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美感怎么炼成的,跳出“左脑符号思维”,你也能培养出艺术家

2020-02-23 00:00:05孕产
本文糖果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中国的孩子总是被压在课业堆里面,家长对他们的衡量标准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成绩。像美术、审美这种事,好像离孩子特别远。

本文糖果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中国的孩子总是被压在课业堆里面,家长对他们的衡量标准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成绩。像美术、审美这种事,好像离孩子特别远。

除非他是美术生,而最终的考察标准也是能否考入名校。

大人总是对数学、化学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分数而非常在意,却常常忽略掉孩子的美育。

就像放个暑假很多家长宁愿带着孩子去科技馆,和他讲讲物理、天文的知识,也很少带着孩子去参观美术。

一是一些家长看不懂,“辅导不了”,二是大部分家长会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有这时间不如去补课呢,实在喜欢花钱报个美术班也行,总之像参观这种事,就不要做了吧。

事实上,这种美育的普遍缺失,不仅会降低孩子的审美能力,还容易使其被禁锢在左脑符号思维中。

而右脑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孩子失去的将不仅是“美”,还会有损他健康的人格形成,以及表达情绪、感知幸福的能力。

人的左右脑是如何分工的?

前两天,10岁的侄子来家中做客,他虽然没有上过美术班,但是非常喜欢绘画。他静静地坐在窗台前,在经过允许后在我的工作日记本上画了一幅橡胶树的写生,很好。

第二天,在部门开会前夕,一位同事坐在我的旁边,她看到这幅画上有片叶子是畸形的,很不美,于是哈哈大笑,说“这根本就不是橡胶树的叶子”。

第三天,第三天我把拍的家中橡胶树的照片拿给她看,和她说那片畸形的叶子是萨摩咬的。她对比后大为惊叹,表示被咬的每一个牙齿印都如此相像,点了大大的赞。

脑结构图

所谓左脑符号思维,就是像这位同事一样,她将物体符号化了,而忽略了事物本来的样子,这会阻碍一个人的观察能力,他已习惯用以往的符号思维去定义、判断事物。

而把真实的世界和“画中的世界”剥离开了,她或许很健谈,很敏捷,能很快地做出选择和决策,却恰恰丧失了难得的想象力,进而也会影响到其创造力的爆发。

人的左右脑是各有分工、协同作战的,左脑被称作科技脑,负责逻辑思维,主攻时间和空间;右脑被称为艺术脑,负责形象思维,主攻联想和想象。

长久以来,擅用左脑的人更容易得到认同,被称作智商高。就像如今智力比拼的竞赛类节目大有观者,而鲜少有绘画类的当场PK,因为太闷。

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开发,是需要左右脑共用的,而过于强调左脑的符号思维,就容易使得右脑受到压制,孩子的成长也将是不均衡的。

在全社会更加倾向于赞扬左脑的工作体系时,我们有必要让孩子进行充分的右脑开发,用更加开放和全面的感受来认识这个世界,促进自我的成长。而美育就是激发右脑的有利载体,你别忘了,它可是艺术脑呢!

美育“去符号化”的过程,将给孩子带来什么?

很多孩子在最爱美的年纪,被父母说成是“臭美”,然后被逼着去学习、补课,等到长大了才发现,我的孩子怎么这么土呢?

是的,他们的科学脑一直在不停地工作,不断地搜集、分析、总结、运用信息,然后加工成美丽的成绩单,而艺术脑则惨遭抛弃。

所谓“去符号化”当然不是否定逻辑思维的存在,而是要让孩子通过接受更好的美育,来跳出固定思维的模式,走上发散、自由、浪漫的艺术之旅,这对于孩子的一生很有裨益。

外国有个“最萌设计师”Mayhem,只有4岁。她经常将纸片裹在身上,做成各种衣服和裙子。

妈妈很欣赏女儿的审美,还和她一起利用各种海报、丝巾甚至卫生纸来当作材料。

母女俩参照时装秀的样子,一起设计儿童款,还放在微博上进行展示。

妈妈的微博让Mayhem获得J.Crew的青睐,这个品牌曾被米歇尔·奥巴马穿到奥巴马宣誓就职典礼上,被称为“国服”。

美学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使她懂得尊重生活,注重个人的仪表和成长,这不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也是其走向成功必备的素质。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提到“审美发展和道德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对于美的欣赏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起来。”一个懂得审美,热爱审美的人,在道德上通常也是严于律己的。

中国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曾有一段对“美育”教育感悟:不仅仅创新的基础和动力是审美,健康人格的培养也离不开审美。

杨澜也曾有过因衣装不整而被面拒的经历,的确,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杨澜

而更为重要的是,美学教育对一个有着美学追求的人来说十分重要,这将培养起孩子最基本的美学常识,并能激发出他更大的艺术造诣。

这一切的开端,都是从“去符号化”的过程开始,再或者,从一开始你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在均衡发展的。

如何对孩子开展美学教育?

美学家蒋勋就曾说过:“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很多家长对此有误解,他们认为只有将孩子送入专门的培训机构,才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还有的家长将其看得过于高端,可望而不可及,其实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复杂。

1、带领孩子去发现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发现身边之美,比如多接触颜色艳丽的水果、蔬菜,走出户外,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美景风光,欣赏花树鱼草。

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引导孩子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2、鼓励孩子去创造美

就像上文提到国外的那个小女孩,妈妈没有责怪她撕纸、乱穿衣服,而是和女儿一起动手做裙子,在这个过程中小女孩逐渐成为了一位服装设计师,也收获了妈妈满满的爱。

在创造美的这条路上,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特别是女孩子,可能会自己选衣服来搭配,家长不必过多干预,而是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

在形式上也不必拘泥于形式。就像之前网传的那样,老师要求画一条鱼,家长就买了一条鱼然后用墨水拓了下来,孩子以此能更加细致地观察到鱼的纹路,也属于创造性思维了。

3、做有“情调”的家长

家长总是以忙或者累来敷衍,自己本身就缺少了美的感受,又怎么能来教育孩子呢?做有“情调”的父母。

家长可以陪着孩子制作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陪孩子做手工、搭配服装等。如果你能做孩子“时尚前沿”的导师,相信孩子的美育效果一定更有说服力。

很多时候孩子说画不好,没有想法,可能就是因为其受限于左脑符号思维而无法跳脱,家长要帮助孩子激活他的右脑思维,开展美学教育,不仅充盈自己的大脑,也能让生活充满美和发现!

我是糖果妈妈,一名高级育婴师,一个四岁宝宝的妈妈,跟我做学习型妈妈,让养育生活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