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偷玩手机!家长先别急着揍他一顿,聪明的父母这么做 当孩子偷玩手机,家长该怎么做

2022-03-13 23:30:11孕产
小晓样儿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妈妈为了控制10岁的女儿敏敏玩手机, 把手机锁进柜子。这天,妈妈工作忙,上班之前,在柜子里头拿了东西以后,顺手把手机放在外面,忘了收进柜子里。

小晓样儿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妈妈为了控制10岁的女儿敏敏玩手机, 把手机锁进柜子。这天,妈妈工作忙,上班之前,在柜子里头拿了东西以后,顺手把手机放在外面,忘了收进柜子里。

敏敏妈下班买菜,回家做饭,发现敏敏很安静,炒菜的空档,想去表扬一下女儿,轻手轻脚走到女儿的卧室,发现敏敏正在玩手机,看见妈妈过来,赶紧收了起来。

敏敏妈顿时眉头紧锁,指责女儿不自觉,敏敏不开心的说:“谁让你不把手机锁起来的?”

孩子偷玩手机!家长先别急着揍他一顿,聪明的父母这么做

敏敏妈一听火冒三丈:"你不自觉玩手机,还是我的错了?"

当孩子偷玩手机,家长该怎么做

母女两个人越说越火大,妈妈干脆把网线拔了,女儿最后把手机砸在了地上……

这件事告诉家长:不给孩子手机,尽早有一天,孩子会想尽办法玩到手机,而父母不当的处理方式,比如打孩子揍孩子,会导致亲子关系渐渐疏远,甚至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01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的这两种做法危害很大。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不当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控制型的家长。像敏敏妈一样,将敏敏手机没收,让孩子没有手机玩。一旦发现孩子偷玩,就责骂、批评、否定孩子,导致家庭战火不断。一种是放任型的家长。有些家长,受不了孩子又哭又闹和各种撒娇,只好满足孩子的要求,把手机给孩子玩,孩子玩的专心,家长获得暂时的安宁和轻松。

孰不知,这两种做法,都危害不小。

当孩子偷玩手机,家长该怎么做

第一种家长做法的危害。

看看好像是获得了解决的办法,实际上却有很多潜藏的危害。

首先,孩子会仇视父母。因为孩子对手机有渴望,父母却偏偏要控制或限制,孩子就会在心底积攒怨恨,迟早有一天孩子爆发,父母无法控制,轻则闹到家里鸡飞狗跳,重则亲子关系破裂。

其次,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由于被控制或限制了,孩子会想尽一切办法玩手机。比如借同学的手机玩,借他人手机,平常肯定要讨好他人,容易使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甚至抢他人的手机等不好的行为。

当孩子偷玩手机,家长该怎么做

其三,孩子容易钻家长空子,欺骗父母。就像是敏敏妈妈,总有疲惫和不留神的时候。孩子们总能取到手机,为了不被父母唠叨,孩子就会学会撒谎。


第二种家长做法的危害。

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控制父母,对于如何获得手机,如何让父母变得心软,孩子一清二楚,因此,孩子会在家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永远学不会自立自律。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容易冲动、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现在在家庭里,没有人可以管教的了,将来走上社,自私自利,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02 孩子为什么会对手机有着强烈的渴望。

一般来说,孩子对手机强烈的渴望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

1. 满足好奇心。

由于手机越来越智能化,其中的信息量不仅大,更新速度也很快,孩子难免外部世界精彩的好奇心。

这份好奇心实在强大,导致孩子对手机有着强烈的渴望。

当孩子偷玩手机,家长该怎么做

2. 交往需要。

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与谈话,有时是从谈论一些时事新闻和热点开始的,但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手机,他肯定不太明白大家的谈话,想插话也插不进去。有时即使搭了一些话,却因说不到点子上被同学笑话,因此限制孩子用手机过多,会使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处于下风,孩子自信心受到打击,难免会对家长感到恼怒,在同学之间感到自卑。

3. 家长控制越多,孩子越沉迷。

有些家长现在对孩子玩手机这件事已经过于敏感,不太愿意孩子看手机,哪怕看手机15分钟,家长就开始紧张,怕孩子学坏,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事实上,家长控制得越多,反而会让孩子越沉迷。主要原因是孩子认为父母不够爱自己,也不尊重和信任自己,而且人都有这个心理,越不让做的事情,偷偷地去做,反而更有乐趣。同理,孩子们对背着父母玩手机更有兴趣,反正孩子们也不会真的接触不到手机,他们总有办法可以玩到手机。

由此可见,父母是否刻意控制孩子玩,完全影响不到他们有没有手机可玩。


03 正确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方法到底是什么?父母要这么做: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要教育好孩子,爱孩子,信任孩子和尊重孩子才是基础。面对孩子沉迷手机,他们采取“约定”的方式,而不是“规定”,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而使手机对孩子有益。

首先,约定好玩手机的时间。

约定的时间要具体,目标要明确。

比如约定孩子每天玩手机是一个小时,而不是笼统地规定不要玩手机时间太长。时间可定在写作业前后,但前提是一定要完成作业,如果没能完成作业,就要扣减玩手机的时间,或者有其他一些处罚。

其次,要双方约定,而不是家长规定。

为了让孩子有参与感,并且感受到父母的爱、尊重、信任和理解,家长需要在约定中充分询问孩子的意见,而不是自己说了算。

比如,可以让孩子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列出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家长在另一张空白纸上列出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然后孩子和家长一起商定哪一种方法比较合理,比较能够接触和好执行,把不合理的划掉,最后留下的才是双方的约定。

最后,形成书面化的“约法三章”。

最后,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引导。

在引导孩子放下手机的时候,家长最好能够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然后再说出来。

主要是为了给孩子积极的引导,而不是命令式的管理与说教。

比如,父母不要说:“你如果没有遵守约定,周六不能跟同学出去玩了。”父母可以说:“如果你遵守了约定,周六可以跟同学出去打球。”

孩子健康成长的路上,小晓样儿与你同行。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用,欢迎关注、转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