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该保持在哪个范围?一个复杂的问题 父母和孩子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2022-03-14 10:45:37孕产
文|温柔虎爸(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小欢喜》里英子与母亲的距离太近,让英子崩溃、抑郁;《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的爸爸与松子距离过远,导致松子的一生都蒙上了悲剧的色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到底要保持多长才能产生亲情的“美”?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文|温柔虎爸(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欢喜》里英子与母亲的距离太近,让英子崩溃、抑郁;《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的爸爸与松子距离过远,导致松子的一生都蒙上了悲剧的色彩。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到底要保持多长才能产生亲情的“美”?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该保持在哪个范围?一个复杂的问题

​▎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微妙关系:

1.一个想掌控,一个想逃离

父母和孩子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父母倾尽了所有的爱在孩子的身上,为了避免孩子的人生轨道出现差错,父母就事事掌控,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孩子最好的安排。从孩子的穿衣饮食,到未来择校工作,甚至是结婚对象,都要保证给孩子最好的条件,他们认为这才是父爱母爱的正确表达方式。

而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长大成人就要学会独立自主,只依靠自己。而父母的严格掌控,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孩子为了自己的自由,能够主导自己的人生,就会想方设法地逃离父母的身边,不愿再被操纵。

比如宋倩和英子,一个想逃离,一个却想为孩子计划好下半生。

2.一个“长不大”,一个想迫切长大

“长不大”的父母想让孩子随时得到快乐,于是放下自己权威的身份,让孩子把自己当成朋友,当成玩伴,这样的父母像是一个长不大的老小孩。而孩子迫切想要成为大人,想要抛弃幼稚获得成熟,则会嫌弃父母的“幼稚”,双方心理年龄对调。

事实上,控制型的父母也是自身的一种长不大。

但是在任何时候家长都只展示玩伴这样一个身份的话,孩子就没有高一级的精神支撑,他们不知道分寸的界限在哪里,对家长没有十分的信任感,家长得不到孩子的敬重。

父母和孩子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一个“懒得管”,一个想被管

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要肩负起一个重担,至少在20年的人生里,他都要为孩子而忙活。当家长为家庭而忙碌的时候,难以兼顾到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心里准备不充足,没有信心去对孩子进行真正的教育,所以就会在表面看起来是“懒得管”,比较放任孩子,让他无拘无束。

但孩子会渴望家长的管教,因为那是一种关注,孩子需要家长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对他有积极的回应,希望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彼此之间别扭又矛盾,关系忽远忽近。

▎ 这几种关系说明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是什么样的?

1.“负距离”——时间、空间的相互渗透

父母和孩子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控制欲强的父母要求自己与孩子的时间、空间上必须要一致,即要掌控孩子的时间分配,他的自由,他的社交等等,严格控制孩子的一切。

这种控制让孩子与父母达到了一种“负距离”,正距离的方向是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人,而负距离的方向是一个没有主见、只会依赖父母的“巨婴”。

2. “拉扯”——一来一回,相互挣扎

孩子从小就有一种依恋的心理,在早期的时候如果依恋没有得到家长的满足,就会形成一些性格障碍。到孩子成长到青春期,孩子认为自己已经发育成人,独立自主意识十分强烈,不愿再受父母的管教,但同时他们又因为经验不足而对父母依旧依赖,在这种矛盾心理下自我挣扎。

3.“可望不可即”——看似和平,实际上安全度为0

当家长忙于事业而忽视孩子的时候,不会有控制,不会有挣扎,看上去彼此之间的距离是稳定而安全的。但是实际上,彼此用来维系距离的亲情会容易坍塌,难以修复,最终会渐行渐远。

“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

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没有了交流沟通,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全然消失。家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个空房子,真正意义上的家是充满亲情的温暖和幸福,而不是家长的冷漠态度和亲情漠视。

▎ 无论是什么距离,家长的初衷是什么?

父母和孩子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1.远离伤害

父母和孩子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他们预先铺了一条完美的人生之路,希望孩子在自己的指引下,远离一切的伤害。无论是外部的威胁到生命的伤害,还是内部心理上面的伤害,他们都尽力替孩子规避,保驾护航。

但是因为太过于小心翼翼,过度保护,孩子反而不能体会到亲情的可贵,越是束缚就越是挣扎,甚至因为父母的爱而产生怨恨,造成了一出亲情的悲剧。

父母要适当地注意保持亲情的距离,让孩子在适当的范围内体会到父母的爱,学会感恩。而且,人生不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体会了挫折才能享受成功。父母不必时刻为了孩子思虑,放手让孩子扬帆起航,他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强大。

2.有所建树

人生来是要实现自己价值的,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在他们的帮助下,能够有所成就,才能不辜负他们的付出。

像幼鹰学会展翅飞翔,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把他们推下悬崖,而在平地上悠闲的幼鹰学不会飞翔。

虽然方法残酷,但是道理是基本一致的——孩子要学会独立自主,需要经受挫折的考验,才能算得上健康地成长。

家长想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于是刻意不去关注孩子,让他依赖父母的心理能够消除,变成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独当一面的人。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孩子才能去勇敢追求自己的事业,有所建树。

但是在现实中,对孩子不管不顾是一种冷暴力,孩子的心灵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在情绪保持低落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他甚至会怀疑和贬低自我价值。

家长可以通过挫折教育来帮助孩子体验挫折、困难,教育他们去独立自主。

3. 靠近幸福

家长希望通过亲情,能够让孩子有充足的幸福感。在幸福氛围里长大的孩子,他会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他对挫折、困难的免疫力,勇敢而自信地去改变逆境,获得成功。当孩子有自己家庭的时候,他也同样会把在家庭里保留和延续这份幸福感,一生都快乐健康。

幸福感会因为家长与孩子的距离而有所增减,所以距离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对孩子有管教但不会强行控制,让孩子独立自主但不会忽视孩子,才会对孩子和家长都有益处。

父母与孩子的距离能对彼此的亲情有所影响,距离要恰当,亲情的松弛程度才会最合适、最舒服。

今日互动话题:你与孩子的距离是哪一种程度?你要怎么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呢?欢迎留言分享。

————————

我是一名三岁宝宝的爸爸,育儿是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宝宝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细致的关怀。大家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问题都可以来找我共同探讨,一起解决。

我是温柔虎爸,每天在带娃养娃中与宝宝一起成长。

每天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各位宝爸宝妈与我共同分享养娃过程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