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冲孩子吼,试试这三招,帮你管控自己的情绪 老是吼孩子 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怎么办
一个朋友跟我讲起他在儿子成长路上最后悔的一件事:
那是他儿子五岁时候的事。
那时,儿子幼儿园开办了一个思维训练课,他给儿子报了名。
那天,儿子接回家,还带回了思维班上留给的作业:一摞纸,上面是各种类型的图画。他也没细看,只问儿子知道怎么做吗?儿子点头说老师都讲了,会做。
他让儿子在写字桌前完成作业,他去准备饭菜了。
一会儿,他扭头看了儿子一眼,发现儿子没在写字,而是玩儿上了。就问:你怎么不写呀?儿子说写完了。
写完了?这么快?他不由得放下手里的东西来到孩子桌前,拿起儿子写的那摞纸,翻看着,火气就一点一点地冒上来了:这儿子,只完成了第一张纸的内容,是给上面的各个图画连线,那连线,歪七扭八地,没有一条是直的。后面几页纸都没做。
这就叫写完了?后面的这些都没写就叫写完了?
他脑子里想着由此形成的儿子以后有可能出现的作业不专心、磨蹭拖拉的坏习惯,火气越来越大,想着一定不能放过这次行为,要让儿子长记性!
就拿起那摞纸冲儿子吼起来:你这叫写完了?后面的这些都空着没写就叫写完了?你看你这页画的这个线,歪七扭八的,啊?就不能画直了吗?看这个苹果到那个梨之间这么近,一条直线就连上了,你看你,给它们绕那么大一个圈,啊?!你这叫做作业呀?
想着明天儿子带着这样的作业回到幼儿园,一定会被老师笑话这个家长对孩子不管不负责任的。不行!重写!
从来没跟儿子发过火的他怒气地将那摞纸摔扔到桌上,怒火般的眼光直射向儿子。就在那一刻,儿子眼光瞬间的变化震惊了他:儿子小小的嘴唇蠕动着,惊恐地望着他,那本单纯洁净发亮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下去,不再清亮……
那一刻,直到今天,他仍然记得,因为自那以后,儿子的眼神再没回复到以前的纯亮了。
第二天,跟幼儿园老师沟通的时候才知道,老师就是不让家长干预的,就是由孩子自己选择决定作业的数量的,至于连线,想怎么画、走什么样的路,都由孩子自己决定,不受限制的。家长不该因为这些指责孩子……
他后悔,不只是没弄清情况,而是自己就没有对自己的孩子以信任。最重要的,他的那一吼,污浊了孩子的眼光!质疑了孩子的能力,也潜意识地给了孩子不自信、自卑的心理。
关键是,后来,儿子学小提琴时,总有音拉不准的时候,那时,他又是不耐烦地吼叫孩子:高了!低了!你怎么回事,重拉!
就在这样的吼叫中,孩子的眼神越发不明亮了,至以后成长的路上,尤其到了高中,儿子出现了不合群、不自信、不接受外人批评、且极易发怒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终于有一天,已上高二的儿子实在受不了了,没敢冲他吼,但冲着母亲,不停地摇晃着双手反复地大喊起来:“暴政是不会长久的!暴政是不会长久的!”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
“暴政是不会长久的!”多么压抑的孩子啊,竟然视父母的吼叫教育为暴政!又多么现实地反映出了孩子面对家长的暴躁教育的无奈以及我们家长对孩子的长期的无情的伤害呀!
上面的例子也说明了:暴躁易怒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会使家庭的氛围极不和谐,紧张、压抑,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暴躁易怒不是与生俱来、天生就有的。究其原因,暴躁易怒的人与其后天的生活方式、文化教养、思想意识的修养、家庭环境的熏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小被惯养的、或是从小被暴躁对待的,成人后再缺乏自我修正的意识,也就容易脾气失控。
这是我们家长特别是易发脾气的家长一定要警示反省的,不然就是毁了孩子。
作为成熟负责任的家长,一定会加强思想意识的修养锻炼,对暴躁易怒的危害有足够的了解,并认真对待,谨慎言行,会努力加强自己的控制力,提高文化修养,和谐家庭氛围,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管理好自己将要爆发的脾气,这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
1. 回避法
在将要发脾气的事件出现时,自己不妨冷静地离开这个环境回避一下。
有的时候,在一个不好的环境里,人会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果断地离开这个环境,出去走走,直到心里平静了再回来面对,就可以避免不好的伤害场面。
作为成人,理智地告诉自己,孩子就是孩子,他本身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是。要允许孩子出错。以此平复自己的内心急躁,再耐心面对解决。这对孩子来讲是一种尊重,对自己、对家庭也是。
与其暴躁地伤害,不如冷静地避开,再理智地面对。
2. 转移法
当自己就要脾气爆发的时候,不妨用其他事件转移自己的暴躁情绪,比如:
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做做体育运动、画画写字、打电话聊天等,把注意力
从暴躁场面中转移开,以平复自己的不安心理。
小凯的妈妈就经常用这种方法转移自己的急躁情绪。每当给孩子辅导功课,孩子出现反复错误,她气得不得了时,就让孩子自己先做着,然后她去阳台或自己屋里做别的事情。冷静心绪之后,再来给孩子继续辅导。
她的态度就是:谁让自己赶上了这个不是“神童”的孩子呢,没办法,耐心点呗,反复点呗。跟他发火也没用,只会让他更紧张。
3. 暗示法
当脾气将要爆发时,在心中默念“息怒!息怒!你会伤到孩子!”“别发脾气,孩子会变得自卑!”“你当初把这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可不是想跟他发火来的。”“孩子遗传你的基因,有问题是正常的……”
时常地以这种心态提示自己,对孩子的不符合你心中要求的行为就不会那么苛责,就会淡然得多。
人无完人,你都不那么完美,又何必苛求孩子!
我们只要以平常心面对孩子的一切,平等地对待孩子的问题,然后帮助解决问题,就是对孩子很好的帮助了。
作为孩子的家长,与其对孩子的问题发火,不如把发火的力气转化到自己作出相应的改变上,比如:更努力地工作与学习(读书),给孩子做出榜样,增加信服力,这会比跟孩子发脾气效果好上无数倍!
给孩子更多的耐心、更有效的激励,这是父母最重要的教育行为。
想要一个有身心健康发展的孩子吗?那么,
请管好自己的情绪!
相关文章
- 教育孩子总忍不住发火怎么办?学会从两个层面控制情绪,分四步走
- “我也不想吼孩子,可是忍不住啊!”
- 在孩子成长路上忍不住吼骂孩子,是否还记得孩子新生时的初心
- 总是忍不住吼孩子?哈佛研究:父母吼叫会降低孩子智商 | 家教
- 孩子不懂事,有时候总是忍不住凶她,过后又很后悔,怎么办?
- 孩子回家写日记,看到日记内容,忍不住捧腹大笑怎么办
- 孩子在高铁上不小心洒了酸奶,爸爸的举动,让乘客忍不住心疼孩子
- “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但我希望他别受影响”,这样想也太天真了
- 妈妈带娃坐地铁,孩子忍不住自己“解决”,网友:妈妈太不负责任
- 妈妈打了孩子怎么办,娃娃才1岁半,因为她哭的厉害,忍不住?
- 妈妈打了孩子怎么办,娃娃才1岁半,因为她哭的厉害,忍不住?
- 小女孩放学回家途中尿裤子,看着孩子走路的步伐,路人忍不住笑了
- 当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静心读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值得收藏
- 总忍不住发火?家长坏情绪大多因“不合理信念”,要及时转变认知
- 总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避免“野马效应”,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 想陪孩子,又忍不住看手机?别焦虑,3T原则教你如何养出聪明孩子
- 暴躁的妈妈,忍不住会打孩子骂孩子,事后后悔怎么办?
- 爷爷给孩子起了个巨土无比的名字,儿媳实在忍不住了
- 爸爸以为孩子睡着了,当妈妈掀开被子时,忍不住笑出了鹅叫声
- 吼完就后悔,不吼又忍不住:全职妈妈该如何应对“丧偶式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