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婴儿哭闹就是饿了?那是在和你说话:理解这种语言才能赢在起跑线

2020-01-15 11:00:04孕产
小宝宝还处在婴儿期的时候,哭闹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了,许多新手爸妈弄不清楚其中的意义,更不会进行应对。经常是宝宝哭闹起来了,家长直接就开始喂奶,然后小婴儿往往会专注于吃奶,就不哭了。吃完了就可以安睡了,这时候家长认为婴儿哭闹就是因为饿了。但真是这样子吗?

小宝宝还处在婴儿期的时候,哭闹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了,许多新手爸妈弄不清楚其中的意义,更不会进行应对。经常是宝宝哭闹起来了,家长直接就开始喂奶,然后小婴儿往往会专注于吃奶,就不哭了。吃完了就可以安睡了,这时候家长认为婴儿哭闹就是因为饿了。但真是这样子吗?

其实小婴儿的胃口很小,如果在不饿的时候也吃了不少奶,那么许多血液就会集中到胃部辅助消化,大脑中的供血量就会减少,供给的氧气也随之减少,才会引起宝宝困乏。

而婴儿的脾胃尚未发育完全,消化能力较弱,短时间内吃得过多会加重脏器负担,引起消化不良。

所以一哭闹就喂奶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01 婴儿哭闹究竟要表达什么

婴儿并不会进行语言沟通,TA表达诉求的方式往往就是哭泣。感到任何不适的时候TA都会进行哭泣,这是向他人寻求帮助的本能行为。哭泣同时也可以帮助TA舒缓周边环境带来的刺激,还能为其减压。TA此时可能是冷着了或者热着了,也可能是饿了或者尿布湿了,也可能是疾病引起的不适或者疼痛,有着多种可能原因,并非单纯是饿了。

02 婴儿的哭闹的几种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宝爸宝妈逐渐开始从哭声中理解自家孩子的诉求,可能是需要人抱着、哄着或者饿了等等,宝宝的“哭诉”语言各有不同。

美国儿科学会博士斯蒂文·谢尔弗指出:婴儿饥饿时的哭声通常短促而低沉,声音时高时低;生气时哭得更激烈;疼痛或难受时会突然大哭,声音非常尖锐,先是长长的一声尖叫,然后是长时间的停顿,接着是较平缓的悲鸣。

03 如何快速解决婴儿的需求

婴儿如果开始哭泣的时候,我们应迅速解决他最要紧的需求。先摸摸他的尿布(纸尿裤),看看是否湿透了或者沾有粪便,那么久应该及时进行清洗、更换。

然后观察一下周围的温度是否适宜,一般新生儿的衣物要比成年人稍微多一点点,如果你感觉热的话,不妨摸摸TA的脖颈处是否有汗;如果你感觉凉的话,摸摸TA的手脚是否冰凉,再对TA的衣物进行调整。

婴儿困乏却难以入睡的时候也会哭泣,多发生在他们反复打呵欠又睡不着的时候。

最后,去试试TA是否是饿了,可以仔细观察,婴儿用舌头舔嘴唇,身体躁动,用头拱你的身体时候,往往是TA饿了。这时候可以用干净的手指在其嘴巴两侧轻抚,婴儿会转头张嘴进行找寻,这就说明TA饿了。我们只需要对症下药即可。

04 怎么样进行安抚

有些时候,温度舒适,TA小屁屁十分干爽,你又刚刚喂完,但TA仍然哭闹不休,我们可尝试一下用安抚手段让这些小家伙安静下来。

放着轻柔的音乐。

洗热水澡。

怀抱,轻轻把婴儿包裹起来后抱起来,轻轻摇摆、走动,同时拍打TA的后背或者屁股。包裹可以模拟子宫环境,给婴儿很大的安全感,也可以防止婴儿惊跳反射后醒来。

唱歌、讲故事或者说话。对于两个月以上的孩子来说(因为此时孩子的视力已经可以看到这个距离了),可以考虑指着绘本图案给TA直接讲故事,即使TA根本听不懂,也看不懂画面,但是你会发现TA会很安静地盯着书本,过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自己睡去。

如果婴儿刚刚吃完奶,可以给TA拍嗝,让TA减少吐奶、肠胀气及肠绞痛的几率。三个月以上的婴儿,随着脊柱逐渐发育,可以适当竖抱一小会,你会发现,TA很可能马上就停止了哭闹。

使用安抚奶嘴。

有时候婴儿会非常生气,此时安抚奶嘴放在嘴边时,婴儿并不会做出反应,可以用摇摇球等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TA的注意力,尤其是“哗啦哗啦”响的玩具,效果特别好。

05 常见的无法安抚的原因

肠绞痛(肠胀气或肠痉挛):假如这些方法统统不管用的话,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肠绞痛发作了。肠绞痛大多发生在半岁以内的婴儿身上,是他们成长所需要经历的正常现象,并非是疾病,会逐渐自愈。肠绞痛往往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内发作,婴儿激烈哭闹,拼命挣扎,有时候还会放屁,腹部按上去手感很硬,这主要是因为肠内胀气引起的。可以采用温敷孩子的小肚子,也可采用飞机抱等方式,进行缓解。

疾病:此时需要测量一下婴儿体温,婴儿的体温如果高于37.5℃时,考虑是否是因为疾病引起的不适,要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


06 结语

啼哭是婴儿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尤其在孩子刚出生的头几个月里,遇到婴儿啼哭,要及时做出回应,这么小的孩子是不会被宠坏的。但如果不论TA如何啼哭都不予理睬,很快啼哭就会变成愤怒的嚎啕大哭,而且哭闹的时间会迅速延长。

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郁闷,TA的哭闹并不是因为婴儿厌烦你或者你没有做好父母的角色。每个孩子在婴儿阶段都会哭,常常也找不到任何原因,没有任何人能保证每次都能哄好孩子。

我们只能尽力理解他们的“哭诉”与需求,好好回应,然后安享抚养照顾他们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