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孩子经常答错,是笨吗?其实是“中心化”思维在捣鬼
小昌今年3岁了,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夸他聪明,一教就会,尤其在数学上面,现在已经可以独立数数到50,十以内的加减法如果可以借助手指的话,那也是小菜一碟,感觉特别有天赋,小昌的父母也是一脸的自豪。
这天,小昌的爸爸像往常一样在家教孩子认识数字,为了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字,小昌爸爸灵机一动,把小昌的所有玩具车拿了过来,上面摆几个,下面摆几个,意在让小昌比较多少,从一到四都没有问题,小昌回答的都正确,到五时小昌爸爸故意把上下都摆成五个,结果却让小昌爸爸极为恼火,生气地对小昌说:“你平时不是挺聪明的吗?今天怎么这么笨,我给你解释了多少遍了,这两排玩具车一样多,都是五辆!上面、下面分开数的时候你不是都数对了吗?为什么放到一起你总是说上面的玩具车多呢?”,孩子瞬间委屈的大哭起来。
听到哭声,小昌妈妈赶紧过来了解情况,小昌妈妈是一位高级育儿师,听了小昌爸爸的描述后,小昌妈妈嘿嘿的笑了起来,把小昌抱到怀里安慰道:“妈妈知道你因为爸爸刚才大声的说你笨,你感到既害怕又受委屈,妈妈理解你,妈妈知道你说上面一排的玩具车多并不是笨,你只是陷入了中心化思维而已。”妈妈的理解很快让小昌停止了哭泣。
那么什么是“中心化”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中心化是一种将注意集中于刺激的一个有限方面,因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过程,这是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一个关键成分和局限。
还处在学前期的小昌,他在回答爸爸的提问:“哪排玩具车多?”时,只顾及了上排玩具车排列的长度给他造成的刺激,而无法同时将玩具车的数量考虑在内,也就是小昌更多的关注到了显而易见的部分:汽车排列的长度,所以他的错误回答也仅仅是说出了自己看到的结果,这是儿童中心化思维带给小昌的局限,并不能以此来说小昌笨。
假如在下排再加入一辆小汽车,只要保证下排的长度不要超过上排,再问小昌哪一排的小汽车多这个问题时,小昌的回答仍然是上排的多,主要是因为上排小汽车的视觉图像支配了他对数量的理解。
其实,中心化思维对孩子造成的限制,以致于给出问题的错误答案还体现在以下三种情况:
将一个猫咪面具戴到一只小兔子头上,你想到的什么呢?欢欢马上就要过三岁的生日了,妈妈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她回答说特别想养一只小白兔,妈妈答应生日当天送她一只。接下来每过一天欢欢都会问妈妈:“我是不是今天生日啊?”妈妈告诉她:“还没有到”。这天,欢欢还是像前几天一样问了妈妈同样的问题,妈妈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对欢欢说:“是的,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特意给你准备了一个魔术。”
妈妈找来一个猫咪的面具,又把买来的小白兔抱过来,将猫的面具戴到兔子头上,然后抱到女儿面前问道:“欢欢你看,你想到了什么?”本以为欢欢看到她心心念念等了好久的礼物会非常开心,谁知道她却伤心的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不喜欢小猫咪,我要养一只小白兔”。
原来在欢欢的眼里,不管面具下面是什么动物,她看到的就是面具本身,面具是什么动物她就认为这是什么动物,欢欢所说的就是她所看到的,而且对她来说,这只戴着猫咪面具的兔子也应该像猫咪一样“喵喵”叫,喜欢玩毛线球,吃猫粮,其实这也是孩子的中心化思维所带来的限制。
一样的橙汁被倒入高低胖瘦不一的杯子里,哪个杯子里的橙汁更多呢?硕硕星期天在家的时候,看到我在洗水杯,他也过来帮我,其实与其说是帮我不如说是他想来玩儿水了,我想既然他这么喜欢玩水,不如乘此机会跟他一起来做个实验。
我找来三个水杯,其中一个又高又瘦,另外两个个又矮又胖,我在这两个矮胖水杯里倒入一样的橙汁,问硕硕:“哪个杯子里的橙汁多?”他回答的又快又正确,他说:“一样”,随后我将其中一杯橙汁倒入又高又瘦的杯子里,这些橙汁几乎快将高杯子装满了,我又问硕硕:“这回你觉得哪个杯子里的橙汁多呢?”,他这次的回答也很快,但答案却是错误的,他指着高杯子兴奋地说:“这个杯子里的橙汁多”。
硕硕之所以给出错误答案,他也是被高杯子里橙汁几乎快装满的视觉图像给欺骗了,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对于硕硕这个3到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能理解守恒的原则。
在不同地方看到的蚂蚁,是同一只吗?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好几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低着头,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在逗蚂蚁。有一次我听到一个小朋友走着走着突然蹲下来指着地上的一只蚂蚁高兴的对他妈妈说:“妈妈看,这就是今天在幼儿园里老师让我们观察的小蚂蚁!”,妈妈听了之后问到:“儿子,你确定是同一只蚂蚁吗?”,这个孩子回答:“当然啊”。
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我们当然知道这个孩子看到的蚂蚁不是同一只,但对于一个只有3、4岁的孩子来说,受中心化思维的影响,他们是孤立的看待所见的每个情景的,此外,他们还不能理解一只蚂蚁从一个地方爬到另一个地方时必然需要发生“转变”,即孩子无法想象出蚂蚁从一处爬行到另一处时的轨迹,所以他会认为是同一只蚂蚁。
转变是指一个状态变为另一个状态的过程。
对于一个3岁孩子来讲,他们所说的所回答的就是他们所看到的,主要是中心化思维的趋势阻碍了他们聚集于情景的相关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思维逐渐成熟,“中心化”给孩子带来的限制就会逐渐消减,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要过早的给孩子打上“笨”的标签,我们要理解并尊重孩子成长中所必经的阶段。
相关文章
- 孩子学啥都慢,不是笨!是孩子的思维方式固态,需转变思维来破局
- 专家有话说——孩子不是真的笨,只是和家长的思维方式不同
- 你越急,孩子越笨!别让过度早教,摧毁孩子的思维天赋!
- 同一个问题换个方式问,孩子就答错?"三山实验"证明不是孩子笨
- 爱发呆的孩子不是笨孩子,父母没发现,孩子在启动自己的思维机器
- 孩子“脑洞”打不开、缺乏创造力!想培养,需从“思维韧性”入手
- 孩子一岁前,家长教孩子8招培养思维能力,孩子智商更高
- 孩子一花钱就被宠坏?钱不背这锅,帮孩子养成财商思维才是关键
- 孩子不听话,只能打骂?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成长型思维
- 孩子不懂变通是“死脑筋”?或是“思维韧性”不足,影响了情商
- 孩子不自信、遇困难就逃避?父母4个方法让孩子有“成长型思维”
-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以学习为中心的家庭文化是根源
- 孩子做事三心二意常常想东想西?家长别急,孩子这是发散性思维
- 孩子养成这一种思维习惯,将会变得与众不同,你注意到了吗
- 孩子写作总是得不到高分?掌握这4种思维导图写法,轻松拿高分
- 孩子动不动就暴躁?培养孩子的“加法思维”,成为情绪控制者
- 孩子多大开始就能思维启蒙了呢?大致内容有哪些?
- 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思维?
- 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 孩子太容易相信别人?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可以提高防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