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懂道理之前,该如何教育? 家长如何教育熊孩子
小孩子在懂得道理之前总是让人萌得心痒,可是有时候不听话又让人恨得牙痒痒!对“熊孩子”讲道理无效,还以为你跟他玩儿呢,过分严厉又担心会伤害到他幼小的心灵……怎么破?
和孩子讲道理?没用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的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8个月到六岁的孩子的思维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知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知觉。
在孩子用感觉认识世界的时候,父母却是在用头脑思考人生。
也就是说,大人和小孩,思维模式本来就不在一个频道!
很多家长在拿孩子没有办法的时候,不再会像父辈那样对孩子简单粗暴的一顿拳打脚踢,而是讲道理。对孩子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可是却没有什么效果。
讲道理是最低效的方法,不仅会造成孩子知行分裂,还会破坏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还会让孩子生活在恐惧中。
与其说父母拿孩子没办法,倒不如说孩子拿父母没有办法。因为小孩子真的不懂道理,他只有感受,感受你的情绪,感受你的态度。这感受摸不着,看不见,却真实地存在于沟通里。
所以作为父母,唯有细腻感知孩子,再适当运用强化定律来做这项工作,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什么是“强化定律”?
俄国动物学家巴甫洛夫曾用狗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证明了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这种反应就是典型的条件反射。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强化定律不仅是动物学习新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也是孩子和成人通过肯定或否定的反馈信息来修正自己行为的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如果人们在无意中做出某种行为之后得到了赞扬,以后就会多做出这类行为;如果无意中做出的某种行为导致了惩罚,则以后会回避这种行为,会尽可能少做这种行为,这种定律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孩子要奖惩分明
奖励和惩罚是对孩子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孩子的自身评价,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
在教育孩子时利用强化定律的关键是奖惩分明。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那么父母绝对不可以姑息迁就,否则,言行不一致的父母无法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孩子也无法养成好的习惯。
取消关注来消退不良行为
孩子的某些行为,得不到强化,最终会逐渐消失。很多孩子喜欢哭闹,他们这样做,一个原因是想吸引大人的注意,而大人的关注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
所以说,很多孩子的坏习惯是成人对他们的过度关注造成的!孩子产生了坏习惯,父母们用得最多的策略往往是惩罚!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减少对孩子不良行为的过分关注,装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用其他方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把你要他改正或要做的事交代完后,静观其变,耐心地等着。孩子见父母没有改变主意的意思,最后就会照着做了,脾气暴躁的孩子的情绪也会因为父母采取冷处理而逐渐平稳下来。
所以,真正的方法是:强化孩子正确的行为,忽视孩子错误的行为。从而逐渐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
相关文章
- 孩子听不懂道理,为什么还要讲?
- 教育孩子“分阶段”,拒绝“大道理”,孩子愿意和你说话
- 教育孩子仅靠“拿来主义”难奏效,因材施教才是硬道理
- 教育家:见过情商低的父母,就是不停地给孩子讲道理
- “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教育孩子到底怎么做才对?
- 优秀的父母,从不跟孩子讲道理!为什么说讲道理是最无能的教育?
- 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打”和讲道理,到底哪一个更高级?
- 妈妈用三顿饭,让孩子懂得三个道理,简单的教育,让孩子改变一生
- 早上打了5个苍蝇后,我总结出了一个教育孩子道理
-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低效的教育?讲究的还是耳濡目染、日常教育
- 霍思燕教育方式获高赞:别只跟孩子讲道理
- 孩子犯错还在用“打骂教育”?聪明家长这样做,5句话管住熊孩子
- 教育好熊孩子不要让熊孩子坑爹又坑娘
- 熊孩子不管迟早变“罪犯”,熊家长不能随便当,惩罚教育很重要
- 熊孩子把妈妈耍得团团转,教育孩子有方法,这三点家长需牢记
- 熊孩子的输不起,不是小问题,比起讲大道理,怎样引导才有效?
- “零体罚式”瑞典教育却教出熊孩子,打孩子并非不可,就看怎么打
- 世上本没有熊孩子,有的只是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妈妈早看早纠正
- 从博物馆又见熊孩子,看教育孩子到底有多难
- 关于教育熊孩子的毒鸡汤,你喝了几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