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说一不二?给孩子多些“弹性空间”,偶尔出尔反尔也无妨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妈,我和同学一起在楼下玩。"孩子刚回到家后放下书包和我说。
我回答:"行,但是只能玩半个钟,待会儿要吃饭。"
孩子爽快地回答说:"好!"
结果,过了一个钟,孩子还没回家。担心孩子可能会遭遇危险,我就立即下楼去找,过了一会儿,我看到孩子正兴高采烈地玩着呢。看到这幅场景,我有些哭笑不得,心里也有点火气。
我喊了孩子的名字,孩子这才向我走过来。"不是刚才答应我只玩半个钟吗?现在都已经过去一个钟了好吗!你下次要是再这样,我就不让你出来玩了啊!"
......
孩子完成作业后,问我:"妈,我已经写完作业了,我能不能看两集我最喜欢的动画片?"
我答应:"可以,但是就只是看两集啊!可别像你白天一样,明明是玩半个钟,最后却玩了一个钟。"
孩子又爽快地答应了,结果,过了很久,在我以为孩子已经睡着的时候,孩子竟然还在外面看动画片。这时,我就真的很生气了。"你不是和我说只看两集吗,现在这个点,你应该不止看了两集吧!"
说完,我就打算关掉电视。孩子急了,朝我喊道:"等等,妈!这集快要播完了,正播到精彩的时候,你别馆电视呀!"
听到这句话,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但是,我还是关掉了电视。
白天的时候,孩子出尔反尔,我已经原谅了孩子;而现在,孩子竟然又一次触碰到了我的底线,我坚决地拒绝了孩子的要求。
教育是弹性的,父母可以偶尔出尔反尔,给孩子留一些弹性空间,不然父母就会显得过于死板;但是,父母也不能过于出尔反尔,否则孩子就会变得目无章法。
为什么父母总说一不二:对孩子过度担忧对于上面的事情,相信不仅我一个人经历过,很多父母也经常面对孩子出尔反尔的现象。担心孩子不信守承诺、不遵守规则,这是父母说一不二的主要原因。深层剖析,从父母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担忧。
事实上,孩子出尔反尔的原因是多样化的,这与孩子的年纪、认知、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所接触到的环境有一定的关联。
具体来说,孩子出尔反尔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孩子不懂得承诺的意义年纪小的孩子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承诺",不知道答应别人的事情就是承诺,他们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很多时候,他答应父母的要求只不过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罢了。
孩子被迫答应承诺就像上文我对孩子说的,除非孩子只答应玩半个钟,我才会让他出去玩。所以,这时,孩子为了出去玩,只能被迫答应只玩半个钟。但是,事实上,当孩子开始玩乐之后,孩子就会忘记自己要只能玩半个钟的事实。
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承诺很多父母喜欢逼迫孩子去完成孩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比如说"下次考试考
到班里前三名"。迫于父母的威严,孩子只能被迫给出承诺。对于毫无把握的事情,孩子在开始行动之前就已经失去了信心。
这种时候,孩子更容易陷入自暴自弃的状态中。
家长没有做好榜样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如果父母常常失信,那么孩子就会形成类似的坏习惯。
比如说,父母明明已经答应了孩子这次考试考好就带孩子去游乐园,孩子也
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父母却失信了,找了一个借口。
长此以往,下次孩子就容易在失信时找一个借口来应付父母。
偶尔出尔反尔,给孩子留出一些"弹性空间"父母父母仔细反思上面几点关于孩子总是出尔反尔的原因,那么父母就会发现,孩子出尔反尔的主要原因还是出在父母和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上面。
因为父母没有好好地教育孩子,所以孩子不懂得承诺的意义;因为父母的教育理念出现了差错、思想过于死板、提出的要求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最终才会出现出尔反尔的现象。
这也更给父母一些提示,父母应该让教育变得有弹性一些。
那么,偶尔的出尔反尔会给孩子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呢?
适当地满足要求,意味着尊重孩子在很多家庭中,虽然父母知道要对孩子好,要关爱和尊重孩子,但是在执行
操作的时候,父母还是将孩子置于一个较低的位置。这样一来,父母的形象就会变得比较严厉、没有人情味、死板、不懂得变通。
相反,偶尔满足孩子的要求,父母在孩子眼中就会变得有人情味地多、也会变得温和一点,孩子也会更加愿意靠近父母。
表面上,父母只是答应了孩子的小小要求,实际上,这还体现出父母把孩子放在了心里面。
过于死板,孩子更可能变得叛逆规矩过于死板,还可能造成孩子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在童年时,孩子越是缺少什么,那么长大之后,孩子可能越去补偿。而且,小孩子都有逆反心理,大人越不让自己去做什么,自己就越要去做那件事情。
举个简单的例子,父母越不让孩子碰游戏机,那么当孩子逆反之后,孩子可能更要去碰游戏机。
化"无奈服从"为"愉快地接受"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孩子一直是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若是孩子一直处于
一种紧绷的状态,那么孩子的心态和心理极易出现问题。人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绷的状态时,突然松下来也是一件和常见的事情。
父母也是一样的,长期不间断地工作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个假期就开始放飞自我了。孩子一直遵守规则,偶尔也松下来。
表面上看,孩子出尔反尔了,但本质上孩子的意识里还是知道规矩是不能不遵守的。在孩子偶尔的破规矩时,父母偶尔的放纵更会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关心他的、父母不是死板的、父母也是有人情味的。
这样一来,孩子更愿意愉快地去接受规矩。
正确实施"弹性教育",父母要把握度事实上,父母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犯。父母担心若是自己经常出尔反尔,那么孩子可能会变得叛逆,但是没有给留出一点点弹性空间,对孩子可能也不太好。
那么,究竟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给孩子留出一些"弹性空间"呢?
规矩少而精,制定和执行都应该有弹性孩子的认知还不够完全,没有什么耐心,父母制定太多规矩,孩子反而不能完全记住,更有可能变得急躁,和不耐烦。所以,父母制定的规矩应该少而精,让孩子都记住规矩。
其次,父母和孩子在执行规矩时也应该有弹性一些。
比如说,父母不让孩子吃垃圾食品,但是孩子说要吃冰激凌的时候,父母偶尔也可以破例让孩子去吃一回。吃了东西之后,孩子就不会那么心心念念了。父母不让孩子玩游戏,但是孩子提出要玩的时候,父母也偶尔让孩子放纵一回。孩子玩得尽兴了,下次就不会想着偷偷玩了。
在具体的执行上面,应该是有商量的。如果父母懂得尊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回报父母的。比如说,当孩子完成任务之后,父母夸奖孩子。孩子得到了肯定和夸奖,也间接得到了尊重,那么下次孩子就会用"做的更好"来回报父母。
培养"灰度思维",少一些"专制""灰色思维"是由任正非提出的,意思是做事不能非黑即白,应该寻找一个"灰度值"。父母的教育理念也应该包含"灰色思维"才对,这是一种灵活教育的体现。
对于孩子莱索,规矩代表着一种约束,因为有了规矩,孩子的行为被约束了,因此孩子不会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更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孩子不懂得自己为什么要遵守规矩,他只知道这是父母要求他做的。
当规矩变成一条条冷冰冰的约束时,孩子更难遵守;但是,当规矩变成一条条建议时,孩子反而容易接受一些。很多时候,父母认为正确的,在孩子眼中,不一定是正确的。
但是,父母会因为孩子的身份而拒绝听取孩子的建议。父母的这种表现就是一种缺少"灰色思维"的表现。让孩子具有话语权,这是弹性教育的一个标志。
在父母未必正确的前提下,考虑孩子能否接受更为重要。孩子也是人,不是一个没有情感、冰冷的机器。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听话,该有的规矩还是得有,但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能够变通的时候就变通一下了。我们应该给孩子多留些"弹性空间",偶尔的出尔反尔反而更有助于塑造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孩子。
我是尼尼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孩子“心理弹性”差,经不起挫折,教家长3招解决
- 孩子脏兮兮,家长先别急着嫌弃,要留“脏空间”给孩子成长
- 家长们常常为阻碍孩子发展“弹性”技能而设置的哪些障碍呢?
- 孩子2岁 家长要开始立规矩了
- 孩子5岁前有这些表现 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会不孝顺
- 孩子7岁前,家长要做3种受挫教育,别让悲剧成为孩子"自尊保护伞"
- 孩子“多动”坐不住?3点小技巧,助家长提升孩子“专注力”
- 孩子“懒惰成性”多半是这2个原因,家长3步走,孩子越来越自律
- 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容易反复生病!家长重视这3点,孩子少生病
- 孩子一不顺心就闹脾气!聪明的家长这样处理
-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发火?情绪控制,从问自己3个问题开始
- 孩子一生气就狂打自己?孩子的“情绪饥饿”,家长要细心留意
- 孩子一输就发脾气?“怕输”和“不服输”不是一回事,家长要重视
- 孩子三岁前,家长要教会他这两件事,对他的未来很有帮助
- 孩子上一年级,家长如何指导孩子识字并保持学字积极性?
- 孩子上公立园还是私立园?过来人告诉你:五大指标家长多上心
- 孩子上学丢三落四 家长该“补台”吗
- 孩子上小学就化妆,妈妈到底是应该管还是不管?家长别太较真
- 孩子上网成瘾的背后,是家长的“低能量状态”
- 孩子不同的睡姿,竟然可以表示不同的性格?家长快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