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智能时代 | 如何帮助孩子跳出思维的桎梏 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

2022-03-07 12:43:01孕产
沈祖芸老师曾讲道:“教育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为本,让每一个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拥有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核心素养。

沈祖芸老师曾讲道:“教育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为本,让每一个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拥有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核心素养。”


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在学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事态度和多元化思维,深深地影响着孩子潜能的发挥与应对社会未来的挑战。在上学的时候,我们被老师“一口一口”地喂着,被老师无时不刻地“盯着”学习,这种“被动化学习”的过程有多少是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成分呢?

与此同时,学习的另一种动力是“被逼式学习”,在上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听到一些父母和老师的言语“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就无法上到好高中;如果上不到好高中,就无法上到好大学。”,这种“被逼式学习”是仅从结果导向出发,施加给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有教会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

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

智能时代 | 如何帮助孩子跳出思维的桎梏


“被逼式”学习

我们在选取大学专业的时候,往往也会从一种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却并没有考虑到岗位的迭代速度和新职业的出现频率越来越快;在大学的课程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偏多,却很少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难以应对职业上遇到的挑战,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始终笼罩在我们的心头。

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

我们喜欢可预期的稳定,心理上也会比较排斥“变化”。可是每一次的时代变革和重大技术创新都将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因为,这个时代变了,它不再是单单靠理论就能够解决,而是还原到真实的社会之中,进入企业的一线之间,解决一个个更为具体的问题。学到的知识如何转化为社会的生产力,如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突出,而相对应的四种思维习惯——工程师思维、探究式思维、成长型思维、反脆弱思维,能够帮助你更好地适应不确定的未来。

01 工程师思维

在《转向:用工程师思维解决商业难题》这本书里提到:工程师思维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是在没有结构的情况下“预见”结构的能力;其次,熟练地在约束条件下进行设计;最终,经过深思熟虑后对解决方案和备选方案做出决断的能力。

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运用“第一性原理”不断地去叩问问题的本质,剥到问题的核心层面。

马斯克在电池组的材料上进行重新排列组合,通过在材料源头上的创新去颠覆电池组的组成形式,极大地提升了电池效率;李叫兽在学习知识中也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而是能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的多种用法,探究事物背后的原因,考虑哪一种理论能够解释现实中所遇到反常或有趣的事情。

工程师思维应用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构问题的过程,将不同阶段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分解,优化每一个步骤的设定目标,确保每一步战略的正确并严格执行,从而为接下来的结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我们在解答数学的过程中,并不是就题论题,而要从知识点的原理出发,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通过公式的方式搭建链接的桥梁。通过一步步正确的求解步骤,得到正确的答案,最终掌握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学—用—悟”的过程。

思考事物背后的“第一性原理”

02探究式思维

如果学生总是跟在老师后面学,未曾主动提出过自己的疑问,也没有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提出自己的见解,那么将很容易丧失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思维上的怠惰将使他缺乏深度思考和沉浸式学习的过程。这种探究式思维是掌握学习过程的方法论,它将对搭建个人思维框架是十分有必要的。

2008年,十一学校提出“课堂成长年”的理念,强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不是老师展示自我的地方。”王春易老师(注: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面对这样的教育变革,多少次也曾在深夜里失眠,十分焦虑。但是,她依然选择与学生同行,将课堂交给学生,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不再是展示个人教学风采的地方。

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

课堂上的“探索式”学习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都将面对着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尝试去呈现我们对问题的思考,给出我们的解决方案;我们给领导呈现的不再是一道道论述题,而是一道道选择题;我们面对着社会的急剧变化,需要思考变化中“不变的要素”,需要用一种长期主义的视角去思考个人未来的发展规划。

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育的本质是点燃,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央视记者柴静说: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我们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不只是单线式地教给孩子们课本上会考到的知识点,而是教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探究式思维习惯,发展出孩子批判性思考方式,提高孩子的质疑与判断能力,激发孩子们探究事物的好奇心,不断地鼓励我们的孩子活出独立的自我。

那么,我们的孩子将变成遇到困难不逃避的人,遇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的人,遇到问题能够给出独立思考的人!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为你继续讲解成长型思维和反脆弱思维,帮助我们的孩子做到每日精进、磨炼心性、输出品质。帮助孩子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应对未来挑战的唯一道路。


参考文章:沈祖芸《跨年演讲系列报告:我们该如何应对教育的变化和挑战?》、《聪明人的10个工程思维》、《王春易:最美的风景永远在下一次挑战中》

参考书籍:《课堂里走出教育家》、《朋友圈的尖子生》、《转向:用工程师思维解决商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