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给孩子设立“篮球架”,高度需适合 篮球架的高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对孩子的期许总是很高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变人中龙凤。
然而现实是,天才能人总是有限的,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才是大多数。美好的期望固然好,但是如果父母不切实际,期待太高,也会给孩子造成严重压力,不堪重负之下导致失去前进的动力。
我朋友就很烦恼,觉得孩子永远达不到他的期望。朋友希望孩子未来能考上重点大学,然而现在孩子的小学成绩都只是中等,混不到年级前排,跟重点大学的距离眼看着遥不可及。
因为朋友喜欢音乐,又希望孩子能有一项音乐技能,于是给孩子报了钢琴班,认为以后哪怕不能当个钢琴家也能从事相关工作,对孩子的未来也有好处。结果孩子上了两三堂课,钢琴老师就直言孩子没有天赋……
朋友给孩子制定的目标,孩子几乎每一个都不能顺利达到,朋友觉得很失望:“以后孩子可怎么办?”
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期待有问题。孩子的未来还是未知数,如果父母继续将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才是阻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1)为什么有的父母总觉得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
▶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能力
父母对孩子有期待很正常,这也说明父母是关心孩子、为孩子着想。但是如果这份期待建立在不了解孩子真实能力的基础上,大大超过孩子的能力,就过犹不及了。不仅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还给父母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因为孩子无法达到期待而失望至极,产生了负面情绪。
▶自以为是为孩子好
父母给孩子定下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目标,希望孩子能达到,美其名曰是“为孩子好”,其实不过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别的孩子能达到我的孩子也应该做到”,一旦孩子没达到,就就丢了面子。
▶父母的心态存在问题
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只是个孩子,太过沉重的期待并不该由小小年纪的孩子来背负。有的父母在孩子刚上幼儿园就给做了上名校考研考博士的规划,因此从小就按照博士标准要求孩子,每次成绩都要名列前矛。一旦一次没考好,父母的世界就天崩地裂,仿佛看到孩子失败的未来,过度的期待害了他们,也害了孩子。
父母总觉得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其实是因为这个期望属于父母,并不属于孩子本人。就像一个巨大且不合理的篮球架一样,孩子再怎么努力投球,也投不中篮球框,因此父母在对抱有期待时,应该考虑运用一下“篮球架效应”。
2)“篮球架效应”
“篮球效应”,是心理学上一个有名的效应。这个效应表示,篮球架的高度决定了人的挑战动力。
如果把篮球架设立得有两层楼的高度,那么高谁也不可能投进去,看到的人就不会有投篮的想法,因为不可能成功;而如果把篮球架设立得跟一个人一样高,随便投都能投进,那就没啥难度。
太低没意思,太高也没意思,都无法激起人的投篮兴趣。只有现在的篮球高度,不太高也不太低,“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最合适,让人们有挑战欲望,兴起竞争比赛,得到人们热烈追捧。
“篮球效应”带给家庭教育的启示是:如果你给孩子的期待远远超过能够投篮的高度,孩子就会放弃,并没有完成期待的动力;如果你给孩子的期待低于孩子的能力,也就会使孩子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目标,但这个目标一定要符合“篮球架”标准,能够激发孩子奋进。
“篮球效应”完全可以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设立一个正确的“篮球架”,家长的期待就不会与孩子完全错位。
3)怎么样给孩子设立“篮球架”,高度才合适?
☆了解孩子的能力
家长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把孩子当可以操控的存在,不顾孩子的想法而决定孩子的命运。而应该跟孩子好好沟通交流,认真观察了解,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范围,在此基础上,再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最好是让孩子自己给自己制定目标,因为孩子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家长的期待应该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打击孩子积极性的阻力。家长要学会及时帮忙调整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紧张时,可以帮孩子放松心情;当孩子失败了,家长也不要一味指责惩罚,这时候最应该做的是安慰孩子,告诉他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失去信心,未来的路还长,只要尽力了就是好样的,结果没有那么重要。
☆讲究循序渐进
家长给孩子指定目标时,也要讲究策略,不要一开始设立非常高远的目标,这会让孩子望而生畏,心生怯意,最后只会起到反效果。而要一步步来建立“跳一跳,够得着”得篮球架,也就是目标要有层次性,先定一个小目标,完成了,再继续增加......这样的做法,孩子在每一个目标成功后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还增强了前进的信心,更有面对挫折的勇气。
父母的期待可以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但不切实际的期待只会是阻力,如果期待被设在正确的水平,那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帮助,让孩子始终处于学习中最好的状态。
今日话题互动:你是否用“篮球效应”来给孩子制定目标呢?对此话题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欢迎留言分享和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父母随口答应却做不到,将降低孩子的信任和期望
- 孩子升学需要的不是学区房、好学校,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支持
- 达不到父母的条件,就停止对孩子的爱?“有条件”的养育不可取
- 遗传决定身高?父母再高,做不到这4点,孩子也达不到遗传身高
- 孩子不到3岁,满口小黑牙,医生却说:不是因为糖,而是父母无知
- 孩子开始反驳父母,家长不需要生气,这是孩子开始“表达”啦
- 孩子脆弱是个"爱哭鬼",可能是"高度敏感型",父母别忽视
- 父母天生是孩子的催眠大师,孩子的成就高度靠父母如何建立信念
-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会使他们失去勇气,破坏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 父母用错方式的爱,非但让孩子感受不到,甚至还会让孩子怨恨自己
- 47句父母亲对于孩子的美好寄语,字字包含温情与期望
- “你要考第一”,想要孩子更优秀?父母别把期望变成了焦虑
- “妈妈,我活够了”,暑假补课让孩子绝望,父母的期望不该是枷锁
- “抓周”无法决定孩子未来,父母应不断引导,让娃找到适合的方向
- 不快乐的父母适合把孩子带在身边吗?
- 专家:父母均高度近视 孩子八成会近视
- 中国有多少父母,因自己认知缺失,导致孩子教育得不到恰当引导?
- 为什么父母总是要求孩子懂事,却做不到理解孩子?
- 为何多数父母并不刻薄,孩子却仍感受不到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
- 什么样的教育,才适合孩子?浅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拔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