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吼完小孩又自责?化解“死循环”,家长要懂得做“情绪觉察” 每次吼完孩子后很自责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不知道父母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与孩子说着说着,就突然开始责怪孩子、大声训斥孩子。这便是父母忍不住向孩子发火的现象。
比如说,在做作业的时候,孩子做了很久的作业,却还是没有写完。父母坐在旁边看着孩子写作业,看到孩子一直盯着某一道题目,以为孩子在发呆;或者孩子一直在询问父母问题。
这便会给父母营造出一种孩子不认真学习的现象,或者是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而父母上了一天的班,已经很疲倦了,再加上孩子这么一表现。
父母会不自觉地把问题严重化,甚至是觉得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不懂得感恩父母,不懂得上进。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忍不住吼孩子,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当父母吼完孩子之后,父母就相当于将自己的情绪都发泄出去了。这时父母再去思考自己的行为举止,就会觉得自己似乎是过于激动了,经常吼孩子对孩子也不太好。
于是,父母又会陷入一种自责的状态。多数父母却不会拉下自己的自尊去向孩子道歉,就这样,亲子之间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要想化解这个"死循环",父母必须要懂得做"情绪察觉"。
掌握"情绪察觉",首先父母必须要学会正确认识情绪要想真正掌握"情绪察觉",首先父母必须要学会正确认识情绪。
那么,对于情绪,父母应该具备哪些正确的认识呢?
情绪无好坏之分在大多数父母眼中,情绪是有好坏之分的,像快乐、喜悦、兴奋、惊喜等等就是正面、积极的情绪;而像那些悲伤、愤怒、迷茫、焦虑等等就是负面、消极的情绪。
事实上,父母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情绪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不管是悲伤还是高兴,它们都是情绪。而情绪是人们身体的一部分。为什么人们会认为这些负面的情绪是不好的呢?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处理它们、或者没有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处理它们。
所以,这给他们造成了一种错觉:情绪是有好坏之分的。
不同情绪,都是人的不同反应每一种情绪都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状态,都能够代表着人此时的心理状态,都有它们本身独特的含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情绪去判断此时我们的状态,然后再通过这个判断去做出相应的、适当的行动。
就比如说,愤怒就能够代表一种对自身的保护。一只斑马在一片草地上吃草,这时从远处跑来了另一只斑马,这只斑马忽略了先前的斑马,开始若无其事地吃草。
刚开始的斑马就会产生一种愤怒的情绪,然后将这只后来的斑马赶出去。这就很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当其他人侵犯为了我们的权益时,我们便会采取相应措施,捍卫我们的主权。
观察情绪的信号,而不是压制它当我们面对那些能够引起我们不良情绪的东西时,我们通常是被这个情绪引领,然后随意地发泄自身的情绪。最终,我们给我们本身和周围人造成了不可预计的不良影响。
事实上,当我们面对不良的情绪时,我们应该去观察情绪信号,明白是哪一件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制我们的情绪。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最终的问题。
父母是否明白"情绪察觉"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影响"情绪察觉"不仅影响父母本身的情绪,还会给父母的周围环境、人际交往、与孩子的相处与教育带来很多影响。
那么,不懂得"情绪察觉"的父母会有哪些生活上的负面影响呢?
造成"钟摆效应",容易形成心理障碍造成"钟摆效应"是不懂得"情绪察觉"带给父母本身最大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钟摆效应"呢?
"钟摆效应"(Pendulum Effect)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主要是描述人类情绪的高底摆荡现象。
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如果人们抑制自身的情绪,当他们产生负面情绪时,并没有将这部分负面情绪抒发出来,而是任由这部分情绪埋藏在心里。长期下去,人们会慢慢地失去情绪的感知力,他们感受不到任何情绪,心里不会受到任何情绪的波动,就宛如一个没有情感的机器人。
这与父母先是吼完孩子、又自责的情况很相像。表现上看,父母似乎在责怪孩子的时候就将情绪释放出来了,但是父母又会陷入一种自责的状态。也就是说,父母并没有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完全释放出来。
这样一来,父母就很容易形成"钟摆效应",并且,由于情绪长期堆积在父母心里,所以父母还会更加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造成"死循环",产生矛盾,亲子关系破裂除了父母本身造成"钟摆效应",父母的不懂得"情绪察觉"还会给亲子关系造成很大的影响。每次孩子看似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父母就忍不住大声吼孩子。孩子会害怕,于是孩子也就不敢和父母交流沟通。
少了沟通交流,亲子之间就会变得疏离。因为亲子双方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父母对孩子心存怨气,而孩子对父母更多的是恐惧和不了解。
这样一来,再想全面解决亲子之间的问题就会复杂许多,难度也会增加许多。
化解"死循环",家长要懂得做"情绪察觉"为了化解"死循环",父母就必须要知道和做到"情绪循环"。
那么,究竟什么是"情绪循环"呢?
"觉察",就是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注意自己在做什么。
"情绪察觉",就是明白自己此时此刻的情绪是什么;自己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绪;这样的情绪究竟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等等问题,这便是"情绪察觉"。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到"情绪察觉"呢?
第一步:身体察觉"身体察觉"是"情绪察觉"的基础,也是必备步骤。"身体察觉"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身体的觉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它可以非常迅速地让你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状况。
一旦父母开始尝试这一个"身体察觉",父母就会发现它能够给你带来很多父母不能够想象的表现。
比如说,父母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如果父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那么父母就会发现自己在要发飙、或者吼孩子之前,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是呼吸变得沉重、肩膀变得酸痛等等。
如果父母了解和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变化,那么父母便可以对自己接下来的发泄情绪做一个心理准备,以及做好相应措施。
第二步:情绪察觉完成了"身体察觉"了之后,接下来,父母要学会做的就是"情绪察觉"。这是"身体察觉"的升级版,也是完成一个完整的"情绪察觉"的核心内容。
"情绪觉察"就是,当有情绪来的时候,注意自己会做些什么?自己的情绪是从哪里跑上来的?
如果能够全部解决这些问题,那么父母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生气,并不是因为孩子。可能是因为工作了一天很疲倦、也有可能是我们自身"我不是一个好妈妈"的挫败感等等。
梳理了深层的原因,父母可以更好地面对孩子,并且有更多的包容心和耐心。
父母一定要努力走出"总是吼孩子又自责"的怪圈,做到"情绪察觉",找出自身无法控制情绪的原因,这样,亲子关系才会更加和谐,孩子也才能够更好地成长!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总是吼完孩子又自责?化解“死循环”,家长要懂得做“情绪觉察”
- 越说孩子越故意,如何逃脱叛逆期的死循环,家长可以试试这么做
- 越说孩子越故意,如何逃脱叛逆期的死循环,家长可以试试这么做
- 小孩有负面情绪?不要总讲道理,聪明家长会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 小孩动不动就情绪失控?要小心陷入“野马结局”,家长要善引导
- 小孩的脸比变天还快,情绪波动大?“FPA性格色彩”给家长3点建议
- 小孩不听话,一顿吼叫很管用,家长们不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
- 小孩害怕家长和老师怎么办,只要这样做,你们就可以交心啦
- 小孩总是做错事,不用怒火攻心,“去情绪化管理”6大法要学会
- 不要让孩子成为别人口中的“脏小孩”,家长应该这样做
- 中国式家长“焦虑”难缓解?懂得“流沙原理”,学会和焦虑做朋友
- 为什么小孩做事喜欢拖拉?问题出在家长身上啦
- 为什么有的小孩越长越漂亮?那是家长们的做对了这几点,都学学
- 五年级小孩不会做应用题家长怎么辅导?
- 决定孩子情商的关键,取决于家长能否做孩子情绪训练的导师
- 孩子不听话陷“死循环”,“第三人效应”有良效,亲子关系是关键
- 孩子攀比心严重,家长做好这3点,轻松化解"孔雀心态"
- 宝宝第一个成长期的情绪,家长这样做,会教出高情商宝宝
- 当孩子闹情绪时,这6点家长们千万不要做
- 生完二胎,大宝变得情绪化?家长如何两者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