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成长性思维:从告诉孩子“你只是还不会”开始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观后感
在育儿群里,经常会听到,很多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觉得自己不行,听不进去任何批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闷闷不乐,自暴自弃。妈妈们很疑惑,为什么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这么差呢?
其实,这与孩子的思维模式有关。
斯坦福著名的心理学博士Dr. Dweck,在研究了成千上万孩子的行为后,发现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拥有固定性思维(Fixed Mindset)的人觉得:人的智力和天赋都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对于失败的结果,他们趋向于逃避。
这类孩子很容易被困难击倒。他们会觉得:我不想让人觉得我是个失败者;我要么擅长一件事,要么就不会;遇到困难,我会选择放弃;我不喜欢听到批评;我不喜欢挑战自己现有的能力界限;失败的时候,会感到沮丧,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而拥有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的人觉得:人的天赋只是人生的基本,会用积极的想法来面对生活的各种问题。
这类孩子坚信他们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因此他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从而达到更多的成就。
他们会觉得:我总是能比现在做得更好;遇到困难,我能坚持;我能从错误中学习;我能去学任何我想学的东西;别人的成功能给我带来启发;我觉得努力和态度非常重要;我喜欢挑战自我……
Dr.Dweck最后得出结论,思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其实这与我们所说的“心态决定命运”不谋而合。每个人看问题的视角不同,采取的行动不同,获得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对孩子来说,学习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孩子乐观,坚毅的品格对于孩子的人生同样不可缺少。
“成长性思维”的重要性美国一家致力于K-20教育创新的研究机构,在2018年底发布了一份《2018年美国教育趋势》报告,指出了美国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20个教育发展热点,其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成长性思维”。
无独有偶,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演讲:怎样预测一个学生是否会成功?
教授得出的结论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意志力。意志力不光是靠吃苦就能获得,最终还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一些成长性思维,在遇到困难时,相信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能够改变目前的状况。
孩子越大,他们对自己获得成功的信心在逐步减少。
研究表明,有90%的一年级孩子相信他们的大脑和智力是可以改变的,然而当孩子们到了三年级,只剩下一半的人相信他们的大脑和智力可以改变。
也就是说,有40%的孩子在这两年时间里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
思维方式并非一成不变,通过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和干预,孩子的思维是可以慢慢转变,从固定性思维,慢慢转变到成长性思维。
因此越早对孩子的思维模式进行干预,效果也会越明显。
“成长性思维”在孩子学习上的应用学习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学习上遇到的那些困难,就像一个“大坑”,国外常常称之为“学习坑”。
例如,孩子看到别人围棋练的很好,于是兴冲冲报了班,开始学习,可是随着一开始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发现围棋并不好学,甚至越来越难,孩子开始打“退堂鼓”,想要放弃。
这就是个“坑”。
这时候,具有成长性思维的孩子,大概会这样处理:我再试试看吧,也许我能找些人帮帮忙,我好像有点感觉了,嗯,终于有进展了,哈哈,我当初没有放弃是对的,成功啦!
这就是跨过了“学习之坑”。
而缺乏成长性思维的孩子,就比较容易掉进坑里,没有勇气跨过层层障碍就放弃了,很让人惋惜。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成长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的人,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心理学上有个“冰山幻想”理论, 成功像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你看到露出水面的部分,而看不到的正是成功所经历的过程:坚持、失败、牺牲、失望、好习惯、努力、专注,等等,那些水下的部分。
在达到“成功”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水面下人们看不见的部分。在遇到“失败、牺牲、失望……"的时候,成长性思维的人会努力、坚持、专注,坦然接受这些困难,继续往前走;而持有固定性思维的人,会把一时的困难当作永远,选择早早放弃。
孩子在看到这两幅图之后,就能认识到,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勇于跨过这个“坑”,就能达到成功。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呢?可以试试这几个小方法:1、 鼓励孩子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而让孩子抬头还是低头,取决于你对他是鼓励还是贬低。
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学生毕业前要通过一系列课程考核,如果某一门课没有通过,成绩就是“not yet”(只是还没有)。
这个做法非常巧妙,因为,如果某门课的成绩是不及格, 学生会想:我失败了,完了。但如果成绩是“暂未通过”,孩子就会明白,学习没有到此为止,应该继续努力,争取下次通过。
因此,如果有一天孩子垂头丧气地告诉我们“我考试考砸了”,父母应该这样告诉孩子:“你只是暂时没有学会,让我们再努努力,试试看。”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很有影响力的TED演讲,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符合成长性思维的“只是还没有”带来的心理暗示非常强大。运用这个词,孩子会懂得:学习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而当前的挫折和失败只是学习曲线中会经历的正常过程而已。
2、鼓励孩子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法国心理学家爱米尔·库埃有句名言:“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家长可以把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做形象的对比,孩子经常看到这些,就会得到很强的心理暗示。
比如:
我数学不行 VS.我要训练我的数学能力
我放弃了VS.我得想点办法
这太难了VS.我需要多花点时间和力气
我不可能和她一样优秀 VS.我看看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学习的
这个不太可能做得更好了VS.我还是可以做得更好,继续努力
糟糕,出错了VS.没事儿,吃一堑,长一智
经常性地运用“成长性思维”,让孩子进行自我暗示,孩子的思维模式才会慢慢改善。
3学会科学地赞美孩子
平时生活中,孩子考了很好的名次,或者获奖了,我们常常会对孩子说:“宝贝你太聪明!真棒!”
然而成长性思维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称赞孩子的“聪明”,而是强调表扬孩子的努力、过程、和为达目标所做出各种尝试。
表扬过程式:"爸爸看到你学习非常努力,为你骄傲!"
表扬结果式:"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了,为你高兴!"
可以看到,这两句话说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鼓励了孩子努力的过程和态度,后者则注重了结果和成效。
德韦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给一些小学生做一项智商测试,并用不同的方式表扬他们。然后再让他们选择任务,进行下一轮的挑战。
结果表明,那些被称赞了天赋的孩子,都选择了最简单的任务,因为他们有把握可以做好,因为他们不敢挑战自己身上“天赋孩子”的标签。
而被称赞过程的孩子,几乎都选择了看起来比较困难、但能学到东西的任务。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们要多鼓励、多描述,表扬孩子们学习的“过程”——比如努力、勤奋、专注和坚持等,并把这些因素,关联到孩子日常的表现和学习过程中去,这样能有效刺激孩子产生成长型思维,反过来推动孩子的学习。
好的赞美方式,会特别重视过程,让孩子能坦然接受挫折,愿意不断尝试自我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的成长性思维。
相关文章
- 培养成长性思维:从告诉孩子“你只是还不会”开始
- "标签效应":负面评价会限制孩子成长性思维,扼杀孩子无限可能性
- 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四个方法,让孩子走的更远更高,未来更成功
- 孩子怎么说都不听?专家: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 孩子成长关键期,阅读中游戏穿插培养孩子逆向思维及创新力
- 思维决定命运,观念影响一生!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要趁早
- 带孩子你还在用固定型思维?培养“成长型思维”,孩子将会更优秀
- 怎么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北师大专家何秋光老师告诉你
- 培养孩子“WHY型思维”,鼓励他多问,而不是照单全收大人的指令
- 培养孩子几何思维,2~7岁这样开发最有效
- 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父母的引导加孩子的自由发展,是最好的组合
- 孩子“脑洞”打不开、缺乏创造力!想培养,需从“思维韧性”入手
- 孩子一岁前,家长教孩子8招培养思维能力,孩子智商更高
- 孩子不听话,只能打骂?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成长型思维
- 孩子不自信、遇困难就逃避?父母4个方法让孩子有“成长型思维”
- 孩子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
- 孩子做事“没长性”?利用目标细分法则,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 孩子动不动就暴躁?培养孩子的“加法思维”,成为情绪控制者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视哪个方面的培养?
- 孩子坐不住就是多动症?只因家长没注重培养专注力,让孩子没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