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应该怎么办

2022-02-23 06:58:49孕产
记得最早的一个抑郁症的学生个案,咨询了大半年时间,家长到后面不再像刚开始一样不停地问“我的孩子怎么了”“我该怎么做”,好像已经不抱希望一样,咨询师也比较佛性了,学生还是隔断时间就过来,我们仿佛老朋友。

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应该怎么办

记得最早的一个抑郁症的学生个案,咨询了大半年时间,家长到后面不再像刚开始一样不停地问“我的孩子怎么了”“我该怎么做”,好像已经不抱希望一样,咨询师也比较佛性了,学生还是隔断时间就过来,我们仿佛老朋友。

就这样没多久,学生就基本恢复,回去学校上学,状态不错,偶尔会跟我讲他的情况,评估已经康复。

有一些咨询就是会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进展。家长又非常焦虑,虽然内心大体上清楚自己的工作没有问题,但难免会有无力感,嗯,要是进展再顺利些就好了。

我挺能理解到家长的焦虑,实际上,在咨询的过程中,我自己也难免有怀疑和困扰,为什么还是这样呢?

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当咨询做得越来越多,我知道,有些情况,除了认真工作+静心等待,别无他法。

写这篇文章,也是想给家长一个方向,减少焦虑。

因为家庭的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孩子诊断了抑郁症、焦虑症、双向障碍,或者有其他情况,如网络成瘾,家庭要经历这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否认期。

有些家长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得了抑郁症,我的孩子原来那么优秀,学习认真,乖巧听话,怎么可能得抑郁症?!

这时候,哪怕医院出了诊断书,他们也不肯承认,孩子是真的病了,需要看医生。

焦虑、抑郁这些类型的个案都是对比较自律,要求很高,对外界很敏感的优秀学生,正因为这样的个性特点,才容易得神经症。平凡普通得过且过的孩子成绩一般,他们通常不会成为心理咨询的来访者。

我所接触的学生,80%来自深圳各大名高中,深中、深实验、深国交……还有一些来自美国、英国、澳洲的学生,他们成绩优异,所读都是名校……职业高中的学生基本没有,他们的冲突相对较少,本我满足得比较好,不容易纠结,变通能力高。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一直自我要求高,学习成绩很好……他们有神经症高敏因子,风险相对高。

如果发现孩子不对劲,尽早面对才是。

第二阶段:焦虑期。

孩子得了神经症,无疑晴天霹雳,家长用尽各种方法,想孩子尽快好起来,他们担心孩子的学习,这怎么才好!

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功课,孩子的未来——这孩子不就毁了吗?!

家长吃不香睡不好,坐立不安,上班没精神,整天想的就是怎么让孩子好起来,有些带着孩子四处寻名医,想着是不是有个神奇的医生,可以让孩子明天就好起来。

这个阶段咨询师除了处理孩子的问题,还需要花很多精力来安抚家长的情绪,他们的焦虑程度高于孩子,但他们往往不愿意接受咨询,他们觉得都是孩子的问题,为什么孩子生病要我来治疗!?

这个阶段家长的情绪管理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家长的状态直接影响孩子的治疗效果。孩子来咨询后感觉还可以,一回到家就像重回深渊,家长觉得孩子还没好转,就更焦虑,形成死循环。

这种情况,我都建议家长自己做咨询。有助于孩子康复。

有些个案,家长不愿意咨询,导致治疗变得特别漫长,也是无奈。有个案告诉我,孩子一直在医院开药,没有什么效果,后来转为住院,最后医生不收了,让他们做家庭治疗。

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而不是陷入“我有问题”“谁更有问题”的自我回避与互相指责的争辩当中,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第三阶段:疲惫期。

经过第一第二阶段的消耗,孩子的治疗效果还没达到理想的要求,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甚至很消极地想孩子可能治不好了,就这样吧,死马当活马医。

这时候家长还会继续送孩子去做心理咨询,也有些家长不再像起初那样积极配合。

这也是个难熬的阶段,孩子已经有些好转,但没有达到家长想要的目标,而且神经症基本上都要经历复发阶段,家长在拉锯战中感觉到很无奈无助。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黎明前的黑暗,孩子的康复不明显,特别是在父母的眼里,这简直就没有任何好转——家长看见的只是孩子的不好,看不见孩子的进步。

孩子需要得到家长真正的接纳——无论我是什么样的,你都会爱我。

这很困难。但不接纳真实样子的家长,带着一股子浓重的拒绝的能量,对于家庭中的每个人来讲,都是巨大的压力。

更难做到的是真正的欣赏。

欣赏孩子的善良、正直,而不是只有“你怎么这么懒”“你可以再努力些”“你怎么还不去上学”。

要知道,神经症的学生不是自己不想学习,而是已经无法学习。是能力问题,不是主观意愿问题。

家长在这个问题是完全搞错了。

孩子因为抑郁症,能力退回了婴儿状态(能力),康复要从走路开始,家长要求他们跑步。

第四阶段:佛性期。

反正能做的都做了。孩子还是这样,我也不能怎么样。

疲惫感让人感觉不如放弃治疗好了。

孩子在好转-复发之间不断地切换,看着快好起来了,孩子已经去上学了,突然又请假,就是好得不彻底,把家长给折磨得快失去信心。

就这样再磨一段时间,在大家都没有明显的感觉的时候,孩子就完全康复了。

我有一部分个案就是这样的情况,拉锯好久,非常磨练人的耐心,有时候结案一段时间突然接到学生的咨询预约,心里一咯噔,咋的?又复发了?

再见到学生,不是因为复发,而是因为想念,过来告诉我,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