爱孩子是父母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理。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自然、最亲密的关系,在爱的氛围中,子女无拘无束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

关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初、最早接受的一种教育。父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1】从新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双亲就开始对新生儿进行抚养和教育,在家庭生活中教会他做人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正是通过家庭教育,才使初离母体的生物个体逐步向社会人转化。

爱是聋生成长的沃土——浅谈聋生的家庭教育

聋生的教育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奠定其发展的基础,对聋生的影响贯穿于他们的一生。在与父母的共同生活中聋生所形成的各种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不论好坏,对今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搞好聋生的家庭教育是提高聋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关于家庭教育

聋生是由于听力的缺陷,使他们与正常儿童有着不同的地方,由此易出现的心理偏差。心理偏差的出现是有可能的,但未必有必然性。家庭教育就可以预防心理偏差的出现。其作用是巨大的。聋童与正常儿童一样,除了吃奶等本领是天生的外,吃饭、穿衣、睡觉、走路都得由父母不厌其烦的教,有时甚至得教上几十遍。聋童由于自身听力功能的缺陷,就需要在父母的引导下制定早期康复计划、早期教育计划;他们在无数次尝试而又无数次失败后,需要家长的鼓励培养自信心;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家庭角色和社会成员角色的观念,使特殊儿童具有健康的人格;家长与教师联合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有助于聋生的自我发展。

由于聋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导致了它的难以把握,不少聋生的家庭教育走入误区之中。

一、聋童家庭教育误区与探源。

关于家庭教育

1、对聋童百般溺爱和庇护。有些家长总以为自己造成了孩子的残疾,对不起孩子,怜悯心和负罪感驱使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一切包办代替,即使孩子有了过错,家长也总是予以迁就宽容。不但如此,还要求老师与家庭所有成员转着这个宝贝转,平时孩子在校或在家里受了点委屈,家长便满腹牢骚,有看法,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良心上对得起孩子,才是对孩子生理残疾的补偿。这样,子女的刻苦精神不见了,毅力不见了,滋养了享乐主义与极端的依赖性。

2、视聋生为家庭与社会的包袱和累赘,甚至认为家庭中出现残疾儿童是件可耻的事,是他们给家庭带来了不幸,因而对他们冷眼相待。这些家长时不时在心理上产生一股无名的怨恨,且常常会把这股怨气不自觉地发泄到孩子身上,稍不如意就迁怒于他们,把自己的绝大部分爱放在那些健康活泼的孩子身上。聋童除生活的基本要求能得到一些满足外,其他需要几乎全被忽视。这样的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自卑、怯懦,失去了生之快乐。

3、对聋童放任自流。这类家长一般文化素质较差,对自身的教育职责认识不清。他们虽说对聋童无怨恨和抛弃的心理,但总觉得就是花费再大的心血,有缺陷的孩子也不可能成才,只要平时能让其吃饱、穿暖,不惹事生非就行了,这部分家长一般都经历了为孩子治病四处求医的过程,但钱财两空、收效甚微的结果令他们沮丧。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极少与孩子沟通,管教方式简单,甚至对孩子平时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4、父母教养态度分歧严重。这种家庭中的父亲认为只有“严厉”的教育,让聋童多受磨难,将来才能自立、自强起来,不受别人的欺辱,而母亲百般护短,千般宠爱,事事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夫妻俩常为孩子的教育争执不休,对聋生的教育形不成合力,也容易使聋生钻空子,在家倚一方,怕一方,教育效果收获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