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涌入绘本热潮,父母却无从下手:掌握这几点,摒弃滥用绘本症

2022-01-18 01:17:43孕产
涌入绘本热潮,父母却无从下手:掌握这几点,摒弃滥用绘本症

我们都知道,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绘本作为一种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图书样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绘本因其所具有的童趣性、故事性、文学和图画兼顾的艺术性以及一定的教育性,深深吸引着孩子甚至成人。

孩子们不仅能在绘本阅读中体验到乐趣,获得一定的知识和道理,还能在图文并茂的快乐体验中发展语言阅读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创造性……可以说,绘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随着绘本热潮的涌入,许多父母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绘本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但同时也出现了"滥用绘本"、"只见绘本、不见孩子"等问题,这大大限制了绘本本身价值的发挥。

缺乏以孩子为本的有效性,没有在绘本中真正玩起来

如今很多家庭都开始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3—6岁的学龄前幼儿来说,认识的汉字并不多,甚至还都不认识,而绘本最大的特点便是大量的图片对应着较少的文字,它符合幼儿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因此绘本便成为幼儿早期阅读的不二之选。

于是父母开始大量的为孩子们购置各种各样的儿童绘本,有世界著名绘本、有科学百科绘本、有情感交际绘本等等,但很多父母会反应绘本虽然很有意思但孩子们不是非常感兴趣,有时翻看几页就跑走了。

孩子的早期阅读需要成人引导,有的父母在阅读时只是帮助孩子把那些文字部分读出来,甚至有的把绘本直接扔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看,枯燥乏味的阅读模式久而久之就抹去了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更是埋没了绘本闪烁出的五彩斑斓的光芒。

理论和现实都证明了绘本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够以孩子为本,孩子在绘本中感受不到乐趣。

这就需要父母及时反思,分析具体问题和原因。

1、绘本选择缺乏有效性,不能从幼儿角度考虑

绘本因其独有的特质深受父母们的青睐,但是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绘本陪伴孩子却是很多父母都会遇到的难题。

因为绘本选择不当造成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是常有的事,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父母对绘本概念的理解略有偏差,许多父母容易将绘本等同于带插画的书。

日本绘本研究大师松植居利用"文+画=带插图的书"和"文×画=图画书"这两个公式区分了带插画的书和绘本。

比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如果单讲文字故事会觉得很无趣: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但是如果孩子们看到了画面,就会看到一个惊险且有趣的故事:一只狐狸一直悄悄跟着母鸡,可当倒霉的狐狸每次试图扑向母鸡时,不是被钉耙敲中脑袋,就是掉进池塘里。

可见,图文的融合要远远大于单独文字或者图画的讲述。

教育学家认为,绘本也不能等同于图画书,图画书除了包括绘本,还包括漫画、连环画、动画书、字母数字书等。

与以文字为主的图画书最大的不同就是,绘本是以图画为基本载体的,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同样重要甚至比文字更重要。

然而,许多父母要么选择的"绘本"根本不是绘本,要么是在过于重视绘本的文字讲述,而忽视了孩子对于画面的感受和体验。使绘本变成了单纯的故事讲解或图片观察,不仅绘本的价值难以发挥,孩子也容易很快就失去兴趣。

其次,只考虑到绘本是否有趣精彩,忽视了对孩子的发展适宜性。

许多父母在选择绘本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是绘本的画面是否精美,内容是否精彩,寓意是否深刻,而往往忽略了绘本的主人——孩子。

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为了追求精彩华丽的画面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选择了高于孩子发展水平的绘本,虽然有趣的图画能够暂时吸引住孩子,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绘本故事,而使教育效果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或者出现另一个极端,选择了低于孩子发展水平的绘本,例如,为五、六岁孩子选择《阿立会穿裤子了》,虽然绘本寓意是好的,是要让孩子自立、学会穿衣。但是显然绘本内容过于简单,不适合其年龄特点,在阅读活动中容易出现"有问有答"的固定模式,父母没有成就感,孩子也很快会失去兴趣。

2、形式单一,不够重视孩子自主性的表达。

在陪孩子看绘本的过程中,父母们惯用的开场白是:"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然后往往会按照讲述故事——讨论提问——主题升华——复述故事的模式来进行。

这样的固定模式使得绘本变成了包裹着精美绘本外壳的单纯的讲故事活动,而重点最终也总会落在理解和升华故事主题上,这违背了绘本的初衷。

单一的形式会导致"只见父母、不见孩子",主要以父母讲述为主,然后辅以关键性的几个问题点,使得孩子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自主性表达。

举例来说,一个妈妈选择了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在妈妈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的语言中进行着……孩子不仅理解了故事的深刻寓意,还能一起边做动作、边复述故事了。

这个按部就班的案例看似非常成功,但是孩子们只是被妈妈牵着鼻子走,即使有语言表达也都是妈妈事先预设好的"标准答案",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自主表达,所以感觉总是缺了点什么。

其实缺的就是绘本的主体——真正鲜活的孩子。因此,单一的形式使得绘本走入死局,不利于充分发掘绘本的价值,也不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教育目的过于片面,绘本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纵观教育家们对绘本的研究,发现绘本的价值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价值,一是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是成人赋予绘本的,即绘本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娱乐价值则是从孩子角度出发,使其在绘本阅读中感受欢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老师们过于强调教育价值,更多的重视孩子获得了什么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而失去了绘本本身对于孩子的娱乐价值。

许多父母都把重点放在通过知识和寓意来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忽略了孩子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其中更重要的是忽略了孩子对于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和欣赏。虽然现在有很多父母意识到了这点,越来越重视孩子在绘本中的情绪情感体验,但是大都也是把情感体验的重点放在绘本蕴含的深刻寓意上,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理解绘本的主题和道理,使绘本带给他们快乐、幸福的价值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挖掘绘本价值,打开阅读兴趣的大门

同是绘本,侧重的价值不同,孩子所收获的经验也一定不同,其阅读体验也大相径庭。

1、考虑绘本特征和孩子特点,有效选择绘本

选择绘本是第一步,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步,能选择到优秀且适宜的绘本是成功的基石。

首先,选择的绘本应该符合绘本应该具有的特征。"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儿童文学样式,以图画为主,附有少量文字或者可以没有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从绘本的概念来看,绘本的特征应该包括:儿童性、图文合一性、画面性、趣味性、故事性,还有一个是家长们在选择绘本时比较重视的教育性。

所以选择绘本时应该考虑到是否符合这几个特征,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儿童性和画面性。

儿童性,顾名思义就是绘本的内容、画面以及文字都要符合儿童的特点。

譬如《谁咬了我的大饼》中小猪寻找"偷吃大饼"者的诙谐故事内容;憨态可掬的小猪形象;画面上不同小动物咬了大饼后不同的形状;简单、经常重复的文字……这都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和审美特点,比较容易吸引他们。

画面性也很重要,一个好的绘本即使文字很少或者没有文字,它的画面也是能讲故事的。而且孩子是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在实际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在看绘本的时候,即使不认识上面的文字,也能够津津有味地观看图画,并大声地为自己讲述故事。

其次,绘本选择应该符合孩子的发展适宜性。上面说的绘本的儿童性特质就是要符合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不过,父母还应该更细致的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绘本选择。

譬如,适合3—4岁孩子的绘本是画面简单、形象鲜明、色彩单一、没有文字的;适合4—5岁孩子的绘本是有较丰富的画面、夸张的形象、多姿的色彩以及一定的科学知识;适合5—6岁孩子的绘本是具有一定挑战性、更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具有文学艺术性的。

除此之外,绘本选择还应该考虑到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譬如,为不爱上幼儿园的孩子选择绘本《我爱幼儿园》;为挑食的孩子选择绘本《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等。因此,父母在选择绘本时一定要考虑和重视孩子,从他们的角度选择绘本。

2、采取丰富的形式,引导孩子自主性表达

首先,父母可以帮孩子找到一些关于相关绘本的背景音乐、动态PPT或者flash来代替自己的讲述,这样可以更加吸引孩子并且增加了许多趣味性。

譬如上文提到的《母鸡萝丝去散步》,将静态的PPT电子书变成了动态的,孩子可以看到母鸡在慢悠悠地散步,狐狸则鬼鬼祟祟地跟踪。同时还以一段急缓有度的音乐作为辅助,孩子将身临其境,不仅能够看到,还能听到故事的发展情况,为其带来一场极具画面感的视听盛宴。

其次,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根据绘本内容进行角色表演。

许多父母非常关注绘本的故事性和情境性,那就更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去演绎绘本故事,从角色、道具选择到内容编排、表演,都要让孩子们自己去做,相信孩子们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

最后,鼓励孩子续编和创编故事。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是我们成人想不到的,要想发掘孩子的创造潜力,就要引导其自主表达,而在绘本中鼓励孩子续编或创编故事就是很有效的一种形式。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选择的绘本有很多都具有重复性和悬念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孩子们自己的再创作。

譬如上文说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小兔子和大兔子的对话就是重复的比喻,语言优美,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孩子欣赏完绘本后,可以让他联系自己和父母的爱来进行比喻和描述,并利用上绘本中的句式。

这不仅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创作能力,还让他在自主表达中体验语言的美,发展了其语言能力。

3、鼓励孩子在绘本阅读中的实际体验和创造性表达

"绘本并不存在绘本之外的目的,其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孩子在绘本中感受到快乐,拥有一个幸福、欢乐的童年时光。"所以,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说教",避免人为地发掘过多的知识和教育意义,而是应该鼓励孩子自主阅读,亲身体验,最终能够创造性地表达。

具体的策略包括:

首先,鼓励孩子自己讲故事,使他成为绘本真正的主人。在此环节中,孩子成为主角,能通过亲身体验来促进自我表达。

其次,选择合适的时机,加入到孩子的绘本学习中。当孩子进入故事情境了,父母再以旁白者身份进行引导。

最后,留有余地,促进孩子创造性地表达。父母讲完一个绘本故事之后,或者当讲到故事悬念之处时,不要急于解释。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发表想法,谈谈感受,或者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重复或讲述故事,促进其创造力的发挥发展。

绘本大师松居直说:"绘本是成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绘本的价值也不仅仅局限在阅读,而应该引导孩子用多种方式来欣赏绘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多感官得到刺激,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经验,从而感受和体会到绘本的有趣和有用。

父母在探索绘本时一定要牢记:孩子才是绘本的主人,要以孩子为本,这样才能在阅读绘本中促进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表达能力,使他们在绘本中感受到幸福快乐。

以绘本《落叶跳舞》为例,学习陪伴孩子阅读绘本的正确方式
绘本内容:沙沙沙,起风了。轻轻地,风停了。我们是奇妙的落叶呀!静悄悄的冬日树林,我们欢快地起舞。悠悠地飞起来,自在地滑下去。转啊转,转圈圈,慢慢地停下来。冷冷寒风中,我们热烈地跳舞。忽——地飘向远方,突然停止。层层叠叠聚起来,哗——地散开去。乘着强劲的风,冲上天空。咯咯咯,笑着转起来,笑嘻嘻,摇摇摆摆。我们是奇妙的落叶哟。

1、挖掘特点,突出意境

在看绘本之前,父母可以对绘本通读并抓住绘本的文字和图画特点,引导幼儿关注这些特点。

这本绘本用了大量的动词词组和象声词, 他们有时“飘”、有时“静止”、有时“聚起来”、有时又“散开去”、还有的“乘着强劲的风,冲上天空”,听“忽——”、“哗——”、“咯咯咯”,这是谁的声音,落叶仿佛变成了小精灵,自由自在的飞舞。

在朗读欣赏时父母要突出这些动词词组和象声词,用手上的动作来表演叶子的起伏,让孩子从讲述中感受到这样情境:静悄悄的冬日,这本该安安静静落在地上的落叶,却因为一阵风起而跳起了舞来,充满了灵气。

落叶其实都是已经枯萎的叶子,失去了美丽的外表,却用另外一种更自由的方式诠释着他们的美,他们勇敢、顽强、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着每一个读者,落叶为何“奇妙”的原因也就不攻自破了。

2、贴近生活,唤醒经验

落叶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进入秋天,我们在户外活动时孩子常常捡起脚下的落叶兴奋地说:“看,我的小雨伞”、“扇子”、“像不像桃心”等等。

这本《落叶跳舞》唤起了孩子的已有经验,再一次激发起其对落叶的兴趣。父母可以把孩子带回到大自然中,让他在寻找、观察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生活与绘本中落叶的美,再运用自己的方式把对美的感受表达出来,绘本与生活与美紧密的联系起来,经验被充分的唤醒。

孩子会对奇妙的落叶充满了兴趣,捡回了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落叶,尝试让他说说自己捡的这些叶子的不同和有趣之处,或者用绘画和讨论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喜爱的落叶的形态。

3、创造条件,拓展经验

《落叶跳舞》它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还可以作为科学的启蒙。

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带领幼儿进入另一个领域的探索,寻找落叶、观察树叶的结构、探索树叶的用处等科学探索旅程。

孩子会从捡来的树叶中发现,他们中间都有根粗一些的“棍儿”,旁边还有很多丝纹等这些叶子的共性,引出对叶子结构的探索,了解叶柄、叶脉、叶缘。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能力变得越来越敏锐,他们甚至发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用摸一摸、闻一闻、捏一捏、揉一揉的方式对落叶进行探索,发现叶子的形状、触感、薄厚、气味都不一样;发现枯萎的落叶比较脆,新鲜的树叶充满了水分;发现驱蚊草的叶子散发出来的味道能够赶走蚊虫;了解过叶子后,在孩子们眼中,神奇的叶子将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4、玩转绘本,多元表达

美术作品不是绘本唯一的表达方式,“安静”的绘本也可以“动起来”。为什么《落叶跳舞》这一无声的绘本却让人感受到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因为“落叶人”们的情绪变化,配合着这些词汇,孩子不但可以学习玩落叶,也可以在没有落叶的情况下,模仿“落叶人”的动作。

引导孩子在与小树叶的亲密接触后,体会到秋天的意境美和秋风拂面树叶飘落的动态美,和孩子孩子讨论落叶跳舞的样子,再让他通过自己的身体的语言和优美动听的歌声来表演和表现秋天的落叶随风飘动的景象。

综上所述,孩子在玩转绘本的过程中只有学会了如何阅读,绘本阅读才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可见父母主导作用的重要性。

在日常阅读绘本中,引导孩子用多种形式对绘本进行解读和表达,鼓励孩子表达对绘本内容的疑问,带领孩子用实践探索来解答自己的疑惑,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发现图书的有趣和有用,愿意深度挖掘书中有趣的事物,掌握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绘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门槛,让孩子可以经由绘本图像思考的方式,学会结构式的整体思考,未来学习语言与文字时,才不会只是片段式的。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