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变成“熊孩子”时,或许你可以这么做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
昨天,楼上的邻居跟我聊起她儿子对电子游戏的痴迷,很是无奈。她当然知道,应该限制孩子玩的时间和频率,可是每次她都会因儿子的大哭大闹放弃原则。
“每次,我刚说不允许他玩游戏,他立马又哭又闹、甚至满地打滚。我实在拗不过他,只好让他玩。”邻居很是苦恼。
小川以前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有段时间,他也会通过“哭”来争取一些“不合理要求”,比如吃过多的零食、看过量的动画片,尤其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的时候。
有一天准备上课材料时看到斯金纳的小白鼠实验,突然将两者联系起来,更深刻地理解了孩子出现这类行为的原因,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斯金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的小白鼠试验被列入行为主义学派的“四大实验”。
最初的实验是这样的:将一只饥饿的小白鼠放入箱子。箱子里安装了一个小杠杆,一旦小杠杆被压动,一粒食物即可掉落。开始的时候,小白鼠无意中压到杠杆、吃到食物;但反复几次之后,它就将持续地按压杠杆、获得食物,直到吃饱为止。
小白鼠之所以会持续按压杠杆,是因为它认识到了“按压杠杆”和“获得食物”之间的联系。或者用斯金纳的话说,后续的“奖励”会“强化”在类似情况下进行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类似地,孩子最初并不知道“哭闹”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几次无心的尝试之后,偶然发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从此以后像小白鼠一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频繁做出又哭又闹、满地打滚的行为。
怎么破?斯金纳后续的实验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南。
1. 消退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后来,斯金纳将杠杆连接的食物取走;数次之后(没有得到食物),小白鼠就不再去按动杠杆了。这意味着,小白鼠又进行了“学习”,明白了“按动杠杆”和“获得食物”之间不再存在联系。
放在孩子的情境,改变孩子哭闹行为的重点在于,消除后续的“奖励”。当孩子知道,通过哭闹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会放弃做出那些无谓的行为了。
类似地,有些时候,孩子会故意说脏话来刺激大人的反应;大人越是暴跳如雷,他越觉得自己厉害。这时候,消退也是比较好的应对方法。孩子说不好听的话时,忽略它、不做任何的反应,久而久之,孩子觉得无聊、没意思了,也就不再说了。
2. 惩罚可能立竿见影,但无长期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
斯金纳后来又将小白鼠放在通电的箱子里。按下箱内的按钮,箱子则断电。很快,小白鼠就发现了“按按钮”和“断电”之间的联系,学会了按按钮。
这个发现表明,作为奖励的“双生子”,惩罚可以迅速地建立行为模式。例如,当孩子大哭大闹,我们马上以训斥、打骂、威胁等方式惩罚他,能够迅速地制止他的哭闹行为。
但是斯金纳后来发现,一旦箱子不通电了,小白鼠按按钮的行为同样会迅速消失。
也就是说,我们利用惩罚修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效果是短暂的,他很快就会故技重施。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惩罚的结果是孩子下一次更“变本加厉”的哭闹。也就是所谓的,惩罚的“凡勃伦效应”(经济学里的概念,某些产品越涨价、卖的越好)。
所以,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大哭大闹,不管我们有多生气,还是尽量别使用惩罚的制止方法。
3. 大人态度的一致是关键
斯金纳还对最初的实验进行了如下的修正:小白鼠按动杠杆时,食物不是100%,而是有概率地掉落(有可能有、有可能没有食物)。
实验发现:小白鼠也学会了按杠杆,而且即使随后取消了食物,它还会持续地按按钮。
类似的逻辑,孩子哭闹时,如果我们有时候满足他的要求、有时候不满足他的要求;因为不能明确结果,他会抱着“赌徒般”的心理,选择哭闹、盼着“说不定的”的好“结果”。
所以,修正孩子大哭大闹的行为,一定要坚持统一的态度。一是所有大人态度的一致,特别是老人的态度。孩子聪明的很,他非常懂得如何攻击薄弱环节、获得胜利。二是,不同情境下态度的一致性。关起家门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坚持原则。一旦到了外面,就很难说。孩子精明的很,明知道我们在外面爱惜自己的羽毛和面子,会故意撒泼耍横,迫使我们缴械投降。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采取斯金纳训练小白鼠的态度和方法来管教孩子。斯金纳只关心小白鼠的行为,而我们还得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
我们在坚持不奖励孩子“无礼行为”的原则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他的感受。态度一定要坚决,但语言可以很温柔,最起码要做到自己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地跟他摆事实、讲道理,你会发现孩子是讲道理的。
另一个意义是,我们也在身体力行地告诉他什么才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有时候,孩子大喊大叫、大哭大闹不光因为这是他的“手段”,还因为这也是他的“沟通方式”。
推荐阅读
学会这些方法,在家就可以训练孩子的自控力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 孩子做错事父母别急着否定!做到这几点,坏事或许也能变好事
- 孩子因抑郁走绝路,父母是元凶,或许你也在做这样的父母
- 孩子爱说脏话,家长越制止孩子越来劲?或许你应该这样做
- 别叫我,我不是你妈妈!当你这么说时,或许孩子对你的爱已经变质
- 妈妈不哄宝宝不睡?孩子一到晚上就黏人,或许是妈妈做的太多了
- 教育孩子一定要严厉吗?郭德纲培养郭麒麟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
- 孩子上学,家长却暴露焦虑情绪,过分关注或许反而惹老师讨厌
- 孩子不听话,或许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
- 孩子不愿学英语?不妨试下“多感官”学习法,或许会有意外之喜
-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或许是我们误解了孩子,家长需要了解一下
- 孩子不爱上学?当心幼儿园常见“冷暴力”,孩子或许在默默承受
- 孩子与父母,为何越来越无话可说?或许孩子只是需要一份理解
- 孩子公共场合犯错,不接受批评还做鬼脸!教你四步纠正熊孩子
- 孩子出现腹泻,该怎么办?3个建议或许管用
- 孩子安全不容忽略,家长要如何做才能避免熊孩子发生意外呢?
- 孩子成绩在三年级“滑坡”,思维受到限制,或许与超前教育有关?
- 孩子捣蛋不听话,或许是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家长要注意
- 孩子有情绪障碍,或许我们应该先看看他的父母
- 孩子犯错还在用“打骂教育”?聪明家长这样做,5句话管住熊孩子
- 孩子经常尿床是怎么回事?或许是和这5种原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