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孩子为什么会叛逆?「原创首发」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讲,有两个叛逆期,第一个叛逆期发生在三岁左右,这个阶段,很容易被父母忽略,只是感觉,孩子好像不听话了,明明“不行”,偏偏什么都想自己做。这个时候的孩子很难管,比如坐公交车,父母抱着坐会比较安全,但是有些孩子就非得自己坐一个座,否则就闹得不行。或者,早上穿衣服,非得按她自己的搭配,这时候,如果妈妈说这样好看,孩子非要那样,各执己见的情况下,最后,以妈妈生气揍孩子,孩子大哭一顿为结束,有些家庭,在这个阶段天天上演这样的戏码,鸡飞狗跳。。。。
第二个叛逆期,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就是青春期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大家眼里看到的叛逆得比较厉害的孩子,闹起来也更凶,家长也是非常头疼,那大家想想,为什么那么乖巧可爱的孩子,会“叛逆”呢?
首先,我们说,父母跟孩子,就是一场分离。从婴幼儿时期的亲密无间,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一步步脱离父母的掌控,独自走上人生路。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独立自主,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精神独立的人。
第一个叛逆期,就是孩子自我意识的第一个发展关键期,这个时候,无关紧要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让孩子对自己获得高认同感,也即是我们常说的“自信”,比如前面说的,孩子要自己选择服装搭配,就让孩子自己选择,无论妈妈觉得好不好,在选择过程中,可以给出指导意见,但是孩子一旦选定了,就不要再否定孩子的选择,不然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哪怕妈妈觉得不是很好,出门后,也不要因为别人说:“宝宝,今天怎么穿这样出来玩了?”,妈妈就立刻批评否定孩子,这样对孩子是很大的伤害。所以,第一叛逆期,就是家长可以给孩子划定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孩子可以自己做主的时期。
第一叛逆期,可能稀里糊涂就过了,如果这时候父母很强势,没有给孩子太多自主权,那孩子也会适应,暂时放弃自主权,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不知道,还以为孩子很“听话”,自我感觉很好。可是孩子被压抑的独立自主的欲望,会在第二叛逆期,也就是青春期,爆发得更厉害。很多小时候非常听话,很优秀的孩子,可能会突然“学坏了”,如果在这个时候,父母意识到了必须学会放手,那也是来得及的。父母跟孩子都要认识到,这个时期的孩子,独立意识跟独立能力,是不匹配的,所以在第二叛逆期,父母给孩子划定一个更大的范围,孩子在这个范围内,可以独立自主。比如自己决定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等等。这一时期,跟孩子相处,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跟孩子共同做决定,在取得孩子信任,征求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孩子的一些计划,父母是可以共同参与的。父母在这个时候,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学会跟孩子做朋友。
考上大学,在大学的这几年,孩子离家,开始真正学习如何融入社会,到大学毕业,到走向社会的头几年,都是一个缓冲。这基本就是一个人心理成长的一个大概过程。
所以,父母之于孩子,就是陪伴者,引导者,但不能是权威控制者。如果孩子小时候,父母什么都要替孩子做主,严禁孩子这样那样,那么也就不要抱怨孩子长大以后,什么事都要依赖父母。孩子想要学习独立自主的时候,父母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长大以后,又怎么能要求孩子突然之间就变成一个精神上独立自主的大人呢?
一点拙见,与一众父母参考,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 心理学:叛逆也会遗传吗?面对不同的孩子,我信还是不信
- 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心理学:用经历体验式教育代替灌输式教育
- 心理学: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当,有时却是孩子叛逆行为的强化剂
- 「二胎妈妈沙龙」孩子的衣服不要超过5套?心理学家的解释值得深思
- 8岁的孩子,我们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相处
- 从发展心理学看“7岁”的孩子
- 好孩子都是骂出来的?心理学:比起关注缺点发展孩子的优势更重要
- 皮小子是好的,心理学角度告诉你:孩子小时候为啥要做点坏事儿?
- 心理学专家:教会孩子“自尊自爱”,是父母最好的教育
- 心理学专家:父母说的"为你好"是孩子的噩梦,只会加深"负罪感"
- 心理学家告诉你,教育孩子,学会这招就够了
- 心理学家李玫瑾:孩子被欺负时,“打回去”学会自我保护很重要
- 心理学家:学会做权威型父母,三步改造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 心理学:父母的过度溺爱,可能会让孩子形成自恋性人格
- 心理学:等你老了,最想去哪旅游?测你的孩子会给你带来什么好运
- 孩子性格胎外向是不是好事?心理学:多给予孩子其他的表现机会
- 孩子都是亲生的,为何父母还会偏心?美国心理学家给出这样的解释
-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爬行?心理学:要学会利用特定心理目标
- 养宠物对小孩有好处吗?心理学:父母要学会正确的爱孩子
- 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内向?心理学:父母需要学会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