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高功能自闭症的社交训练及注意事项 高功能自闭症的交往训练

2022-02-27 08:34:53孕产
孤独症孩子的核心困难是社交障碍,医者、机构老师以及家长,都在强调和提问如何进行社交训练,而做社交训练的前提是了解社交缺陷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语言问题暂不放在社交问题里)。

孤独症孩子的核心困难是社交障碍,医者、机构老师以及家长,都在强调和提问如何进行社交训练,而做社交训练的前提是了解社交缺陷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语言问题暂不放在社交问题里)。

社会情感不足社会互动不足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不足局限的兴趣和刻板的行为

我们要更有针对地去了解孩子的困难到底处在哪个阶段,一一突破。

通常情况下,是以上几方面的共同困难导致了孤独症孩子的社交不足。

比如,有的家长说孩子根本不和别人聊天玩耍(注意区别儿童所处年龄段),有的家长呢,说孩子总是跑去和别人玩,但是一玩就会起冲突,出现问题行为,还有的孩子呢,也是可以和别人一起玩或相处的,像进行简单的追逐游戏、跑跳啊都没有问题,但无法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游戏,这些其实都分别体现了不同方面的社交缺陷。

高功能自闭症的社交训练及注意事项

第一种孩子属于社会情感不足,不愿意发起对话,不愿意回应对话,或者不愿意表达和展示自己,不能很好的理解和知道自己的情绪感受,或者无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同时无法判断别人的表情和情感,不能理解或判断妈妈生气了,妈妈伤心了。

而第二种孩子就是社交互动不足的表现,主要指手势、动作、表情、目光接触和协调性,合作配合等。缺少表情或缺少注意别人的表情,造成一些误解,当然ASD儿童的想法解读是引起其不适当社会互动的根本原因。

比如喜欢搂抱亲的,喜欢抓打推的,课堂会跑出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归在他与同学、老师的社交互动有问题,老师作为一个人际对象,有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但孩子无法进行合适的回应。还有自控本体觉和规则等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只对它进行一个社交理解。

最后一种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就需要较高的心智理论了,如果孩子本身的心智理论只有3岁,让他和一个7岁的孩子一起玩,他们两者对于某种情形的判断和反应是基于不同心理理论的,那肯定也会出现困难。ASD孩子的心智普遍比实际年龄低2-3岁,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是显然的。

高功能自闭症的交往训练

兴趣的局限和刻板的行为同样会影响社交,很好理解,你的兴趣是看水管,只有看水管,同伴没有兴趣,自然不想和你一起玩,你对别人的兴趣没有感受,你自然也不会想去和别人玩,或者说哪怕你想一起,但你一无所知,你能聊什么做什么呢?

刻板行为包括两种,一种思想上的强迫,一种行为上的强迫,不知道各位爸爸妈妈有没有感受到,AS孩子容易因为别人的想法、语言、反应与自己预设的不一样,进入情绪和抓狂里,我把它们归在思想强迫里,就是你必须这样说这样回答,我才感到舒服。

那像这样是会给别人带来很大压力和困扰的,如果一个人觉得你特别烦和奇怪,他也会不太愿意和你玩。

如何突破各项的不足

那要如何去各项突破呢,很多时候这些方面也都是关联在一起的,如果粗糙地分开阐述——

社会情感不足:

1、父母要增加自己对情感感受的体验度,增加自己的感知度,让自己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夸张地表现出一些情感态度,比如闻到一朵花,做出夸张一些的动作,语气和表情,吸引其注意,加添情感理解的部分。带领孩子多去大自然,打开感官,饲养小动物,培养和实际体会某种情感(在以后进行一些认知说明时,也可以让孩子有自己的体验可以关联)。

2、传授硬性技能并要求,孩子总会有其需求,如果想吃某个东西,把父母拉过去用手指一指的,不给,询问他是不是想要吃这个啊?告诉他可以说:“妈妈,我想吃这个。”,“你帮我拿一下好吗?”,反复教和鼓励其发出对话,要发起会话和打招呼,可以直接要求其复述“某某,你好。”,但不要加以各类说教,不要因其不肯打招呼后带来批评,单纯作为一个客观行为执行,可以予以激励强化。

鼓励用小嘴巴回应,反复叫不回应的,走到面前,抬起他的头,问听见了吗?听见了要回应一声哦,同时请他重复妈妈刚刚讲了什么,没有听见就再说一遍,再请宝宝说一遍,回答。

3、识别和表达情绪感受:

高功能自闭症的交往训练

认识情绪、感受观察和分析情绪、感受表达情绪、感受

认识情绪永远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可以搜正面管教情绪脸谱图,网上有卖,但是是外国的人物图,表情也倾向于外国人的脸部特点,所以也可以自己搜索各类表情图打印出来,做一个自己觉得更加精准的表情图。

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各个表情是什么,以及模拟和描述一下在某种场景下,你觉得这个时候的心情和表情是怎样的,比如讲个故事,小明和爸爸妈妈很早就约好一起去公园玩,今天终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啦,小明这个时候是什么心情和表情呢,(和孩子一起指情绪脸谱,开心,笑,然后你也做出这种表情,请孩子也做出。)他们一家人啊,去公园放风筝,风筝飞得好高好高,忽然绳子断了,风筝飞走了,继续展开表情图的讨论和演示。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自己都未必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所以我们自己要学会察觉自己的真实情绪,向孩子表达出来,同时可以识别孩子的情绪,并且也是用语言告诉他,“妈妈看到你眉头紧锁,你现在感到很生气”,“妈妈看到你刚刚动手打小B了,你感到很生气对吗?”

社会互动不足:

因为这个主要指非语言沟通和行为方面的,那很多时候就是行为方面了,讲解和模拟为主。

不可以怎样做,可以怎样做,需要怎样做。比如:“你感到很高兴,你可以拍拍自己的手,不可以拍别人的头。”,比如:“这个时候同学B欺负你(具体行为)了,你要举手告诉老师,不可以因为担心就承认是自己的错。”,去模拟这个具体行为,让孩子做出适当的反应,予以强化。

同样可以借助认知行为的方法,列出目标行为,可替代行为,强化物,执行记录,量化监控表等等,让行为模式变成一套更加适宜的。借助ABA、DTT、PRT,这些方法都是家长老师可以去学习去运用的。

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不足:

核心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孩子因为对你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开始,才能去教他如何发展、维持和理解。

高功能自闭症的交往训练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相处就是一种最基础的社交互动和人际关系,也是对于孩子最初的最容易干预的社交训练,如果孩子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互动交流就是有问题的,你让孩子能够和外面的孩子、外面的世界相处好,是非常难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推崇大家要多带孩子去社交的原因,因为我们父母自己,都还没有和他完全相处好过。

我们自己尚不具备和他们相处好的能力,我们如何观察和体会他与别人融合的困难究竟在哪里?

当孩子越来越多的愿意去听你说的,观察你的感受,体会你的情绪,让他产生和你社交,交流的欲望,他有欲望,你就有机会去干预,你就可以告诉他,“当这件事情不是只和你有关时,你就需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别人的想法和舒服度。”

而这些,在最初很多家长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基本没有机会引导孩子如何同理别人,很多ASD孩子并不信任我们家长,严格意义上说孩子对于我们能够理解他,能够聆听他,能够和他交流都并无欲望或者说是怀疑的,对我们的无感、担心是大于他和我们社交的欲望的。

和孩子建立绝对的信任,赋予他安全,可以产生沟通是我们去做社交发展、维持的第一步。

社交训练不是指多带孩子去和小朋友玩,把孩子丢到一堆孩子里面,上面几点都是我们可以在家做的。

带孩子出去社交的意义是什么呢?

带孤独症孩子去社交的目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不是让他不停去集体活动,然后这个技能就提高了,表现就良好了。而是在这里面去发现孩子的困难,属于前面哪个部分的不足,收集这些场景素材以便于我们来编自己的社交故事。家长去具体化他的社交体验,从这些体验中帮他梳理社会化的要求。

我认为更多的是要抓住给我们的干预机会和观察机会,而不是说这个社交是给他的直接锻炼。

如果家长清楚自己的社交目的,不是孩子能够和小朋友们很好地玩在一起,而是我们在搜集线索和场景,当家长看到他们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时,自己的焦虑和烦躁也可以降低很多。

局限的兴趣和刻板的行为影响社交

兴趣,想办法拓展,既然不能制止,那就变得更为积极,让他直接成为这个狭隘兴趣里的佼佼者,比如喜欢昆虫的,就让他成为昆虫专家,喜欢地铁的,就让他成为地铁专家。

对于孩子自身而言,成为“专家”本身可以成为塑造其自信心的有力支持,同时也是他可以去带领社交的一部分,如果自己不能参与和跟随,那就带领嘛,你玩得讲得有想法有成果,也会让很多老师和同学感到,哇,你好厉害,我好崇拜你哦。会有一些孩子想要加入你,让别人来跟随我们。

高功能自闭症的交往训练

关于刻板行为,很多时候是他们需要放松和获得掌控感的途径,如果我们可以找到更加适合的放松方式或让他有别的方式方法获得掌握感,会慢慢消退。

刻板思想,会引起强烈的情绪,我们后面在情绪里面讲。

高功能自闭症的交往训练

父母注意评估孩子

孩子的认知功能,包括一般的认知、情感的认知和社会的认知,自我意识的发展,情感的动机、心理能力,功能的能力等等一系列心理发育的能力也都会影响到孤独症孩子的社交能力。

比如:年龄小的孤独症孩子,他的自我意识没有完全发展,可能不太理解没有朋友对他来说是一件多么不好的事情,那么随着他自我意识的发展,往往是在小学学龄的后半程,甚至到中学的时候,你不教他,他也能够意识到没有朋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但你在他自我意识都还没有的时候,一个劲的强调要社交,要互动,其实就没有作用了。这里就是等待孩子的社交欲望。

往往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很多情绪行为的问题都和他们的人际关系有密切关系。那么其实做好情绪管理才是更加关键的,如果他的情绪行为问题好了,他的人际关系就好了。

家长在做社交训练时要分析孩子的认知、动机和能力都发展出来没有,发展到了哪个程度。像W的认知和动机明显都有了,那么就是缺少能力、技巧和同理,就可以重点训练这几个方面。

不要过于强调社交

还有一个给家长最重要的社交训练建议,就是以终为始的思想,我们先去假设一个孩子他永远不能社交,到底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

两种情况,一个没有社交意愿的孩子,如果他永远不能社交,他本身的情感部分其实是没有影响的,但是他需要生存啊,需要自理啊。

所以说,我们的重点目标是他一定要和别人在一起愉快地玩耍,融洽的交流吗,不是,我们的重点应该是他如何学会自理,如何有安全意识,如何应对最基本的社交互动就够了。因为我们觉得难受的部分对他而言不存在难受,而你要求他必须做到才会让他难受。

可以在生活上自理及照顾自己,有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同时基本社交可以找到一个擅长社交,情商高超的伙伴,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其生存。

那么还有一种就是社交愿望有的,但是别人都不喜欢他,排挤他,频频受挫,也发现自己和别人有点格格不入。那这个时候我们的重点是什么呢?是如何教孩子接纳自己,如何去面对独处。教他看到不一样的存在,常常认可和鼓励他,引导他不要把自我认同全部建立在他评和别人对他的态度上,说白了,就是不要强调社交很重要。

比如说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正常的普通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非常复杂了,到中学阶段他们好多同伴关系就基本上和成年人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孤独症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和同龄人格格不入,他们本身就带来了很多的痛苦。而如果从小到大,这个孤独症的孩子被家长拼命地灌输一定要有朋友,那么随着他自我意识的发展,当他真正意识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他的处境就会更加糟糕,那么他在同龄人当中就会更加急切地想要去交朋友,而他的技巧跟不上的时候,他出的问题就会更多。

有的家长就担心社交不足,会特别在意社交能力和总是担心社交,但其实家长的干预重点应该是弱化社交啊,社交不足没有关系啊,否则怎么让娃在缺少这种支持和获得的时候还能勇敢又有信心的好好生活下去呢。

我记得之前听过一个美国教授的演讲,他的大儿子是阿斯患者,因为高中时期,好的群体不愿意和他玩,但他极度渴望朋友,就和一群坏的群体一起玩,但这群坏孩子也就是喜欢他顺从听话,而他为了能够和他们打成一片,博得他们的接受和喜欢,变得更加顺从和听话,于是那群坏的人开始吸毒,他即便有认知和判断能力,知道这是不能做的,可为了维护他单薄的友谊,开始吸毒,甚至后来因此而抢劫,被关进了监狱。

我想如果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和对自己的接纳,不是那样的建立在可怜的社交上,他一定不会走入这样一个境界。所以我们在鼓励孩子社交的时候,一定不要过于让他们依赖社交。

为了避免孤独症孩子过于依赖朋友,并且因此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行为的问题,家长从他小的时候就不要太强调朋友的重要性,而要让他学会独立生活,适当的沟通,这个是更重要的,而不是把社交技能训练等同于要孩子去交朋友,并且要求孩子享受友谊的乐趣,这个社交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不对的。

我们其实更多是要告诉孩子,你并不一定要有朋友,并且帮助孩子找到一个他没有朋友的时候也能够从事比较开心的活动。去支持他时不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