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体罚式”瑞典教育却教出熊孩子,打孩子并非不可,就看怎么打 怎样体罚孩子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前段时间的家长交流会中,我和几位妈妈们在是否要"体罚"熊孩子这个问题上讨论地热火朝天。
有的妈妈认为,现在都是新时代了,教育方式都更新了好几轮,体罚孩子早已成了过去式。
但是这也遭到了更多妈妈的反驳:"不打孩子他们根本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在家里简直都要上天了。"
这也引起了我对"体罚"孩子的思考,其实现在有很多国家都颁布了禁打孩子的法令,但是效果其实并不怎么好,其实真正要管教孩子,运用一定的强硬手段并不是不可以,就看怎么用。
|瑞典"零体罚"却教育 出"熊孩子"?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报道,说体罚有损儿童的身心健康,但是绝对禁止体罚的世界,孩子又会是怎样的呢?
瑞典作为全球首个颁布"禁止体罚"法令的国家,然而据报道,很多瑞典家长表达担心:"这样的宽容和放纵,反而容易让孩子变成家中的'小皇帝'。"
在家里,瑞典孩子们可以决定一切事情。
而瑞典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也是6个孩子的父亲大卫·埃博哈德称,在某些方面,瑞典的孩子已经被宠得无法无天,没有礼貌。吃饭的时候如果大人说话,他们总是大呼小叫,也总是喜欢打断大人讲话,他们贪心地想要拥有和大人一样的空间。
而这也表现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们的成绩越来越差,行为也粗鲁无礼,甚至老师去阻止学生的不良行为,还会招来学生的打骂。
这简直就乱了套,本来国家希望通过禁令培养健康快乐成长的青年一代,却发现孩子并没有按照想象中的道路发展。
埃博哈德表示,大人确实应该适当听取孩子的建议,但很明显,瑞典在这件事上"做过了头":如果孩子可以随便决定家里的大小事情,那么这势必会让他们难以为自己的成年期做好准备。
因为他们对待任何事情都抱有很高的期待值,但现实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脱离了父母的庇护和包容后,在社会难免会碰壁,而这也成为了瑞典儿童焦虑症患者和自残行为增加的导火索。
|打孩子并非不可,关键看怎么打?所以,绝对的禁止体罚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也没有办法保证更多的孩子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在儿童教育中,体罚未尝不可,但是要看家长如何把握,打孩子其实是为了定规矩,但在这之前,家长要有原则。
(一)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孩子"
1.当孩子触及到了底线
就像刚才说的,瑞典在实行禁令后很多小孩都成了家里的"小皇帝",所有事情有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可以决定家里的一切,这就导致家长的底线在一步步退让,而这也是孩子行为没有朝期待方向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些底线包括是非观,孩子的行为要符合社会的行为标准和基本道德规范,最重要的是不能违背法律。
比如从家长们最担心的"安全问题"来说,当孩子小的时候,看到电闸就想碰,看到火也觉得新奇,看到烧热水也想触碰,而这时你在孩子耳边不停地唠叨一百万遍也不及一次严厉地惩罚有用。
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设立明确的底线,当孩子在触碰底线得到相应的惩罚后,才能帮孩子加深记忆。
2.孩子多次犯同一个错时
我们并不能在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时候惩罚孩子,因为孩子还小,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因此我们可以跟孩子耐心地解释原因。
而在孩子第二次犯同样的错时,也不要立即惩罚,可以让孩子回忆一下之前的解释,或者可以进行"轻惩罚",比如当孩子"今天罚扫地,罚抄课文等"。
而在孩子第三次犯错时,说明孩子根本没有用心记忆或者根本不在乎,这时家长就必须采取强硬手段了,通过"打"的方式让孩子加深记忆。
(二)什么情况下不能"打孩子"
1.家长情绪化的时候不能打
我们千万不能将打孩子变成自己发泄情绪的通道。
有些家长被逼急了就打孩子,而且一遍比一遍狠,颇有一种"不打死你我就不停下"的姿态,想起自己说了半天孩子一点也没听进去,公司里烦心事又多,回家还要面对一堆琐事……
这样的情况根本不能起到惩罚孩子的作用,反而容易让孩子形成"叛逆"心理,同时也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
2.在外人面前不要打
在我小的时候,每天放学我都在父母的店里写作业,那时候店里还有几个打杂的哥哥姐姐,而每当我写错字母的时候,母亲就会狠狠地拧我的脸。
这是哥哥姐姐们就会求情:"别打孩子,让她多写几次就好了。"虽然他们的语气都很和善,但是当下的我却觉得抬不起头来,伤到了我的自尊。
所以,家长避免在公众场合打骂孩子,是因为这非常容易伤及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别人的评价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错误。
(三)家长怎样"打孩子",才能起到正面效果?
1."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进行良性转换,因此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
孩子是敏感的,他们可以通过惩罚的力度感知到事情的严重程度。
惩罚过重会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但轻了又不足以让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
比如上述所说的,如果只是在写作业上犯同一错误,或是在行为举止上不自觉地流露出不好的行为(比如暴力、粗鲁、无礼等),家长就可以通过比较轻的方法:打两下手心,让孩子记住。
但如果涉及到了安全问题,就一定要加重力度,通过疼痛记忆让孩子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2.依照规则惩罚
前面也说了,家长要设立底线,如果孩子越过了底线,家长就可以实行惩罚,而这需要家长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会面临怎样的惩罚。
这时家长的底线就可以展现于其中了,让孩子明白自己跨越底线后会受到什么程度的惩罚,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这里还要提醒一点的是,在孩子犯错后家长一定要注意情绪管理,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同样要按照规则惩罚孩子,这样孩子才会重视规则。
3.指明"出路"不含糊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
我们需要和孩子讲清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否则会有怎样的后果,家长的态度应该要坚定且明确,看到孩子做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比如孩子回到家乱扔袜子,或者玩完玩具不收拾,你就可以在惩罚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收好东西,整理好玩具。
让孩子明白,如果自己不这么做,那么就有要受罚。
家长要给孩子指明"出路",不然孩子改错就容易迷茫没有目标,效果自然也就不好了。
总而言之,孩子犯错"挨打"是可行的,但是关键看家长如何掌握程度和场合,让孩子在犯错中吸取教训,且诚心认错,健康成长。
我是小F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瑞典“零体罚”教育,教出大量熊孩子,孩子真的不能打吗?
- 瑞典“零体罚”教育,教出大量熊孩子,孩子真的不能打吗?
- 为什么瑞典的孩子,幸福感都很高?他们的教育方式值得学习
- 孩子偷钱怎么办?教育还是体罚?聪明的妈妈这样做
- 6岁孩子清空7万购物车,罚抄作业300遍: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体罚
- 大多数父母的教育理念都是错误的,教出的孩子对社会没有贡献
-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恩爱,如果是单亲,更可以教出好孩子
- 父母们你知道吗?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错误教育方式的父母
- 给孩子零花钱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 谁说隔代教育只会毁了孩子一生?方法用对,老人也能教出优秀的娃
- 孩子们需要哪种能力?时代变化,教育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 孩子口渴,何时让他们喝水反映出你的教育方式
- 孩子在幼儿园很独立,回家就原形毕露,最主要是家长教育方式
- 孩子成长中,值得学习的五大国外教育方式
- 孩子气质不同,决定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互相理解亲子关系才融洽
- 孩子犯错还在用“打骂教育”?聪明家长这样做,5句话管住熊孩子
- 孩子白天生和夜里生有什么不同?出生时辰不重要,教育方式才重要
- 孩子的成长空间如何满足?留白式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教育好熊孩子不要让熊孩子坑爹又坑娘
- 教育孩子学问大,你了解DISC行为模式学吗?原来“牛娃”这样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