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条理性障碍”,家长不要心急,善用“四象法则”可轻松应对

2022-02-06 23:12:32孕产
在生活中,孩子的有些行为常常让家长们感到非常的头疼:(1) 总是把自己的衣服随意丢弃,在穿衣服的时候,就大喊:"妈妈。我的衣服搁哪里了。"(2) 算数学题的时候,今天刚把公式背过了,却做不对这道题。(3) 作业量就那么多,孩子往往拖延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

在生活中,孩子的有些行为常常让家长们感到非常的头疼:

(1) 总是把自己的衣服随意丢弃,在穿衣服的时候,就大喊:"妈妈。我的衣服搁哪里了。"(2) 算数学题的时候,今天刚把公式背过了,却做不对这道题。(3) 作业量就那么多,孩子往往拖延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

孩子的这些行为就表现了他们在做事情时,缺乏相应的条理性。一个不具备条理性的孩子,哪怕是再怎么聪明,他们也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最终导致做这些事情的效率低。

想要做真正重要的事情,却缺乏合理有效的时间,最终未能达成心愿,远离本该属于自己的成就。

对此,著名学者格林•艾薇也在她的研究中,提出了"条理性障碍"一词,正是由于孩子这种行为上所表现的缺乏条理性的混乱,从而导致了孩子心理上的"条理性障碍"。

孩子存在"条理性障碍"的3种表现

1. 说话缺乏逻辑性

通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说话的时候,都会带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并且这个逻辑顺序中往往会强调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点。但是,孩子如果存在有"条理性障碍"时,就会导致他们在说话时,缺乏逻辑性。

邻居家小王的孩子,七岁的健健在说话时,就缺乏逻辑性。昨天小王跟我谈起,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学校艺术节,健健的班级在三天前就举办了一场小型的班级才艺展示活动。为了了解到活动的详情,小王就询问了一下孩子班级举办活动的项目类型与活动流程。

健健本来是不想开口的,在小王的一再询问下,健健就跟他讲了起来。他在听健健讲述的时候,慢慢的开始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渐渐在讲述的过程中,语速总是非常的慢,说话也是有一句没一句的,说出的话在语言组织上也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妈妈,我今天,班级里,不是,弄个活动,那什么叫,展示......"

小王听着孩子的讲述,慢慢的就发现:孩子在语言上的表述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在语言上是缺乏相应的逻辑性的。

像健健这样的孩子,就是在语言方面缺乏一定的逻辑性,从而导致在说话时存在"条理性障碍",讲话时磕磕绊绊,往往抓不住要点,通常弄得自己满头大汗,家长一头雾水。

2. 注意力容易分散

存在"条理性障碍"的孩子通常在注意力上无法做到集中,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而产生分散的情况。

(1) 孩子正在写着作业,听见了楼下有孩子的吵闹声,就忍不住丢下笔去下楼找其他孩子玩耍。

(2) 孩子发现客厅里的电视正在播放着动画片,他就放下了正在吃饭的碗筷,坐在那里看了起来。

正是因为孩子存在有"条理性障碍",所以他在做一件事情上就会缺乏一个明确的计划安排,就会导致他在一件事上,做不到注意力完全投入,从而使得他们会即刻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做别的。

3. 做事情缺乏次序

原中科院院士叶笃正老先生曾经说过:"人类活动应该有序,这一点现在看来是毋庸置疑!"

可见,做事情具有一定的次序才是应该的。不过,很多孩子却在做事情上面缺乏一定的次序,从而导致完成这件事情的效率与效果上都非常的低。

八岁的琪琪,在做作业时,总是会磨磨唧唧,有家长陪着还好一些,可以指导她该如何的去写作业。但是,家长一忙的话,琪琪的作业往往就会完成的特别糟糕,她每次晚上在做作业的时候也不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做,结果每次在做完之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做了哪些题,导致经常出现作业做错或者漏做,这就是缺乏次序的表现。

琪琪这种做事情缺乏一定次序的情况,正是由于存在"条理性障碍"所导致的,从而表现出了做作业缺乏次序的情况。

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存在有"条理性障碍"

1. 家长的过高期望

许多家长会把孩子的期望看的很高,既要让孩子完成这个,也要让孩子完成那个。往往就会导致孩子出现选择性困难,不知道应当要先完成哪个才是正确的,孩子经常因此而感动特别苦恼。

"爸爸让我去赶紧完成作业,我是应该先去完成学校老师所布置的作业,还是应该先去完成补习班所布置的作业,这真的让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孩子就会在这种选择困难中,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国外的科学家就曾做过一项研究:孩子在8-16岁的这个年龄段,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控制行为与条理性思维的前额叶皮层,都没有发育完善,远远没有逻辑思维那部分发育的好。

从这也能看出,孩子的过高期望会导致孩子出现"条理性障碍"的情况出现。

2. 家长的不当指令

心里学家福斯特•柯林将喜欢干预孩子行为举止的家长,称作"直升机父母",这类父母通常会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的上空盘旋,并不断地通过螺旋桨向孩子发出"嗡嗡嗡"的指令。这种指令就通常会导致孩子受到家长的制约而做事情。

(1) 让孩子必须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完成作业。

(2) 让孩子上学前,收拾书包的动作要快一些。

家长们常常会觉得自己做事情是具有条理性的,只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做事情,就不会出现问题。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家长的这种行为反而会抹杀掉孩子自己对于条理性探索的途径,从而导致孩子出现"条理性障碍"。

如何教会孩子利用"四象法则"来处理事情

1.什么是"四象法则"

"四象法则"指的是把所有应该做的事情,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在四个象限里面,分别填上重要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的。

这个法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能够对孩子改变"条理性障碍"上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让孩子逐渐的建立起条理感,使得做事情的效率出现显著提高。

2."四象法则"怎样让孩子处理好事情

我们可以根据"四象法则"的定义,来帮助孩子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1) 第一象限的事情,比较紧迫与重要,让孩子优先来进行处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要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而像吃饭、穿衣等行为都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是需要孩子放在第一象限的。

(2) 第二象限的事情,属于不紧急但是非常重要的,如:孩子的期末考试,就需要孩子细化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来完成,从而达到。

(3) 第三象限的事情,被称为紧急但不重要,如: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就属于这一类型的,可以放到周末再带孩子去做。

(4) 第四象限的事情,我们可以定为孩子每天的娱乐活动,可以让孩子劳累的时候,来适度娱乐轻松一下。

通过利用"四象法则"进行有效的划分,就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处理好事情了。

当孩子出现"条理性障碍"时,家长们不妨试试"四象法则",会很快具有显著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