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的最大谎言,是对孩子说“不用”谢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 最大的谎言
近日,Facebook上一位单亲妈妈海莉发出了一条“亲妈咆哮”,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讨论。
海莉和女儿普雷斯利一起生活。虽然不那么富裕,但仍然努力工作维持生计。
不久前女儿看上一个文具袋,约为人民币一百多元,不算昂贵但也不便宜。为了给女儿惊喜,她跑了好几个商店,终于找到孩子“指定”的文具袋。
当她把礼物送到孩子手上时,没想到女儿还特别不高兴。
她不但没有感谢妈妈,还直接把文具袋扔到垃圾桶里,生气地吼:“这个文具袋一点都不好,我们班同学已经人手一个,我早就不想要了!”
海莉忍住脾气,生气之余,决定用另一种方式给女儿一个“警示”。
海莉给了女儿一个透明的三明治塑料袋,上面写着“普雷斯利的文具袋”。
这下女儿崩溃了,可已经来不及了。
接着,她让女儿从垃圾桶里把文具袋捡回来,告诉她:“这个文具袋不再属于你了,你需要把它送给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比如贫困的孩子或孤儿等。”
海莉跟女儿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女儿很后悔,但也明白到自己的错误。
最后女儿把文具袋送给了犹他州一个5岁的女孩,还一并买了更多学习用品寄过去。
海莉的做法获得网友无数点赞,她让女儿懂得:珍惜自己的幸运,学会对他人感恩,而不是把一切视为“应该”。
杨占禹在《时光录》中写道:“亲情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感情,除了爱与呵护,还应该有感恩。”
父母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培养了一个不懂说“谢谢”的孩子。
“谢谢”二字,说起来很简单,说出去不容易。父母最高级的炫耀,是培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2、感恩的孩子,情绪更健康教育专家马斯特在长达20年的调查后指出:
如果孩子从小学会感恩,其睡眠、心理状态和整体发育水平,都比从不感恩的同龄孩子更好,较少出现抑郁等负面心理。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让221个美国六七年级的学生,每天坚持写下5个值得感谢的人或事。两周后,这些学生表现出对学校生活更高的满意度,生活也更快乐。
身体长得强壮,感恩的孩子会感谢父母的照料;不感恩的孩子说是自己锻炼的成果,跟父母没有半毛线的关系;
学业有成,感恩的孩子把功劳归到父母身上;不感恩的孩子还埋怨父母没本事,没为他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
感恩的孩子,眼里全是他人的优点,心里尽是珍惜和感动。他们感知幸福的能力更强,整体发育水平更好。
受遍人生疾苦的霍金,曾有记者问他生活意义何在,他是这样回应的: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我爱的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心态,跟健康疾病无关、跟富贵贫贱无关。
学会感恩的孩子,面对各种人生艰难险阻时,仍有活得坦然知足的勇气。这种能力会帮助他远离负能量,人生的成就也会更大。
3、 感恩教育的缺失可现实中,多少中国式父母养育孩子,只顾着给他最好的,却忘了教会孩子感恩。
“一家人别跟父母客气。”
“对外人才需要谢谢,对父母不需要。”
或许这只是中国式父母的无私话语,却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一个错觉:父母关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感恩只是画蛇添足。
多少孩子把父母口里的“不用谢”,理解成真正的“不用”谢了。
更可悲是,父母以为孩子会感谢,孩子却等待父母道歉。有些孩子已经活成了让人寒心的白眼狼。
小峰妈妈从小特别疼爱儿子。她不舍得儿子失望,对他喜欢的东西,都尽量满足。
8岁生日那天,小峰看上了一款小汽车,要妈妈买。妈妈觉得已经有好几个了,而且也买了礼物,就说下次再买。
谁知小峰竟对妈妈拳打脚踢,还撕扯妈妈的衣服。后来还抢走她的钥匙,大声吼道:“不给我买你今天就别想进门,就在外面呆着吧。”推倒妈妈后,他愤然就跑。
滴水之恩,涌泉以报。这孩子,用冷水泼走了自己的良心,还泼凉了妈妈的心。
莎士比亚说过:“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痛噬人心。”
然而,面对不知感恩的孩子,我们却总是默念着:“亲生的”、“孩子尚未懂事”、“长大就好了”......
这些万能的心灵咒语,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模糊了我们对感恩教育的视线。
不懂得感恩,一个家庭就会失去成长的爱和希望。
教会孩子感恩,才是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心灵财富。
4、唤醒孩子感恩的心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说过:“忘记或不会感谢乃人的天性”。
可见,感恩是需要被唤醒的。
1、让孩子换位思考
胡军父女感情特别好。为了让女儿了解爸爸的职业,他会带女儿去片场探班,体验爸爸工作的辛酸。
有一次女儿去看电影,看到爸爸在戏中胳膊被扎,就哭了。即使妈妈安慰说是假的,女儿还是坚持说:“不行!”,然后竟在电影院里嚎啕大哭。
女儿的换位思考,化作了自己的感同身受。
如果你希望孩子爱你,最好的方法是教会他设身处地体会你的不容易。
不要以为默默无闻的付出,才是真正的大爱。偶尔卸下超人的伪装,教会孩子换位思考,他才会感谢你的每一份功劳。
2、营造生活仪式感
一位朋友跟我说,她曾参加过美国当地一个家庭的晚餐。用餐之前,他们全家人会轮流说一句“感谢的话”:
儿子Ben说:“感谢妈妈做了我最爱吃的意面”;
爸爸说:“感谢Ben帮我修好自行车”;
妈妈说:“感谢爸爸买了我最爱吃的戚风蛋糕。”
而晚餐前感恩分享的习惯,在他们家已经传递三代人了。
生活中的感恩仪式,赋予了我们表达爱的机会,给了彼此感知幸福的能力。
为什么要有仪式感?知乎上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真正的仪式感,从来都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对生活最走心的问候。
当感恩被安放到“仪式”这座桥梁时,当仪式被不断重复时,孩子就会养成感恩的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便可以收获命运。
3、父母以身作则
龙应台母亲一直深爱自己的儿女。当年母亲咬紧牙关,坚持借钱供龙应台读大学,让她感激不尽。
过去十几年里,无论在哪工作,龙应台每两周都会回潮州陪伴母亲,从不间断。在母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她毅然辞职,搬到乡间照料母亲。
她在《天长地久》一书中写到:“我无法判知当我说“我很爱你妈妈”时你是否听懂...... 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
龙应台用行动向孩子演绎着一个道理:对上一代人的感恩,是对尚且懵懂的下一代人的温柔提醒。
是的,没有什么比父母以身作则更让孩子动容和觉醒。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最好的映射。
不是每个孩子,一开始就会说“谢谢”;更不是每个孩子,长大后就会明白感恩图报的道理。
想让孩子学会感谢,就要教他说出来;想让孩子铭记感恩,就要让他行动起来。
乔斯坦贾德说:没有人天生该对谁好,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教会孩子,世界上没有本该如此的付出,只有父母愿意的奉献。
虽然我们总是告诉孩子“不用”谢,可内心还是很稀罕那句“谢谢”的;
别再说“不用谢”了,告诉孩子:“能听到你说谢谢,我真的很欣慰。”
愿孩子懂得感谢父母,是义不容辞的事。
让我们接受孩子感恩,是顺理成章的爱。
作者:卉心,全职宝妈,爱阅读爱写作,立志用文字温暖众生。
相关文章
- 孩子越说越不听,还在批评式带娃?中国式父母,该学学肥皂水效应
- 为什么说孩子是父母的缩影,中国式教育存在着哪些的问题
- 当“中国式父母焦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孩子来说是福还是祸?
- 中国式父母3大道歉方式,哪种都不利于孩子,正确方式应该要这样
- 中国式父母嫌带娃太累?那是不懂四种懒,“懒带”的孩子更优秀
- 中国式父母焦虑——“我不过是希望孩子过得好,有错吗?”
- 中国式父母的焦虑,孩子学舞蹈最怕的几个“极端”
- 中国式父母通病:夸赞孩子以偏概全,吹捧路上使孩子偏离了航向
- 中国式父母,是怎么把孩子养成“仇人”的?
- 中国式的父母的“太图方便”总包办扼杀孩子,最终养成一个巨婴
- 压垮中国式父母的不是多花冤枉钱,而是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
- 爸爸总想窥视女儿隐私,中国式父母,很多不懂给孩子留自己的空间
- 解救“中国式老好人”:好的父母,懂得让孩子活出野性的生命力
- 这5种“中国式礼貌”,正一步一步毁掉你的娃,父母可别强迫孩子
- 中国式补课就是扼杀中国孩子幸福童年的顽疾,你同意这种说法么?
- 中国式补课就是扼杀中国孩子幸福童年的顽疾,你同意这种说法么?
- 中国式家庭幸福 死于辅导孩子学习
- 中国式家庭教育: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你了解多少
- 中国式家庭的悲剧: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这5句话
- 中国式家长2: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理想型父母就只能是你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