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10多个兴趣班,3个月16个国家,拼娃的时代赢在起跑线有多重要?

2020-02-20 21:00:11孕产
眼下这个时代,无论我们多想去否定“赢在起跑线”、“弯道超车”这种很鸡血、很浮燥的教育理念,但真的轮到自己的娃到了年龄,又不得不身不由己地进入这股浪潮。于是孩子才两岁,大家就开启了带娃报各种兴趣班的道路……在“人人都参与,我们怎么能落下”的比较心态下,大家的鸡娃愈演愈烈!

眼下这个时代,无论我们多想去否定“赢在起跑线”、“弯道超车”这种很鸡血、很浮燥的教育理念,但真的轮到自己的娃到了年龄,又不得不身不由己地进入这股浪潮。于是孩子才两岁,大家就开启了带娃报各种兴趣班的道路……在“人人都参与,我们怎么能落下”的比较心态下,大家的鸡娃愈演愈烈!就像最近看的纪录片《起跑线》里7岁小女孩汤笑嫣的妈妈所说,如果学校里叫学钢琴的人举手,全都举,问谁学画画了,也都举手。

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好是坏?这样做真的赢在起跑线了吗?即便赢在了起跑线,就真的赢在了终点?《起跑线》记录下了30个不同家庭对孩子的不同教育,以及不同教育给爸妈带来的矛盾和困惑,看后很有感触,特别想分享给大家!

兴趣班的选择和取舍,以及孩子不喜欢是否坚持,一定是每个爸妈都会焦虑的问题!纪录片里的爸妈和孩子应该也是你我的画像~大家正处于什么状态中?

孩子,多学点总归对未来有用!

汤笑嫣的妈妈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了孩子的教育上。

为了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孩子,她辞职在家,全职带娃。汤笑嫣从两岁开始,已经上过十多个兴趣班,几年间的费用也已经超过二十万。

每个周末在各个兴趣班之间奔波,8点起床,9点学习尤克里里,11点学习声乐,中午匆匆吃个午饭,就赶去上1点钟的舞蹈课,3点还有西班牙课,上车、下车、上课 、下课 ...马不停蹄,毫无喘息。

兴趣班的费用高昂,全家靠爸爸一人的收入支撑,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但即便是这样,在体验了一节逻辑数学课后,妈妈还是决定要给孩子报上这个班,因为孩子在数学逻辑上有点弱,妈妈担心这会成为她的短板。

“多学点对于将来都是有用的”,这是妈妈很笃定的看法:大家都上,你不上,就落后了。

那么这些兴趣班,孩子是怎么看待的?

汤笑嫣的回答有些尴尬,也很辛酸,她说:有的愿意去上,有的不愿意,但是不愿意也不敢跟妈妈说,因为妈妈肯定会反对。

对于汤笑嫣来说,她的童年只能是跟着妈妈跟风追逐兴趣班的脚步,自己没得选!

孩子,为学习让路,我们只能放弃“兴趣”

10岁的龙龙生长在比较富裕的家庭,爸爸妈妈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来培养他。

起先夫妻俩人对于孩子上兴趣班的意见都是只要孩子感兴趣,就去上。比如龙龙喜欢街舞,就和妹妹一起上,俩人学费一年八万多,学了两年,后来喜欢上了踢足球,就给他报了校外足球俱乐部参加训练。

但是龙龙的表现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他在街舞表演中没有被经纪人相中,失去签约的机会,所在的足球俱乐部又在一场很重要的比赛中失利。

最关键的是,因为学习顾不上,成绩也开始下滑。

对于妈妈来说,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实在太不及格了。

所以,即使龙龙很喜欢足球,教练也说孩子有天分,鼓励孩子坚持练习足球,妈妈还是决定停止了龙龙的足球训练,以及所有兴趣班。很像是投资中的及时止损。

对此,龙龙都理解了爸妈的决定,他跟爸爸说,不学了,把所有功夫都放在学习上。爸爸略带自豪的说,这孩子很懂事。

可是懂事背后的辛酸却是爸妈未曾看到的。

龙龙面对记者时,他强忍着泪水,他说,不能踢足球了有点难过,但是爸爸妈妈开心,我就开心。

龙龙爸妈的“投资理念”也代表着大部分爸妈的想法,但爸妈们并没有错。处在当下的环境和择校压力下,即使想单纯当作兴趣来培养,但是兴趣和学业的优先级排位,一定是学业。所以,如果兴趣不能成为拼娃大战中的一个辅助,不能成为他们未来人生的一块踏板,也只能“暂时搁一搁”。

孩子,虽说不是你的爱好,但我希望你可以尝试着坚持!

小学六年级的林子茜已经参加过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滑雪比赛,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拿下京津冀滑雪总决赛的冠军。

她热爱滑雪并且非常坚持,渴望训练,想要去比赛,想要取得更好的名次。从开始学习滑雪后的两年里,家、学校、雪场三点一线几乎是茜茜全部的生活。对此,爸妈都是全力支持,爸爸认为,纯文化课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如果小的时候不培养兴趣,长大后就更培养不起来,而如果没有对世界任何东西的好奇心,也不会有发展。

为了提高滑雪成绩,茜茜同时参加了练习平衡能力的轮滑班、加强体能训练的健身班,报了室内旱雪班,每个班的训练都是枯燥而繁重,但是因为喜欢,茜茜对此一直保持着热情。

看到这里,应该觉得茜茜和他爸妈应该是达到了最理想的平衡了。但,并没有这么顺利。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基础上,茜茜的爸妈也对孩子有着更高的要求,从7岁开始,妈妈要求她多学一门——钢琴。但这个过程却远不如滑雪顺利,茜茜对钢琴很抵触,想放弃,她问妈妈,我为什么不能放弃,这是我的爱好,不是你的爱好。

但妈妈依然坚持,如果家长坚持下去,孩子总有一天会发现乐趣所在,有一天又会喜欢上。当然,妈妈的方式看起来没有很压迫,她告诉孩子,"到16周岁的时候,你可以自己选择,不喜欢再放弃",但实际上是开出前置条件,你得先服从我的安排。

在妈妈的坚持下,茜茜从不抵触到慢慢喜欢上,甚至让钢琴成为她滑雪的助力,当心浮气躁的时候,就弹钢琴帮助静下心来。

至于怎么兼顾学习和滑雪,茜茜也有自己的安排,在没有比赛的时候她就把重心放在学业上,提前多学点、作业多做点,这样在赛季就可以专心比赛。

茜茜和她的爸妈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在茜茜身上,我们既看到了“兴趣班”的价值所在,它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也看到了那个很多人崇尚的道道,给孩子选择了某种兴趣,前面一定要逼,因为孩子只有入了门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

和兴趣班一样,爸妈们也会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而焦虑!现在有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会让孩子上国际学校,一来是为了英语,二来是想把孩子培养成更适应全球化的人才。

国际学校对英语的锻炼毋庸置疑,但是上了国际学校,是否真的能更适应不同的文化和环境,还是反而落得无法接轨国内体制内教育,选择变得更少,没法定论。

英语最差但性格最好的那个孩子“赢了”

起跑线第六集《重洋》里就记录了三个来自不同学校的小孩参加短期留学、寄宿在美国家庭的情况。10岁的孙涵阳(下图左)就读于国内的国际学校,他的英语非常好,和外国人交流完全没有问题;12岁的郭建一(下图中)非常乖巧,但是性格沉默寡言;11岁的杨盛均(下图右)英语很差,大概只能听得懂几个单词,但是在三个孩子当中是性格最开朗、也最调皮的一个。

按一般来推测,英语最好的孙涵阳应该最能适应国外的生活,然而实际情况是,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他都非常的不适应。

他一边抹泪一边跟寄宿家庭的妈妈抱怨,吃的东西都是蔬菜,没有肉。

他觉得非常不舒服,因为作业实在是太少了,这让他感到非常无聊,他需要作业,甚至担心回国后,赶不上国内学校的进度。

他更像是传统教育出来的孩子,习惯了作业填补课余生活,一旦没有大量的作业,反而不适应。而且,从小父母以他为中心打转的家庭模式也造成了他的另一个问题——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缺少对世界的尊重、理解和包容。

美国妈妈一阵见血的指出,孙涵阳的焦虑更多的来自于他觉得自己不再是大家围绕的中心(寄宿的美国家庭也都有自己的孩子)。

另一个孩子郭建一也问题不断,虽然他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听话、懂事,会帮忙做家务,但是他太内向了。因为英语不好,他总是不敢和人交流,对于自己的需求,也不怎么表达。他就像整个家庭里的小透明一样,美国妈妈只好在无奈之下建议将郭建一调换到一个男孩更多的家庭,希望他能早点融入进去。

让人意外的是,融入最好的是英语最差的杨盛均。即使听不懂也不会说,杨盛均一见到寄宿家庭,就马上拿出快译通跟他们交流,并用自己的方式破冰:他告诉美国爸爸,觉得他们很热情。

刚到一天,他就反客为主,教起了美国孩子放风筝,一个说英语,一个用中文吆喝,但不妨碍两个孩子玩到一起。

虽然在课上他什么都听不懂,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去适应,不重要的地方就装模作样的点头、竖大拇指,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如果是上课的内容,就通过几个自己懂的单词,说话人的表情状态还有当时的环境连猜带蒙去学习。

这三个孩子的适应情况其实给了我们审视自己的机会,只是功课好没有用,社交情商或许更重要。我们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和一味让他们学学学,只会让他们变得机械而冷血!所以,在选择公立、私立或者国际学校前,我们都不要盲目跟风,先想想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无论是选兴趣班还是选学校,因为未来都是未知,所以只能抱着“试试”的心态。又因为我们太想有个好结果,所以这个过程中,倘若我们不足够坚定,就一定会被环境带着跑,会犹豫也会摇摆。

当然也有对教养孩子有笃定想法的,在他们看来,既然选择了,那么往前看吧~

没有完美的教育,教育也从来没有对错!

贵贵的妈妈觉得经历非常重要,她想让孩子通过旅行去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于是贵贵跟着妈妈还有外婆,开启了3个月16个国家的游学旅行。

不同国家,不同的人群和习惯,贵贵插班在各地的幼儿园。小娃儿的适应能力真的很强,两个月的体验让贵贵从一开始入园哭得怎么也哄不好的样子变成了一进园里就马上跟老师、小孩热情玩到一块的受欢迎的小朋友。

贵贵接触到很多传统幼儿园没有见到的东西,妈妈也发现,贵贵的性格在旅行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变得更加开朗和热情,也更容易接纳和包容陌生的朋友。

于是,下一次旅行又被提上了日程。当然,对于这样一直奔波在路上,缺乏系统性、连贯的教育模式,妈妈也会担心,将来回到传统学校,会不会不适应?但是妈妈思考之后,也有了自己的答案,赢在起跑线未必赢在终点,能够带给孩子充实和幸福的感受,这就值得。

同样的,小鸟的爸爸也是快乐教育的践行者。5岁的小鸟从记事起就没上过学,由爸爸在家教育。

爸爸是培训机构的老师,在考察了在家附近的幼儿园后,他觉得传统幼儿园太过限制孩子的思维,所以他决定在家教学。在家里,他不会约束孩子去探索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强制孩子学会什么,他觉得现阶段就是以快乐为主。

这样的时光固然快乐,但也面临着问题,小鸟的伙伴只有家人,因为和人接触少,所以她的性格非常内向、害羞。

为此,爸爸又给她报了兴趣班,希望女儿能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但小鸟大多数时候就是在保持沉默。于是爸爸又想别的办法,他开设了小班,在周末把同龄的和不同龄的孩子邀请到家里一起上课,让小鸟多些接触的机会。总之,在女儿的社交问题上,小鸟的爸爸需要付出大量的心力。但最终如何,还不得而知……视频来源:北京时间《起跑线》OK妈说:有好朋友说:推娃和不推娃都会焦虑。不推娃,觉得会耽误孩子,埋没了潜力和天赋,错失发展机会;推娃,会让孩子失去童年的玩乐时光……努力为未来投资,却无法预测投入会是成功或失败,这就是焦虑的来源。而在我看来,我们必须去坦然接受,这样的大环境下养娃本身就是不容易的,未来是未知的,所以没有人能确保每一步都走得完全正确,教育是个特别复杂的事,它关乎到各种因素的结合,有时也要有点运气,恰巧你挖掘到了孩子的天赋,恰巧孩子在你快要放弃时突然开窍了等等等等。承认它不容易,承认它变数太多,那么你会坦然很多。无论是谁,我们每个人在育儿这条路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