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育儿―时间管理】儿童时间管理的心理因素一

2019-12-28 21:26:16孕产
【书名】:《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 (2017年6月第1版)【作者】: 王宏、钟思嘉著【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序言:一直想培养儿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于是今年购买了这套豆豆妈妈的儿童时间管理系列书(共四册),学完上一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就迫不及待

【书名】:《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 (2017年6月第1版)

【作者】: 王宏、钟思嘉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序言:一直想培养儿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于是今年购买了这套豆豆妈妈的儿童时间管理系列书(共四册),学完上一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学习这套时间管理了。先看哪一册呢?看了看四本书的封面介绍,经过思考我认为阅读顺序应该是:《儿童时间管理亲子手册——30天让孩子的学习更快乐》、《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30天让孩子的学习更主动》、《儿童时间管理案例手册——30天让孩子的学习更专注》、《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30天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快乐、主动、专注、高效。亲子手册这本我看了十几页,都是以真实故事展开描述,并总结出一个个与孩子相处的技巧、心态调节等,阅读起来比较轻松易懂,加上自己有一定育儿经验基础,我决定改变阅读策略,直接进入方法篇,选择了从《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30天让孩子的学习更主动》这本开始精读。不过建议有时间、有精力的爸爸妈妈最好还是从亲子手册开始阅读。

第一章 儿童时间管理的心理因素(一)

一、“尝试错误说”——孩子总是犯错怎么办?

(一)19世纪末,桑代克的饿猫迷笼试验:将饥饿的猫关在迷笼内,猫可以抓绳或按钮等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桑待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有人将桑代克的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

(二)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尝试错误、错误递减的过程。孩子犯错时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

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给于的是鼓励。鼓励孩子的努力和付出,鼓励孩子遇到困难再尝试的勇气,那么孩子就愿意勇敢地尝试,不怕犯错误,及时承认并改正错误。

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给于的是批评,就违背了“试误说”的学习规律,孩子就可能会逃避尝试而终止成长。

例如:孩子学刷牙,刚开始可能弄得到处是水,弄湿弄脏衣服。如果父母鼓励,孩子就愿意继续练习刷牙,并且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如果父母批评,孩子可能以后不愿意再刷牙。

如果孩子积极主动地尝试,而不是被父母逼着、不断重复一件事情,这就叫做“乐学”——快乐地学习。

(三)孩子成长的三步骤:教(教学)——学(学习)——习(习惯)

1、教(教学):包括父母的教和孩子的学两个部分,这里的学指学知识。

2、学(学习):指练习、实践,包括学习技能。

3、习(习惯):至少需要21天学到一项技能,至少需要180天将技能变成习惯。

21天,完成的仅仅是错误递减,即学习的过程。而成为习惯至少需要180天。

习惯有两个标准:一是这件事不需要有意识去做,二是这件事不做会很难受。例如有运动习惯的人一天不运动就会很难受,或者很自然地去运动。

二、成败效应——孩子不执行时间表怎么办?

(一)成败效应指努力后的成功效应和失败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格维尔茨)

格维尔茨在研究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跟任务是否容易成功有关,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成功的境地,才会使他们获得内心的愉快。

能力较好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达到成功的境地,因愿望满足而获得内心的愉快,这是努力后的成功效应。

能力较差的学生经过极大努力,仍然不能成功,失败经验累计的次数过多之后,往往会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厌弃学习,这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

(二)“狼追型”教育与“驱力型”教育

“狼追型”——提醒、催促、警告、责骂。

“驱力型”——激发“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

三表一录:即时间表、星星表、礼物表、美言录。

孩子按照“时间表”完成任务,根据“星星表”获得红星,用红星在“礼物表”中兑换奖励的礼物。三表同时实施,再配合“美言录”,即父母每天一句话,说出孩子做得好的具体行为,确保“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

(三)“最近发展区”决定成败效应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团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如果父母给孩子制定的目标符合最近发展区,孩子就容易达到目标,从而产生成功效应;反之,如果目标太高,孩子经常达不到,就会产生失败效应。

父母在制定目标时,需要注意的是分解目标。

例如,孩子现在的能力是10分钟完成10道口算题,其他孩子5分钟完成60道题。如果父母把任务分为6组,每组10道题,目标是10分钟完成10道题,得1颗红星,提前1分钟加1颗红星,提前2分钟加2颗红星,以此类推。

再如,别人家孩子半小时完成作业,你的孩子三小时都完不成,还要不断催促。如果你把目标定为半小时,就需要加进时间因素。如第一周目标是两个半小时,第二周目标是两个小时,第三周目标是一个半小时,以此类推。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半小时的目标。这就叫做最近发展区目标。

三、焦虑曲线——孩子总是达不到目标怎么办

(一)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即焦虑曲线。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研究证实,动机强度(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绩效)不是直线型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的线性关系。

动机处于适意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却反参与活动的积极型,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二)目标要在舒适区和发展区之间才有效

目标定在舒适区和发展区之间,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舒适区、发展区、潜能区的任务要按照三分之一法则来制定,大致对应简单任务、中等任务、复杂任务。

给孩子制定星星表时要考虑任务难度,如果任务是孩子在熟食区就能完成,通常给1颗红星;如果工作难度是发展区的,给1—3颗红星;如果任务难度是发展区倒潜能区之间,给3—5颗红星,也就是说,任务难度越大,那么你给孩子的外驱力就越大,目的在于激发他内在的动机强度。

(三)如何制定合适的红星数目?

每项任务红星数要约定上限。

父母给孩子增加一项新的任务时,要提前和孩子说明”先试行一次 / 天/ 周,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避免任务太难、孩子宁可不要红星也不做,或者任务太简单、孩子 因轻而易举得到太多红星而失去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