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小时候,你被孤立过吗?做了父母,如何教孩子化解“同伴排斥”? 儿子被同学孤立,家长要怎么做

2022-03-11 21:52:37孕产
你小时候,有过被排斥的经历吗?上学时,被同学们孤立过吗?工作后,有过人际交往方面的烦恼吗?你善于处理朋友、同事间、上下级的关系吗?我自己就有过被排斥的经历,我猜很多人也都有过。不过这个话题还挺隐私的,要不是面对很亲近的朋友,你可能根本不愿意提起。
你小时候,有过被排斥的经历吗?上学时,被同学们孤立过吗?工作后,有过人际交往方面的烦恼吗?你善于处理朋友、同事间、上下级的关系吗?

我自己就有过被排斥的经历,我猜很多人也都有过。

不过这个话题还挺隐私的,要不是面对很亲近的朋友,你可能根本不愿意提起。

于是我在我的朋友圈里做了个小小的调查,问他们在小时候、上学时、工作后……有没有被排斥、被孤立的经历?

没想到大家对这个话题非常有共鸣,聊天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我把朋友们的回忆做了整理。

小时候,你被孤立过吗?做了父母,如何教孩子化解“同伴排斥”?

下面是我朋友们的故事:第一位:小尤 80后

Q: *你有过被人排斥的经历吗?*

记得我当时特别小,可能5岁吧。刚刚到外婆家一个小县城去住,进了一个学前班,我是中途进班的学生。

班里有个小朋友,他有个变形金刚,大家都一起来玩,但唯独不给我玩,特别嫌弃我。

后来我就下定决心:我以后一定要有一个变形金刚!

然后就真的有了,哈哈哈哈!

但到了三年级,我又转学了,这回转回了省会城市,又被孤立了。

Q: *你觉得这次被孤立最主要的原因是?*

可能是因为我从外地回来,有点口音吧。他们就背地里嘲笑我有口音,不和我玩什么。

Q: *这段时间有多久?后来怎么交到朋友的?*

具体我不记得了,好像也不是很久,因为我很快就把口音改回来了。

怎么交到朋友的?就是好好学习,成绩提高了,然后上课的时候多举手回答问题。

最先交到的朋友应该是我的同桌,因为天天坐在一起,容易了解。

我小时候特别惨,老是搬家、转学,就总是被孤立、融入、然后又转学。

Q: *看起来你的融入能力很强啊!怎么做到的?*

可能是因为我比较要强、脸皮厚、不服输?我就不信了,我就要想办法融入!

儿子被同学孤立,家长要怎么做

第二位:饺子哥 70后

Q: *有过被人排斥的经历吗?*

有。我初中的时候,学习不错,还是一个很有原则的班长,跟老师是一边的,于是班里同学就不怎么喜欢我了。

有一次,班里有几个同学喊我去一个同学家玩,说谁谁谁都在。结果我跑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原来他们是骗我去给这个同学补课的。

我当时知道自己被整了,心里很不爽。

Q: *那你去报复整你的同学没?之后怎么面对他们的?*

我之后也没去找那些整我的同学的麻烦。你问我怎么面对他们?不记得了,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我也没想过要去讨好他们,就不理他们。

反正还有一些成绩好、人品好、不调皮的同学跟我玩得不错,所以我不算特别孤立无援吧。只是偶尔还是会发生一些整我的事情。

我后来和初中同学关系都不是很好,毕业后联系也很少,但和高中同学的关系就比较好。

Q: *为什么和高中同学关系更好?*

可能因为高中同学更志同道合吧。我后来考上了重点高中,学习的氛围就和初中不一样了,同学们成绩都不错,以后肯定也是要走考大学、工作的路子,大家要走的道路都比较相似了,自然关系也更好一些。

Q: *你做过孤立别人的事情吗?*

虽然我自己被排斥过,但我好像也干过一件欺负别人的事情。

就是高中时,我也有一些关系好的同学和圈子了。

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感觉他有点讨好型,有几个人会去欺负他,比如体育课站队的时候,有个男生从后面踢了他一脚,在我们看来是很狠的一脚,还以为他要发火了,结果他转过身来对踢他的那个男生说:“好飞脚!”我们就无语的笑了。

就觉得这个男生没有骨气,不仅不反抗那些欺负他的人,还和那些人成为朋友,像是人家小跟班的一样,所以我们也有点看不上他,经常开他的玩笑。

有一次,晚上在操场玩红灯绿灯不许动,我们就想办法让他变成被蒙眼来抓人的那个,然后我们就悄悄的全部跑了,留他一个人在操场上还在那里找人。

虽然整他这件事我不是发起者,但不得不承认,我当时也参与得不亦乐乎。

Q: *你后来良心发现了没?*

我们这样肯定是不对的。当时我们也没有做得太过分,后来还是回去找他了,没有完全把他丢在那里。

Q: *你觉得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排斥?*

我自己觉得,主动示弱主动讨好的,就更容易被别人刷底线。既然被别人狠狠踢一脚都没有生气,其他人就会觉得怎么对他都没有关系。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值得说一下,我从小就胖,从小就会被人嘲笑。有一段时间,我走在街上总觉得别人在议论我。家里的亲戚们也会拿我的体型开玩笑。后来我就发展出了自嘲幽默的个性,应该是一种防御机制吧,你们笑我,我先笑自己,你们就没辙了,就不好玩儿了,就不会继续了吧。效果还蛮好。

我觉得我发展出这种防御机制,应该还是和家里的教育有关,从小家里还是教育我要成为优秀的人,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这个大概是最后的支撑。

儿子被同学孤立,家长要怎么做

第三位、一凡 90后

Q: *有过被人排斥的经历吗?*

我自己还好,但我同学有过。

我高中时,班里有群男生很奇怪,特别喜欢评论女生的长相,还一起嘲笑长得不好看的女生。

班里有个女生个子高高瘦瘦,颧骨有点高,可能长相确实不是漂亮型的。这帮男生就会在教室里指着这个女生说她丑 是她是恐龙 说她出来吓人吓鬼之类的。

Q: *这么过分?这个女生这么受得了?*

还好这个女生很坚强,丝毫不畏惧,跟这群男生对骂。

Q: *后来这个女生怎么样了?*

她一直个性蛮强的,活得挺自我的,她毕业后开始学着打扮自己,本来身材就高高瘦瘦,条件其实很好,现在漂亮很多,活得也很洒脱。

其实我很佩服她,那种攻击要是发生在我身上,我是顶不住的。

Q: *她真棒,换了别人不一定能做到。*

确实,我班里还有一个女生,是我同桌,她就被影响得很严重。这个事情,说起来我也有一点责任。

一开始我自己很担心,因为我觉得我也长得不好看,怕哪天火会烧到我身上,于是有一天,我就把我的担心和同桌讲了。

我同桌长得挺可爱的,那些男生之前也没招惹过她。

但没想到她听我说了以后,也开始有这种恐惧。

没过多久我同桌就开始有点神神叨叨的了。上课下课都会跟我说 她听到有人在议论她,其实根本没有。

再后来情况越来越不好,她开始说奇怪的话,做奇怪的举动。

其实到这里,我还不能说是那些男生的错,毕竟他们虽然讨厌,但还没真的招惹过她。也许是我同桌自己身心出了问题。

但是,那些男生之前虽然不招惹她,现在一看她的言谈举止都奇怪起来,就开始招惹她了,她也就越来越严重,后来退学了。

我很内疚,要不是我忍不住和她说了我的担心,她也许不会那样。

朋友们的故事讲完了,也许你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

儿子被同学孤立,家长要怎么做

可能有人觉得,被排斥、被拒绝,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一点儿拒绝都接受不了,难免也太“玻璃心”了。

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

确实,并不是所有的拒绝和排斥都不能接受。

比如,因为自己球技、体能都不够好,学校选篮球队员的时候被拒绝加入了,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如果是因为说话口音、长相特点、家庭出身等原因被排斥和拒绝,却不是一件值得包容的事情。

我们可以、并且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对他人友善和宽容,但在日常生活中,同伴排斥,是儿童社交互动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许我们每一位普通的父母,没法插手别人家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我们可以尽力教育自己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做得更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那么容易被同龄人拒绝、被同龄人排斥。

关于“被拒绝”儿童的研究

由于被拒绝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痛苦,因此心理学研究者也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试图弄清楚为什么某些孩子容易被拒绝。比如:

大约有50%的男孩子,是因为太过好斗而被小伙伴拒绝的。他们比其他男孩子更喜欢打架,更具破坏性和争论性;另外,还有13%—20%的男孩,是因为害羞、退缩的个性而容易被排斥。还有一些孩子在社交上显得很尴尬,他们做出奇怪的、破坏性、不成熟的行为,让同龄人觉得对自己不利。和男孩相比,容易被拒绝的女孩倾向于更专横、表达更多的消极情绪,谈论更多违反规则的事情,解决冲突的技能比较差。

被拒绝会导致孩子出现更糟糕的情况,从而遭到更多的拒绝。

当然,这些情况属于极端容易被排斥的,多数孩子并没有这么严重的问题。

可是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个时候尝到到被排斥的苦头。

是什么行为,推远了朋友?

如果你的孩子在某个时间段,和小伙伴的相处比较困难,那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是否有些孩子并没意识到的不好的行为,把他的朋友们推开了?

比如下面这些常见的状况:

1、不好笑的玩笑

每个人都喜欢幽默,会玩、会讲笑话、风趣幽默的人通常都很受欢迎。

但是,幽默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幽默需要对他人的期望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当某些幽默地尝试落空,甚至伤害到别人,这就一点儿都不好笑了,甚至让别人觉得很烦。

年幼的孩子很难掌握到幽默的精妙,开玩笑也不一定能把握好程度,所以孩子们最好尝试友善,而不是有趣。

相比教孩子们伶牙俐齿,不如教孩子表达善意。

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和孩子公开讨论“给予”,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给予”。

比如,几块钱,可以做什么,可以对有需要的人产生多大的影响。

然后,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一些有影响力的慈善机构,它们在帮助哪些人?捐赠方式是什么?孩子想把节省下来的零用钱捐赠出去,应该怎么做?

或者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些具体的帮助他人的方式,比如,身边有小朋友生病了,没来幼儿园,他现在最需要什么?我们可以如何帮助他?

2、忽略了“停止”信号

每个人都会犯错,这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要我们一发现自己的错误,就及时停止、改正,通常不会有多严重的后果。

可是年幼的孩子容易忽略他人的反应。

比如大家都很疲倦了,孩子还在滔滔不绝地说话;

比如阿姨已经很忙,明确地请孩子等一等,孩子还拉着阿姨要一起玩。

这时候,爸爸妈妈可能需要帮助孩子识别“停止”的信号。这些信号可能是语言的,也可能是非语言的。比如眼神、表情。

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一些关于感受的身体反应,这也是应该让孩子了解的常识。比如:

儿子被同学孤立,家长要怎么做

当人们害羞时,会脸红;

当人们沮丧时,会垂头丧气;

当人们生气时,会瞪大眼睛、高声说话……

为了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借助绘本、照片、图片,或在陪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让孩子更方便、直观地看到各种情绪反应。比如:

“小浣熊舍不得妈妈,伤心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苏菲的玩具被妹妹弄坏了,苏菲气得脸都红了!”

儿子被同学孤立,家长要怎么做

3、处理不好游戏中的“得”与“失”

对于孩子来说,和小伙伴玩游戏是社交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孩子通常很难应付得失。

如果一个孩子隐隐地感觉情况对自己不利了,他很可能会争吵、作弊、耍赖、生气、沮丧……这就大大地扫了其他孩子的兴,以后越来越不爱和他玩了。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点“输不起”,那我们需要帮助他增强承受失去的能力。

上个星期朋友们带着孩子来我家聚会,我们一起玩Switch的体感游戏。

有位爸爸和自己3岁的女儿玩,一点儿都不带让的,凭实力战胜了女儿。小姑娘瘪嘴就要哭。

其他朋友就想劝他哄哄女儿,稍微让让。

结果这位爸爸确实哄了,他是这样哄的:

“太好玩咯!爸爸还要玩,你还玩不玩?”

可能游戏太好玩了,小姑娘忍不住含泪点头。于是她爸爸说:

“那我们再来哈,输了不许哭哈,玩游戏嘛,输了赢了都好玩!你要是哭了,爸爸就带你去旁边哭,换其他叔叔来玩哈。”

然后父女俩又拼尽全力地“杀”了一盘!玩得非常尽兴,哈哈哈的笑声差点掀了房顶。虽然最后小姑娘又输了,但这回没哭,还哈哈笑着:“再来!”

其实就在这样一次次的陪伴玩耍当中,让孩子明白了:

我们不一定总能赢得比赛,输赢是暂时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陪伙伴玩耍来收获无穷的乐趣。

4、爱吹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很优秀,都想给别人留下特别的好印象,孩子也不例外。于是和同龄人交往时,有意无意地想表现得“我比你更好”!

但事实上,这样很难交到好朋友。

有研究显示,人们更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如果希望和别人交朋友,那我们应该设法寻求彼此的共同点,而不是试图表现自己比对方优秀。

所以,我们需要帮孩子找到一些能够发现或创造和同伴有共同事物、兴趣、经历的方法。比如和小伙伴一起郊游过,和小伙伴一起玩过球……共同的经历更有助于加深彼此间的友谊。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多注意对方身上的优点,而不是多注意别人的缺点。

讲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流传很久的、颇具启发的故事:

1943年,徐复观时任陆军少将,读到了熊十力独创的新儒家哲学体系“新唯识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遂萌发了从师之意。

徐复观便试着写了一封信,表示了仰慕之情。不几天,熊十力便给他回了信,却是批评徐复观来信字迹潦草,诚意不足。徐复观立即去信道歉。

经过几次通信后,熊十力约徐复观来书院面谈。

徐复观向熊十力请教该读点什么书,熊十力向他推荐了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徐复观说这本书早已读过了。熊十力面露不悦之色,说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

过了一段时间,徐复观再见熊十力,报告《读通鉴论》已经读完。熊十力让他谈谈心得,徐复观就谈了许多对王夫之的批评。

熊十力还未听完就开始破口大骂: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

多年后,徐复观回忆到: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一切聪明自负、觉得没有什么书值得去读的人,一定是以小聪明耽误一生的人。

和朋友交往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觉得自己什么都要比别人好,从而忽视朋友身上的优点,如何能真正收获友谊?

成为受欢迎的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别说是孩子了,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注重的自我修养。

一点点修正自己身上令人反感的行为,也许不会立即见效,但这无疑是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一步。

有这样一个关于儿童行为的研究:

研究人员跟随了一群在幼儿园时被同龄人拒绝的男孩子5年,直到他们小学毕业,大多数男孩子因为改变了自己爱打架、高侵略性的行为,而变得不再被同龄人拒绝。

这肯定算一个好消息吧?至少让我们知道:

改变是绝对可能的,只是有时候需要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