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想和父母们谈谈,为什么我不想当一个聪明的孩子

2022-02-01 15:00:38孕产
作为一个孩子,我发现来往较少的大人与我聊天时,最常提起的一个问题往往是 ——“你学习成绩怎么样?” 当他们知道我在重点中学读书,且成绩名列前茅时,一句“很不错”的赞扬也就随之而来了。

作为一个孩子,我发现来往较少的大人与我聊天时,最常提起的一个问题往往是 ——“你学习成绩怎么样?”

当他们知道我在重点中学读书,且成绩名列前茅时,一句“很不错”的赞扬也就随之而来了。这恰恰反映了一个思维定势:人们想要了解一个孩子,掌握他的基本情况时,往往依据他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可以说,“聪明的孩子”普遍是那些被定义为“学霸”“神童”的孩子。

当我读初一时,我遇到了这么一个“神童”。任何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在我们还因眼前的知识而感到迷惑时,他已经拿着高中的难题去问老师了。但他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他奇怪的言行。

他会在课堂上突然打断老师,或者上着课一声不吭走出教室,又或者一动不动地站在门外面傻笑。这些奇怪的行为,再加上他完全没办法和别人相处,于是他成为了其他同学的欺凌对象,大家都嘲弄他是个傻子,再也不复一开始面对“学霸”的惊艳,反而报之以恶意。 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妈妈对他的要求很严格,在他读小学时就让他学完了初中的知识,读初中时就开始准备高考。可谁也没想到,十六岁的他死在了一场车祸里。

当他的死讯传来,我感受到了真切的悲伤。我真的遗憾,他没来得及长大成人,也未曾是一个快乐的小孩,即使他的妈妈费尽心思给他最好的教育资源,想要把他培养出一个聪明的孩子。但这一切之于他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不快乐,更可悲的是在他短暂的一生里没有人告诉他,怎样去做一个“人”。他没有自理能力,也不会表达自己,想要和别人亲近就只懂得跟在后面。比起人,他更像一头小心翼翼,充满好奇,又在人群里惊惶无措的小兽。

可就是这样的一只小兽,曾悄悄往我课桌里塞了一颗糖。我无不悲哀地想,如果能重来,他还是不要当神童了,不要太聪明,也不需很耀眼。这样,至少他能以平凡人的样子度过酸甜苦辣的一生。

我曾见过太多“聪明的孩子”的陨落了。

曾经被誉为“天才神童”的谢彦波因不擅人际与普林斯顿导师闹翻,导致学业停滞不前;当初闪光灯聚焦的“少年天才”宁铂无法适学业压力转向神学研究,最终出家为僧;“13岁大学生”魏永康因自理能力太差不适应大学生活,而被学校退学......天才易折,成为了他们无法摆脱的宿命。

我看着那些“聪明的孩子”,就像一颗流星,在人生登场时便以燃烧为代价换来一时闪耀,带着火花划过夜幕,人生也便到谢幕之时,如此轰轰烈烈而又短暂的一生,我不想要。

我不想当一个“聪明”的孩子,更准确地说,我不想要唯分数是论,唯学业全部。诚然,我不能说这种以智商作为单一的评判标准的方式就是错的,但它却一定是有失偏颇的。人是复杂而又多样的,如果不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那推论出的一定是肤浅且片面的观点。同样,如果不给予一个人多样化的发展,全面性的成长,那么培养出来的注定是残缺的人格和薄弱的灵魂。

我时常在想,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当我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时,我再回头看,十二年的教育里我得到了什么?比起一纸高考成绩,我想更为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思维的提升、眼界的拓展、知识的储备。在十七岁的夏天,我们是当之无愧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去仰望星空寻找北极星、脚踏大地走过喀斯特地貌?在这个这个时代里,一遍又一遍地强调教育的重要,一遍又一遍地喊着要重视教育。孩子却像是一批批初生马驹,还未来得及感受脚踩着的大地和拂过的风,就被挥鞭赶着奔向独木桥。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死在独木桥之前的马有多少?又还有多少人清醒地记得,独木桥不是终点?

过了独木桥的马,回头看时,也会哀鸣吧?物伤其类,岂能不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