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考第一”,想要孩子更优秀?父母别把期望变成了焦虑 要想孩子变得优秀,父母必须优秀
文丨饭饭妈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消息:一个孩子因为父母过分强调成绩而选择离家出走。看到这样的消息,我感到十分的震惊。
一开始在疑惑,为什么因为成绩孩子去利用这样比较极端的方式摆脱父母,而不是考虑自己努力提高成绩?
最后得知新闻全貌之后我才明白,或许并不是孩子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家长。
现在大部分的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赢在起跑线上,比其他同龄人都更加的优秀。
但实际上大部分孩子其实都是比较平凡的,作为父母并没有承认他们身上所存在的特点。
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突然想起,在前几天的时候,对自己孩子说了:“你们现在好好学习才是正道,如果考不到第一,我们的脸就让你丢尽了,花了这么大的代价让你去双语学校,必须考得最好才能对得起我们。”
确实有些时候看到孩子调皮贪玩的景象,内心总是非常的不满,这时候就会选择利用一些激将法去来打击孩子,让他们明白父母的艰辛才能更加的努力。
有些时候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是非常的不切合实际,甚至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
只是在心里有一种幻想,如果自己严厉的指出来,那么孩子就有可能成功。
确实经济压力大的情况之下,大部分父母将培养孩子当做是自己可以硬盘的方式,实际上只会对女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负面影响更为明显。
01
父母对于孩子期望过大是大部分父母的通病中国人比较讲究脸面,而大部分父母的脸面来源主要在于孩子是否优秀?如果你家孩子考试考的好,那么其他人会对你抱有羡慕的眼光。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自己对于孩子的期望可能就越来越大。第一次是全班第一,第二次是全校第一,第三次可能就是全县第一。
在这个过程之中,妈妈对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甚至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这种成就之后,内心就会产生焦虑的感觉。
不禁担心自家孩子如果没有考第一以后在其他比较重要考试的过程之中会怎么办?可是这样的期望真的对于孩子有利吗?
而通过一定的心理研究,我们发现所谓的过度的期望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最好的,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父母的心情。
02
父母利用这种所谓的期望给造成“焦虑”1)对于父母来说
利用激将法促使孩子优秀
当我们一味的去考虑孩子不断的进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把孩子当做是自己的附属品,因为我想让你努力,所以你必须努力;因为我想让你给我脸上装光,所以你必须要好好学习。
从这种话语体系当中,我们没有发现孩子自我的追求,而一直是父母在吆喝着孩子不断的优秀。
甚至在这个过程之中,一些父母想让孩子奋力的前进,也有可能想出激将法的方式。
通过打击侮辱孩子来促使他们心理上有一种激动兴奋的感觉,让他不断的进步,其实在这背后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
极度渴望孩子优秀
我希望让你考第一和我要让你考第一,这是两种话语,所蕴含的意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大部分的父母来说,可能更加偏向于后者,因为这是一种肯定的话语。
在父母投入更多教育资源之后,他们内心总是想象着自己孩子成为凤凰的一天,但实际上这种极度渴望孩子优秀的行为只会让父母更加的焦虑,担心自己付出没有回报,应该如何生存。
2)对于孩子来说
父母压力形成心理障碍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经常被父母催促去做自己内心不愿意尝试的事情,久而久之这种积怨已久的情况也会出现在身体上。
当父母表示我要你考第一的时候,他们内心的期待非常大。可是我们应该承认的是,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我总是幻想自己身上的优势,或者说去考虑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多么成功的人。
久而久之,如果有不成功的表现,这种心理压力就有可能成为一种阻碍,比较严重的就会转化成为焦虑。
03
父母的“焦虑”或许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灾难①孩子的情绪随父母变化
孩子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之中,由于性格环境或者其他方面的影响,孩子和父母还是非常相像的。
特别是情绪方面,如果你是一个比较容易焦虑的家长,那么孩子内心也会有这样的情绪。
实际上情绪是微妙的,而这种观察情绪的能力也是小时候孩子所特有的,那么孩子的情绪使父母变化过度的焦虑,只会让孩子更焦虑。
②孩子的学习兴趣会因为父母的焦虑而减少
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可能想到的不是更多的回报,而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是对于现在大部分的父母来说,只要付出就应该有回报。
孩子竟然有兴趣,那么他们就应该学习的有模有样,只是大部分的父母都高估了孩子的能力。过分的去强调兴趣,会让孩子内心有一种反叛心理。
③父母过度强调学习作用忽视孩子其他方面发展
高考是一座独木桥,每个人都应该自己去闯,这是大部分家长和孩子内心明白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习好像成为孩子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长大12年之内,孩子在不断的通过学习去证明自己。父母也是这样,只有孩子学习好才能获得认可。
久而久之,这种过分的强调学习作用,那么对于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就严重不足。
实际上对于父母来说,如果仅仅只是考虑孩子的成长,或者说在这种压力之下产生焦虑,那么对于孩子的影响就更为明显。
04
作为父母,适度的压力与焦虑才能促使孩子发展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人们总是和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代沟非常大,这确实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大部分父母并不愿意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他们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去解决问题。
而作为孩子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要和父母进行交流沟通。久而久之,这种焦虑感、内心的压迫感就更为明显。
如果父母想要去真实的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就应该选取时间从而和孩子愉快的交流,将这种焦虑感消散。
和孩子一起制定他们的目标父母总是以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孩子,但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有些事情自己也是无法完成的。
即使是制定目标也算是一纸空文,但是如果作为父母和孩子一起考虑目标的制定,并且来想象孩子是否能够完成,这就是应该需要存在的时间段。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焦虑,如果孩子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焦虑,父母愿意让孩子减少焦虑,那么这种成长才是最关键的。
不要试图去管控孩子的人生孩子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这是每一位父母应该清楚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也仅仅就是抚养提供条件等。
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管是小时候还是慢慢长大,成年都有自己生命的支配产业,就想要做什么事情决定的能力。
而作为父母一味的去考虑孩子应该做什么,甚至去管控他们的人生,安排他们的去向,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特别是当孩子出现无力情况的时候,父母更加焦虑,而父母要求过多的时候,孩子内心的想法也是一样的焦虑。
在一开始其实我们就应该清楚过度的管控孩子并不好。因为我们每个人只活于自己的世界之中,父母做父母应该做的提供生活条件。
孩子做自己想做的,好好学习,培养兴趣,那么这个生活之中就会减少很多的焦虑感。
05
★结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父母的焦虑是非常容易出现的。
特别是面对巨大压力以及自己本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之下,这种情绪就更为明显。
可是不管是要做什么,我们每一天都应该积极的去消散这些焦虑。
作为父母应该考虑的孩子本身的情况,作为孩子也应该试图去了解父母内心真实的想法。
期望孩子变得更加优秀,是每一位父母我都会选择做的。
实际上过多的期望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最好的,甚至有可能打击自信心。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以一颗平常心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过度的去关注孩子或者减少关注都会让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我们也相信只有顺其自然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一直因为焦虑。
适度的焦虑对于孩子来说才有作用,我们也希望大家可以考虑如何让孩子在家里的环境之中快乐的生活学习。
相关文章
- 孩子考试不是第一,父母别责怪,懂得“第十名现象”孩子发展更好
- 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 孩子缺乏独立意识父母有责任,懂得“狐狸法则”,孩子长大更优秀
- 孩子考试焦虑、怯场怎么办?背后4条隐藏原因,父母带孩子5招应对
- 父母支持孩子现在的梦想,孩子未来才更优秀
- 父母要相信孩子,才能发挥更多的潜能,孩子的优秀不是压迫来的
- 父母适当示弱,孩子容易更优秀,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 0-3岁孩子发育关键期,了解儿童敏感期,父母做到轻松养娃更优秀
- 中国式父母嫌带娃太累?那是不懂四种懒,“懒带”的孩子更优秀
- 中高考前父母比孩子还焦虑,连累孩子,怎么破?
- 入园焦虑症又来了?比起孩子,更焦虑的其实是父母
- 大数据告诉你:父母经常做这些事,培养出来的孩子成绩更优秀
- 如何提升孩子的执行力?父母们做到这3点,孩子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 强势的母亲会让孩子自卑,懂得示弱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更加优秀
- 想让孩子更优秀,父母须懂得“皮格马利翁”效应,走出教育误区
- 聪明的父母从不跟孩子“讲道理”,掌握适当的套路,孩子更优秀
- 优秀孩子的父母都有这三个特征,所谓起跑线其实取决于父母
- 优秀的孩子,父母都能抓住重点:别让逆商,成为孩子的硬伤
- 优秀的父母,从不跟孩子讲道理!为什么说讲道理是最无能的教育?
- 孩子上大学和室友关系不好,想要换宿舍、到校外住,父母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