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秋季穿衣,家长记住“穿衣法则”,娃几乎不生病
老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相信很多宝爸宝妈,对"三分"还是拿捏不准,掌握不好这个度,娃难免要受罪的。现在马上到霜降了,到底咋穿衣服才合适?
梦可刚生儿子的时候,正是农忙时节,不得已在医院生产期间请了月嫂。婆婆得知,她有了孙子之后,便急匆匆的赶到了医院。虽然那个时候梦可还很虚弱,但是看着老人风尘仆仆的赶来还是很心疼。婆婆先过问了梦可的身体状况,然后便高兴的去看孙子了。
听月嫂说,婆婆见了孙子高兴的不得了,然后就用手摸了摸孩子的手,问到:"孩子是不是冷啊?"月嫂先是一愣,因为她不知道我婆婆是怎么判断出来的。我婆婆接着说:"你摸摸孩子的手,都有些冻凉了。"
月嫂一听微笑着说:"孩子冷不冷不是通过摸手来判断的,你摸摸孩子的后背。只要后背不凉,孩子的穿衣就是合适的,孩子就不会冷。"。
待婆婆回家以后,月嫂就开始跟梦可讲关于育儿的小知识。其实,作为新手妈妈来讲,如果不是月嫂及时纠正与教授科学的育儿知识,梦可也会被婆婆的"老一套"所谓的育儿经验所迷惑。
相信大多数新手爸爸妈妈都有和梦可一样的经历,会虚心接受老一辈的育儿经验,但在科学与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那些育儿经验往往会把我们带入误区。
1. 后背暖
背部对应的内脏是肺部,对于新生的婴幼儿来说,内脏还没有发育完全。肺部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呼吸器官,自然要好好保护。所以给背部保持适宜的温度,能够很有效的减少疾病。
2. 肚皮暖
肚子对应的内脏是脾胃和肠道。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那就是神阙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肚脐。这块区域涉及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关于孩子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我们经常要观察的排便,都会在这里集中体现。
在这里有个小小建议可以给到宝爸宝妈们,天冷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戴上肚兜,做好御寒防护,可以有效的减少宝宝肠道类疾病的发生。
3. 脚丫暖
俗话说的好"寒从脚起"。脚部是阴阳经络交汇之处,皮肤的神经末梢极其丰富,对外界温度的感应更敏感一些。宝宝的足部保持温暖,身体就能有更好的御寒能力。从而对于外界气候的变化也能很快适应。
有不少宝妈怕自己孩子冻着,天气冷了,就给孩子里三层外三层的穿很多。特别是冬天,不管天气怎样,出门就要捂得严严实实,然而这样对于娃而言真的是件好事吗?
穿衣做到"二凉"让宝宝身体更棒!
阳,是什么?就是阳气。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火力。通常情况下,男性和小孩的阳气都是很足的。相同的道理,穿衣方面做到"三暖二凉",使全身血脉流畅,也可以很有效的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1.额头凉
我们都知道,孩子发热,首先需要物理降温就是头部。按照中医理论,头部是最容易"上火"的。所以只要足部适当暖和,头部微凉,保证气血顺畅就好。
2. 前胸凉
其实说到前胸凉,真正的含义并不是说孩子的胸口要凉到什么程度。有时候宝妈们给孩子穿的过于臃肿,压迫到了胸口,影响到了心肺的正常功能。因此,给宝宝穿衣要注意,切忌胸口部位过于厚重,否则会有压迫感,给宝宝造成不适。
小辫子妈妈有话说:
其实宝宝的冷与热,往往并不是给宝宝带来疾病的主要因素,大多数都是因为宝宝出汗以后受凉有关。所以通过今天的分享,宝妈们就要多注意了,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科学育儿,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哦!
相关文章
- 3个月宝宝差点"捂"丢性命,秋季给孩子穿衣要记住"三暖二凉"
- 天凉了,给孩子穿衣服记住"三暖一凉"的口诀,气温变化少生病
- 天气寒冷,记住“三暖一凉”及这两种穿搭法,孩子穿衣适当少生病
- 秋天怎么给孩子穿衣,可不是越多越好,家长要记住“三暖二凉”
- 秋天怎么给孩子穿衣,可不是越多越好,家长要记住这些
- 孩子“条理性障碍”,家长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则”可轻松应对
- 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容易反复生病!家长重视这3点,孩子少生病
- 孩子一入园就生病?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7点家长要了解
- 孩子为什么才上幼儿园就生病?家长得知道背景的原因
- 孩子刚入园就生病?家长心疼不已,幼儿园园长:我们也很无奈
- 孩子报兴趣班,家长要学会“合并同类项”法则,学得精又省钱
- 孩子生病了,你会排斥激素类药物吗?家长有的时候想多了
- 孩子生病时,家长该如何做?
- 孩子穿多穿少都得病?宝妈记住这条穿衣公式,孩子轻松度过秋和冬
- 家长从小放纵孩子忽视“漏斗法则”,以为长大就好了?伤害更大
- 秋季养生,多给孩子喝这种汤,健脾胃去心火,增强免疫力少生病
- 秋季孩子爱生病,做好四大防御工程,"秋老虎"也是纸老虎
- 秋季穿衣大作战,天气转凉就给孩子这样穿!(家园共育)
- 秋季给孩子穿衣服,太少会感冒太多也不好,三暖二凉很关键
- 秋季,最适合孩子的4种运动,不仅促进长个,还让他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