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家长从小放纵孩子忽视“漏斗法则”,以为长大就好了?伤害更大 漏斗法

2022-02-24 05:37:09孕产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亲子关系不和谐甚至闹矛盾的情况在生活中时有发生,而对于家长而言,一些因为亲子关系恶化而造成的悲剧每每出现在新闻报道中都会让人感到揪心。本该是充满爱和包容的关系,最终为何会演变成暴力相向呢?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亲子关系不和谐甚至闹矛盾的情况在生活中时有发生,而对于家长而言,一些因为亲子关系恶化而造成的悲剧每每出现在新闻报道中都会让人感到揪心。本该是充满爱和包容的关系,最终为何会演变成暴力相向呢?

除了震惊全国的北大弑母案之外,此前湖南阮江12岁的男孩弑母案件也引起了社会关注。年仅12岁的小男孩在自己母亲身上捅了好几刀,事后也全然没有害怕和后悔的表现,小男孩淡定的模样让人震惊,人们不禁发问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

当下的一代人中多是独生家庭为主,孩子在两代人的眼中都是心头肉,集一家人的宠爱,一些孩子就算犯错了家人也舍不得责骂,于是一些孩子会变得愈发骄纵,少了管教的约束,这对孩子的人格和品德培养没有一点好处。当然也有的家长心想孩子年龄还小所以不懂事,等长大了自然就会明白这些道理,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事与愿违,小时候不懂事的孩子,放任自由地长大也会伴随着许多的成长问题。

家长从小放纵孩子忽视“漏斗法则”,以为长大就好了?伤害更大

漏斗法

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要给予适当的感情

留心孩子的成长,孩子叛逆很可能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适当的感情。回归湖南小男孩弑母的案例,孩子之所以会向母亲下毒手,是因为其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而母亲因为有了二胎疏于照顾他。小男孩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才做出了这么极端的事。在这个案例中孩子的问题和家长疏于释放情感不无关系。相反的,如果家长给孩子的爱过度了,在溺爱之下孩子很容易变得骄纵叛逆,过多或过少的情感表达,给孩子带来的都是负面的影响。

1) 亲子关系不正常造成家庭关系恶化

不懂事的孩子对父母给予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在获得父母的爱的时候缺少感恩之心,在“习惯”的力量下孩子会觉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一旦不满足孩子反而会大发脾气,认为父母做不到就是不应该的。家长在教育中要注重孩子在获得中的参与感,不能让孩子从小就做个伸手党,获得的前提是付出,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这一点,孩子才不至于过分任性。

对于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因为平时和父母在情感上疏于交流,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进行内心的沟通,遇到了问题也会憋在心里。自我封闭久了,如果这时候家长突然开始介入,严加管教,孩子往往会感到不适,不耐烦,于是亲子相处中的问题也会愈发凸显,矛盾不断。

漏斗法

2)家长话语权弱化,触发孩子逆反心理

家长过分宠溺孩子会让他们变得骄纵难以管教。孩子在家无法无天不受管教是不少家长们头疼的问题,但是打骂又舍不得,而指望孩子长大后变得懂事是不切实际的。为人家长需要保障自己在孩子面前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如果话语权持续弱化,放任孩子的坏习惯不去纠正会给未来埋下隐患,因此在给予爱的同时不要忘了维持家长的权威。

很多时候家长的苦口婆心在孩子眼中都是”絮絮叨叨的大道理”,不耐烦,对着干,叛逆的孩子大概就喜欢这么做,看到孩子不懂事的样子家长会愈发急切,但是一味地说教显然无法改变孩子的态度,在恶心循环中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叛逆和难以管教。

漏斗法

3)造成心理和性格上的缺陷

孩子习惯了在家中呼风唤雨的状态,会加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变成一个自私的人。而在同龄人的交往中,这样的性格显然不利于孩子展开正常的社交,家长在爱的教育中不光要让孩子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爱,也要教会孩子在重视自己的情感感受之外,还要懂得如何去爱人,这也是社交学习环节中的必备一课。

“漏斗法则”之与教育

孩子不懂事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而改善,与其放任自由地发展,倒不如尽早进行爱的教育,通过“漏斗法则”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好的品行习惯。漏斗的两个端口一大一小,正常漏斗的使用都是从大口进小口出,而对孩子的教育则恰恰相反,从小口入手。

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对世界的认知还在不断形成和完善中,为防止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这时候家长可以适当介入进行引导和纠正,从萌芽状态就开始影响孩子,让孩子培养好的习惯。

而当孩子慢慢长大了,认知能力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加强,通过主动探索外面的世界,对外界的认知也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判断,这时候更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因此家长也要在过去限制和管教的基础上做适当改变,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

教育的过程如同漏斗一样,只不过方向要反过来,先紧后松,掌控力度持续减弱,让孩子合理的进行自我探索。而实际上许多家长其实是反过来实施的,孩子小的时候不甚在意,等孩子上了初高中才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多加干预,但是往往这样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就像《小欢喜》中的季杨杨,对于“父母从高三才想起来管我”这事就很反感。

小时候不懂事没关系?其实恰恰相反,孩子的教育就应该从小抓起,在不断“微调”的过程中塑造孩子的良好品质,长大了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念,这时候再教导未必是好时机,比起家长的 “说教”让人反感,如何让孩子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更重要。

漏斗法

如何正确运用“漏斗法则”

许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觉得无从下手,明白了“漏斗法则”,那么具体的要如何应用呢?z最主要的还在以下三点:

1. 制定规则,约束行为

规则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教育而言树立规则同样至关重要,在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中他曾提到:规则,是立足世界的经验。规则意识下孩子会更有原则,具体的体现就是做事有所依据和约束,不会随心所欲肆无忌惮。

对孩子的行为约束不是为了限制孩子主观的意念和自由,而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合乎逻辑地行事,减少犯错的概率,心中有了规矩约束,孩子在做事之前才会有所考虑,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内容是不能触及的。

2. 错误之后的规则教育

很多时候问题只有在发生以后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当孩子犯错了,家长一方面不能过分责备给孩子内心留下阴影,另一方面也要强调他在其中做错的事,通过强调规矩来进行弥补。类似于亡羊补牢,如果这次做错了,那么下回就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规则的弥补来让孩子远离错误,明白事情的重要性。

犯错之后的强化教育对孩子来说印象更深刻,告诉孩子哪里做的不对,并引以为戒,如果试错教育方法得当,所起到的效果会很不错。当然具体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内容上的界定还需要家长自行判断。

3. 搭建情感连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不懂事,父母的情感表达不到位是一大因素,因此作为家长需要做到给孩子恰当的爱,不能过多变成宠溺,也不能过少让孩子无法体会到家庭的爱。泛滥的爱让人自私,稀缺的爱让相互间的情感羁绊变得脆弱。

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建立融洽的情感连接,在这段关系中父母不再是单一的情感输出方,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并心怀感恩,互相成为情感的动力。在生活中亲子关系不仅仅是父母与子女,适当的时候也可以成为好朋友。

班杜拉在儿童学习理论中说到:孩子的心理就是一块白板,成长便是父母在白板中建立联结的过程。如何建立联系,参考漏斗法则中的道理也许会让你豁然开朗。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