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忍不住发火?家长坏情绪大多因“不合理信念”,要及时转变认知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放学后,小明把书包丢到家里就急冲冲地跑出去玩耍。妈妈下班回家后,发现小明过了很久都没有回家。她担心小明出现什么事情,于是便到下楼找小明。
找了一会儿,妈妈才发现,小明正在公园里和同龄人开心地玩耍。看到小明疯玩不知回家,妈妈忍不住就发火了。
"都几点了,你还在外边儿玩,你就只知道玩!你怎么就不花多点心思在学习上面呢!"
晚上,妈妈一边辅导孩子写作业,一边工作。
小明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于是他便不断地问妈妈。一开始,妈妈还很有耐心,后来妈妈被问得烦了,她压住了心头的怒火,依恋平静地问:"你怎么上的课,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要问我!下次在问简单的问题之前,要先思考一下再问!"
小明点了点头,便会去继续写作业。过了很久,小明实在是遇到一个不会的问题,并且也已经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可是还是没能解决问题。最终,他决定要向父母寻求帮助。
然而,这次妈妈再也没有压制住内心的情绪,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你哪来的那么多问题!我不是说你要多多思考,再向我提问吗?"
小明委屈地说:"我没有,这次我是真的想了很久,但是我还是不会,我才问你的。"
妈妈不仅不相信,反而还更生气了。"哼,我不管你了,让你知道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后果!"说完,妈妈便走出了房门。
或许大家对上面的事件并不陌生,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总是忍不住发火。并且在发完火之后,立马就后悔了,觉得自己不应该那么对待孩子。但是,父母毕竟已经是对着孩子宣泄自身负面的情绪了,再怎么后悔也是无济于事了。
对待情绪,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接纳"父母先思考几个问题:
1、 我们常说"控制情绪",指的是控制消极情绪。为什么没人说"我要控制积极情绪"?
2、 当你有情绪、想要发脾气的时候,靠控制就可以解决问题吗?
3、 你能控制一次,你能每次都控制吗?
4、就算你每一次都控制住了发火,可是你相信的你的神情真的不是紧绷的?5、你觉得你紧绷的神情真的不会出卖你?不会被孩子感知到你的内心其实并不平静?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控制情绪",人们认为,只要能够控制住自身的情绪,就能够忍住不随意发火。
事实上,比起控制情绪,更上一层楼的是接纳情绪。因为控制情绪是将自己的所有情绪,包括不良情绪、正面的情绪全部都压制到心里。
这意味着这些情绪病不能够完全发泄出去,等到某一个特定的时机,人们会将这些情绪全部爆发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说脾气好的人生气发火更加恐怖。
而接纳情绪的人则是允许自身存在负面的情绪,并且接受自身负面的情绪,也就是说,父母能够很好地将情绪消化掉。所以,父母能够保持身心轻盈,内心不会积压过多的负面情绪。
总的来说,控制情绪与接纳情绪的最基本区别便是对情绪的认知,父母是否认知自身的情绪、是否肯定自身的情绪。
不管是积极的情绪,还是负面的情绪,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特定的含义:
1、它提醒我们"在经历和体验某种情感";
2、它提醒我们觉察"正在发生着什么事情";
3、它提醒我们正视"是什么让我在意";
4、它启发我们"我得要做点什么让我自己更舒服一些"。
总是忍不住发火?原因是"不合信念"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为了提高孩子的情绪,父母送孩子去上补习班,希望孩子的成绩能够有一定的提升。巧合的是,孩子的同学也同样在同一个补习班里。
孩子不仅外出上补习班,在家里也还是很认真学习。孩子的努力,父母都看在眼里,父母和孩子都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考得更好的。
但是,考完试成绩出来后,父母发现,孩子考得不理想。父母很生气,觉得自己补习班的钱都白交了,孩子的努力也白费了。想到孩子前段时间做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父母就很生气和失望。
对于孩子,父母也没有好脸色,父母认为,孩子肯定是努力的程度还不够,孩子还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面才行。
另外一个孩子也考得不理想,但是那个孩子的父母却表现地很高兴。她认为,比起结果,更应该看重过程才对。虽然这次孩子考得不理想,但是比起以前,孩子已经进步了很多了,这就是值得高兴和庆祝的事情。
为了鼓励孩子,父母还特意奖励孩子去吃大餐,并且肯定了孩子的努力。结果,孩子说:"我还要再加把劲,下次我会考得更好的!"
两个父母抱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带有截然不同的负面情绪,最终对于父母不同的表现,孩子也表现地很不同。
我们也可以看到,积极的父母培养出了积极的孩子,而消极的父母培养出了消极的孩子。
事件跟情绪之间其实还有一个桥梁,也就是说,事件不会直接引发情绪。真正引发情绪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解释、评价这件事。
引起情绪的原因,并不在于孩子行为本身,而在于父母对孩子行为的看法、评价,或者说支撑这些看法、评价的认知和信念。
更好地接纳和控制自身情绪,及时转变认知是关键从上文我们可知,引起父母情绪的是父母的认知。若是父母想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忍不住发火的事情,那么父母便很有必要转变自己的认知。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改善自身的情绪认知呢?这里有几个小小的建议:
接纳自身的情绪,并仔细察觉首先,父母必须要做好接受自身情绪的心理准备。不管是什么样的情绪,父母都要认同他们。这样,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情绪,父母都能够很平静地面对它们。
当父母打算发火的时候,父母就要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要做到能够察觉自身的情绪。这一个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父母生气发火的时间。
重新赋予情绪新的认知,摒弃错误的认知当父母能够察觉自身的情绪之后,接下来,父母就要去思考和重新判断此时自身的认知是否正确,也就是赋予自身情绪一个新的认知。
父母要去挖掘自己产生这个情绪的原因,并且询问自己,此时的情绪能够帮助自己完全解决问题吗?如果不能够解决问题,甚至是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那么父母就应该要做适当转变,将自身的情绪转化为正面的认知。
也就是说,父母要往正面的方向去思考、往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这个方向去思考。
事实上,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延缓父母生气发火的过程。当父母在思考这些问题时,肯定会花费一定的时间,这时,父母的的情绪已经消散了一大部分,大脑也变得理智了许多。
重复上述行为,多次进行反思和调整若是父母能够按照以上步骤去执行,父母便会发现自己已经能够控制住大部分情绪了。父母每一次改善自身的情绪,父母便会建立起一个正面的认知,随着时间的增长,父母就能够建立起越来越多的正面认知了。
在一次次的反思和调整过程中,父母也会变得越来越会反思,也能够改善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要想改善自身情绪,父母还是要从"情绪认知"下入手,将脑海中负面的认知全部转化为正面积极的认知,那么父母也就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自身的情绪啦。
我是小D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教育孩子总忍不住发火怎么办?学会从两个层面控制情绪,分四步走
- 忍不住冲孩子吼,试试这三招,帮你管控自己的情绪
- 忍不住唠叨的家长要小心
- 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家长应该如何引导?聪明的父母让孩子体验
- 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家长应该如何引导?聪明的父母让孩子体验
- 孩子犯错时,家长这三种不合理的批评方式,在慢慢打击孩子的自信
- 幼儿园开家长会,这位特别的“脏爸爸”,让大家忍不住感动落泪
- 当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静心读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值得收藏
- 总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避免“野马效应”,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 总是忍不住吼孩子?哈佛研究:父母吼叫会降低孩子智商 | 家教
- 四维刚做到一半,发现宝宝在做“坏事”,医生和妈妈都忍不住笑了
-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发火?情绪控制,从问自己3个问题开始
- 孩子不懂事,有时候总是忍不住凶她,过后又很后悔,怎么办?
- 孩子总是莫名坏情绪?家长巧用“思维导图”,击败“情绪小怪兽”
- 怀孕后,总忍不住拉着老公说痒,怎么办
- 我一看到儿子写作业慢或者在做小动作总忍不住冲他大吼一顿,有什么好办法控制自己呢?
- 胎儿最不喜欢这4种食物,孕妈却总忍不住偷吃
- 不合理的分工让时间被偷走?了解艾森豪威尔法则,让孩子分清本末
- 坏情绪会传染,暴脾气、爱抱怨的家长教不出乐观的孩子
- 大多数家长都喜欢喂饭?错过孩子独立吃饭黄金期,这些坏处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