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压抑式的成长”,就在家长不经意之间,父母您中招了没?

2019-11-13 13:52:14孕产
宝爸宝妈对待孩子的教育都存在相互之间的借鉴,尤其是好的教育方式,或者成功的经验,最是受到大家的追捧。其实,非常容易理解,毕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在17年孩子训练营期间,学员峰峰爸爸妈妈就是这众多家长中的两位。

宝爸宝妈对待孩子的教育都存在相互之间的借鉴,尤其是好的教育方式,或者成功的经验,最是受到大家的追捧。其实,非常容易理解,毕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17年孩子训练营期间,学员峰峰爸爸妈妈就是这众多家长中的两位。爸爸是个艺术爱好者,虽然从未涉足,但毫不影响自己对绘画的热爱,为自己没有这样的亲身经历感到遗憾。

于是,爸爸为了完成自己内心的梦想,就给儿子报名参加“画画”课程的学习,并没有征得孩子同意。峰峰那时候3岁,正是小男孩释放天性,爱玩的时候。

峰峰爸爸与我分享说:“自己觉得画画很好,就给孩子报了画画课程,听朋友说画画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思考能力、尤其是对空间的思维能力,以后对数学上的帮助挺大的。朋友家老大学了现在数学成绩就很好,打算让家中的二宝也学习”。索性自己就给儿子报课了。

当时我只能说:“只要峰峰有这方面的爱好是可以培养的,主要看孩子的喜好”。到了儿子上课时间,爸爸亲自送儿子去上课,由于是小班,孩子比较多,没有对比没有伤害,其他孩子可以画房子、树木、花朵......,但自己的孩子如坐针毡,安分不了。峰峰爸爸这就着急了,叮嘱儿子按照老师的要求做。3岁的小孩没有别的办法,哇哇大哭起来。

那个时候的自己只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不知道峰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读了“爱和自由”一书方才明白。对于峰峰“哇哇大哭”,是因为那时候的心智,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用“说”来解决问题的地步;

“如坐针毡”是因为,峰峰的绘画“敏感期”在3岁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以至于给孩子造成压力,让孩子感觉到非常压抑。同时,对于同一技能的“敏感期”,不同孩子到来的时期存在差异,需要去尊重每个孩子心智发展的规律。

蒙特梭利认为:心智的发展需要时间,孩子自发的心理发展,“是连续不断的”。也就是说,孩子所要接受的所有一切是连续不断的,“并直接与孩子心理潜力相关,而不直接与老的工作相关”。

峰峰画画“哇哇大哭”是因为自己的心智发展未能达到,表达想法和画画敏感期并未到来。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依然不能发挥,说明孩子“心理潜力”的发展。并不与老师的工作有关,而是因为孩子的绘画“敏感期”还没有到来。爸爸急切的行为在无意间伤害了儿子,并未遵循儿子的心智发展。

所以,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做不会做的事情,给孩子创造了“压抑式成长”的环境,并不利于孩子的心智发展。

孩子“压抑式成长”有哪些方面的负面影响?原因和后果是?

1. “压抑式成长”使创造力的心智被模式化

就拿绘画来说,如果我们在孩子还没有画画敏感期的时候,强制孩子学画画,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这个后果就是孩子的绘画天赋在不知不觉中被扼杀掉了。

朋友有一女儿上幼儿园,班级里老师教同学们画画,回家开始涂鸦,说自己画房子、花花、木屋,一个学期下来房间里几乎都贴满同样内容的画片。妈妈便判定,女儿和自己一样是没有绘画细胞。

为什么朋友女儿画画,画来画去都是同样的内容呢?就是因为她画画已经程序化了,模式化了,那创造力的心智已经被老师的教育模式和思想桎梏了。

2. 当“压抑式成长”表现为“积极干预”会给孩子心理上带来负面伤害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特别愿意干预孩子,很多时候并不自知。但这样的行为恰好给孩子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在“爱和自由”一书中,作者为了让儿子操作数学教具,便两次用哄骗的方式引诱儿子操作数学教具,儿子便只操作了一次,自此之后几个月也不摸数学教具。后来老师得知儿子不摸教具的原因,是因为妈妈的强迫,而受到了压制。


3. 孩子“压抑式成长”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后果

这个问题就想从具体概念的发展过程一样,跟心理的发展有关。孩子达到一种心智的时候他能说出来;孩子达不到一种心智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一旦压制了孩子,孩子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我们不知道,问题的根本就在这里埋下了。

那么,怎样避免“压抑式成长”带给孩子的负面伤害呢?


1. 孩子的心智具有“吸收性”,净化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从家庭层面出发,父母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小孩的宝爸宝妈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对于爸爸妈妈做过的事情和说过的话他们可以照单全收,如同复印件一般。家长的意识状态和精神层次都被孩子不知不觉的吸收。想要孩子的心智发展良好,家长应该真正准备的是自己的精神。


2. 应该遵守教育原则,减少“积极干预”

蒙特梭利说:“孩子还没有成为一个生活观察者的时候,外界没有必要校正他”。如果孩子没有掌握某样东西(例子:峰峰画画),那是因为他自己的心智发展和敏感期还没有到来,他还没有成为一个生活的观察者。

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操作,一切都是他自发性的活动,任何外界不得暗示和诱导。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严格遵照最大限度地较少教育者的积极干预原则”。

3. 怎样建立内在秩序,美化教育环境


我们应该用有秩序的环境、秩序的行为、秩序的语言、秩序的情绪和孩子内在的秩序配对,一个接近法则性的真理,就会在某个时刻,从孩子的口中蹦出来。但核心不在于孩子说了什么惊人的话,而在于协助孩子,让孩子借外在的环境,自己建立一个内在秩序系统。

通过强制要求来达到孩子内在秩序,本身就是暴力和无序的表现,我们应该用爱的方式,逐渐帮助孩子建立有序的环境。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和孩子一起照顾环境,然后帮助孩子,让孩子自己照顾环境。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宽限的环境,让孩子能够自己组织自己的内部,他会学会归纳,他会严格区分和归类他大脑里接受的东西,这需要时间,而且还要把它变成智力。洞察之后,智力主要表现为归纳和演绎。“演绎”在生活中叫做逻辑。


教育好孩子没有捷径可走,尊重孩子心智发展的内在过程,是给孩子做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