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不知道该学点啥?豆瓣8.8分经典,看完这3本育儿书足够用了 教育孩子的书籍有哪些最值得看
2019年即将过去,头条君号召作者给大家推荐一年来最认可的书,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推荐三本育儿方面的书籍。
很多有责任心的父母都有一个心结,一方面,希望自己通过书籍能够学到实用的育儿知识,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给出更专业的引领和陪伴;另一方面,现在的育儿类书籍又汗牛充栋,再加上其中质量良莠不齐,让很多家长在选书时都感到头疼。
任何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越来越细分,也越来越复杂,但是其基础或者说骨架往往只是那几个奠基性的理论就能说清楚。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籍就是育儿领域这座大厦的几根顶梁柱,豆瓣评分全部高达8.8分。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的那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 就觉得太可怕了”,这几本书就是能让你透过迷雾,顺利通过考试的经典参考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让父母走进孩子内心的书。实事求是的说,在亲子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中,绝大部分都是源于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内心。
对待小朋友,父母的态度往往和今年的霸道总裁黄晓明类似,“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而《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就是一本教我们如何认识孩子感觉,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书。
作者海姆·G·吉诺特是美国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在心理治疗中,吉诺特博士发现,尽管心理咨询师也许能够治愈孩子的心理疾病,但是只有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于是他发起了父母教育和指导小组,帮助父母学习如何以更关心、更有效的方式对待孩子,如何了解自己的感受并能够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本书就是作者将长期的治疗和指导小组的经验总结成书。书中不仅有科学的育儿理论,也伴随着各种详实的案例,给读者创造出一个贴近生活、易于模仿和操作的阅读空间。所以,书籍一经出版就风靡世界,目前已被翻译成31种语言,被称为彻底改变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巨著。
书中重点对如何运用语言和孩子说话,以及一些错误的做法给出了详细的论述。
比如在交流的密码这一章中,吉诺特指出,孩子的问题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心、烦恼、愤怒、失望和伤心。
如果你的孩子在第一次参观幼儿园时问你,“妈妈,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你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吗?
如果你急着纠正她不要诋毁别的小朋友的作品,那就大错特错了。
她的真实意思是,如果一个女孩画画不好看,她会受到什么待遇呢?
因此,这时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在这里,不用非要画得漂亮,只要自己喜欢,多简单的画都可以。”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他们其实很难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需要父母能够学会倾听语言背后的含义。
书中还列举了很多父母常犯的错误。比如恐吓、贿赂、许诺、挖苦、权力、谎言、粗鲁等等很多例子。
像是孩子撒谎,你该怎么对待呢?
父母不应该问那些我们已经知道的答案。如果你明明知道孩子打碎了杯子,就不要再问孩子是谁打碎了杯子。孩子撒谎的真实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被允许说出真相。
孩子很清楚,说真话意味着受到惩罚。对谎言的理智处理方法应该是对它真实的意图表示理解,而不是指责说谎的人。
我们不能激发孩子防御性的撒谎,也不要刻意制造机会让孩子撒谎。
这本书除了重点介绍如何理解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也对一些育儿的热点和常见问题给出了答案。
像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何为孩子定纪律、如何正确对待兄弟姐妹的嫉妒、孩子的一些常见焦虑的来源,甚至对性教育都有很深刻的见解。
最后举个世纪性难题做例子。如果孩子问你“我是从哪里来的?”该该怎么回答呢?
在两性教育中,原则是父母不能教的太多太快,回答孩子涉及到性的问题,虽然也需要坦诚回答,但是没必要把回答变成妇产科的课程。
简单地说,就是问多少答多少,别自寻死路主动引申。
这不仅是为了避免自己尴尬,也要为了避免引导过度让孩子早熟。
回到那个问题,如果是很小的孩子,就告诉他“你是从妈妈身体中长出来的”;如果孩子继续问具体的地方,再告诉他是“子宫”。
有问才有答。
再增加点难度,如果孩子问“爸爸和妈妈是怎么生的我呢?”
还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问题的深度去回答。
可以这样说:“当爸爸妈妈想要一个宝宝时,爸爸会拿出一个精子细胞,妈妈会拿出一个卵子细胞,他们一结合就有了宝宝。”
如果孩子非跟你死磕,继续问:“那精子是怎么到达妈妈的卵子的呢?”
可以说:“精子从爸爸的阴茎里流出来,进入妈妈的阴道。”
不要再解释什么是阴道和阴茎了。除非孩子继续问。
终极难度:假如孩子要具体看看怎么办?
可以以隐私为理由,选择借助图书、动画来给孩子讲解。
第一本书就介绍到这。
《正面管教》凡是对怎样管孩子有点了解的人估计都知道,当今的育儿圈政治正确的思想是不能打孩子。
从传统的“棍棒出孝子”到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理念的转变就来源于这本大名鼎鼎的《正面管教》。
所以,不管你认不认可这种理念,你都需要了解一下它的内容,也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该书的作者简·尼尔森,同样是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心理治疗师。同时,她还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祖母,2013年还到过北京、上海和深圳来演讲。
《正面管教》一书的主旨一句话就能讲清楚:管教孩子既不能惩罚,也不能骄纵,要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去面对。
和善是指态度要友好,坚定是指原则不能动摇。总之就是一句话,我可以好好跟你说话,但是好好说话并不代表我好说话。
在书中,尼尔森同样借助于学习小组中的大量真实案例,详细论述了家长为什么必须要采用这种管教孩子的方式,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并给出了很多可操作的应对方法。
最讨人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丧失信心后,往往会追求4种错误的目标: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
比如:
不做作业可能是寻求关注,希望你能来看看他;
也可能是显示权力,让你觉得制服不了他;
还可能是报复,你觉得成绩比我更重要,这让我很伤心,我要报复你;
最后也可能是自暴自弃,孩子觉得真的无能为力了。
归根结底,这些错误的目标都是孩子为了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导致的,之所以讨厌,只是孩子采取了错误的争取方式而已。
因此,如果只是强调就事论事的惩罚,孩子并不会意识到这些背后的错误观念。重建孩子的信心和信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孩子的信心并非如大人一样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自己的感觉之上,这就是要和善管教孩子的主要原因。
一个荒唐的概念——若想让孩子变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到更糟大多数成年人都会认为,让孩子回屋反省,是为了让他感受痛苦。
“到你自己屋里去,好好想想你都做了些什么?”
这句话的语气不用标重音估计大家也都知道该怎么读,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是“你得回屋去痛苦。”
事实上,孩子只有在心情平静、愉快的时候,才能真正反省自己,并寻求解决和改正的方法。在恐惧、忧虑的状态下,孩子内心只会想着如何应付暴躁的家长,哪有什么心思真的去回想事情呢。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看看书、玩玩玩具、听听音乐或者是睡一觉,等心情好了再和孩子一起来解决他犯的错误。
当然,作者也强调,这种做法不是在奖励不良行为,而是要教会孩子,在生气时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鼓励才是改善不良行为最强的激励因素。
《魔法岁月》这本书的书名乍一看有点儿像哈利·波特一样的小说,其实“魔法岁月”是指童年的早期阶段。
书名的副标题为: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介绍0~6岁孩子的人格发展、剖析孩子的精神世界为主,从儿童发展规律和社会文化习惯入手,总结出养育孩子的原则。
作者塞尔玛·弗雷伯格是美国研究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先驱者,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本书同样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美国畅销50年,被称为影响三代妈妈的育儿圣经。
因为出于精神分析专家之手,全书理论性很强,对一些流传已久的育儿谬误进行了抨击,也对儿童自律、性教育、亲子关系有着专业的解析。适用于喜欢理论,喜欢知其然也想知道其所以然的父母。
全书把童年分成三个阶段:0~18个月;18个月~3岁;3岁~6岁。
作者先是介绍了每个阶段孩子人格的发展特点,然后又探讨了本阶段将遇到的实际问题。
作者的基本观点明确:在讨论管教孩子的原则和方法时,不能脱离孩子具体的发展阶段。
比如,在宝宝按需喂养还是按时喂养这个问题上,作者就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西方国家兴起了“按时喂养”的育儿理念。
因为通过观察发现,第一个月里,婴儿平均会每4个小时醒来吃东西。同时,当时的心理学也假设为,宝宝一出生,性格就开始形成,有规律的喂养会为孩子日后的自控和坚强打下基础。
当时一个好妈妈的标准就是当孩子想要吃奶哭闹时,并不去关注孩子,如果父母敢向孩子的胃妥协,那就是在溺爱孩子,甚至会导致孩子性格扭曲。
可是这种按时吃奶的做法,最终却引发了始料未及的结果。
几年之后,这种家庭的孩子总会在餐桌上出现各种问题,而且在儿科医院,孩子的吃饭问题也始终位列前茅,被压抑的本能开始反弹。
更为讽刺的是,那些没有经过特别训练,自然过渡到两三个月的婴儿,也会形成大约4个小时吃奶的习惯。
塞尔玛借此指出,刚刚出生的婴儿还没有形成能够延迟饥饿感或抑制胃口的心理能力。
婴儿一旦感到饥饿,他一刻也等不了,这种冲动是生物学上保证个体生存的强力设置。也就是说,婴儿既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也完全控制不了这种冲动。
书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是宝宝哭了该不该抱?排便需要刻意训练不?孩子的自控力弱点在哪?如何满足孩子对性的好奇?孩子的良知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等等,论述都很精彩。
最让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对于育儿理论像流行时装一样今天倡导这样,明天倡导那样这个问题,塞尔玛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她认为,一个理论的好坏,应该严格考虑是否严谨地考虑了婴儿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以及它们是否通过了实践的检验。
书中的理论也都是秉持这个原则,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用塞尔玛的话说,婴幼儿的养育还会出现新风尚吗?只要不忽视大量有关婴幼儿发展的科学信息,除非地球上出现了一种新型婴儿,否则这些方法就不会有大幅度的修改。
以上,是为大家推荐的三本经典之作。中国人学习讲究道和术的区别。育儿知识和理念复杂庞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时间详细学习,这三本书能够为你迅速搭建理论框架,于是具体问题的方法还需要学习,但掌握了书中的原理,在信息过载的育儿海洋中,你一定会拥有自己的定海神针。
ps:《魔法岁月》的链接没找到,大家只能自己辛苦一下去购买了。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32 购买关于我,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亲子教育研究会成员,读书达人,不吹不黑,只讲真话。
关注我,定期介绍育儿书籍,精选最新教育理念,分享真实育儿经验。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带孩子去图书馆,这5个理由足够充分!家长必看
- 合适的辅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基石,育儿妈妈分享3款营养辅食
- 比尔盖茨的育儿枕边书:《用爱和逻辑养育孩子》
- 读再多的育儿书,也无助于培养出大格局的孩子
- 书单丨绘本奥斯卡9月好书榜:孩子童年有限,只读经典好书
- 养孩子不能纯粹地依靠理论,正确认识理论的作用,才是育儿是关键
- 养孩子没有回头路可走,这是一篇让你的育儿生活充满活力的文章
- 养孩子父母要了解这几件事,才能端正育儿心态,让孩子健康成长
- 养成健康育儿观念很重要,年轻夫妻应与老人协商,别害了孩子
- 养育孩子要不要学习育儿指南?
- 孩子到底该不该上幼儿园,育儿专家告诉你如何养出智慧儿童
- 孩子多大读经典书合适?
- 育儿专家也有育儿困惑 钱儿爸钱儿妈:养孩子该怎样就怎样
- 育儿专家讲述如何培养成功的孩子--Julie Lythcott-Haims
- 育儿专家:别老想培养一个懂事的孩子,孩子“假懂事”未必是好事
- 育儿分享 | 你对孩子的表扬是毒药还是力量?
- 育儿分享丨诺如病毒又双叒叕来了,请这样保护孩子
- 育儿分歧:我想让孩子爸按我的方式高质量陪娃,可是他不愿意
- 育儿干货 | 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专家推荐父母做这三件事
- 育儿心理学:0~1岁的孩子,养育重点,是预防“口欲期固结”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