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管、奶奶护”,隔代亲并不可怕,是双重标准毁了孩子 妈妈管孩子奶奶护孩子的后果
在三世同堂的家庭里,父母是一代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是一代人,两代人经历了不同的文化发展,在对第三代的教养问题上难免产生分歧,那么在三世同堂的家庭里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对于许多年轻父母而言,因为家庭经济等原因都会选择请老人帮忙照顾孩子,而自己选择重返职场,所以网络上就流传出“妈妈生,外婆养,爸爸回家就上网,外公天天菜市场,爷爷奶奶来欣赏。”的调侃。老人和父母的教育侧重点是不同的,有些“聪明”的孩子就会利用这种矛盾从中“得利”。
小C是一位产后重返职场的宝妈,孩子可谓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的,但是让人头疼的是奶奶对孩子非常溺爱,而小C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最近又发现孩子在耍“小心思”,其对此非常苦恼。
孩子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小C认为这样做对孩子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求孩子必须写完作业在看电视,孩子不服反驳道“奶奶同意我这么做的。”为此小C开始和婆婆沟通,婆婆听了之后虽然满口答应,但每当小C不在家时,婆婆常常因架不住孩子的诉苦,也就默许了孩子的行为,反过来帮着孩子“防”着小C。
小C认为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所以要求孩子上学时要自己背书包,奶奶虽然明面上支持,但是每次送孩子上学时,常常因担心孩子被书包压得长不高,所以总是偷偷帮孩子背书包。
小C明白婆婆的苦心,但是孩子却利用这一点,在犯错误时总把奶奶搬出来充当“保护神”以此来躲避惩罚。而相比与严格小C,孩子也更喜欢“保护”他的奶奶。而小C则担心孩子会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气,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而婆婆的态度着实让人无可奈何。
在中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出现,妈妈管,奶奶护的局面,所以孩子往往表现出与爷爷奶奶更亲近的一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隔代亲”。同时孩子俨然已经陷入了两代人双重教育标准的误区。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当教育出现双重标准时,哪边对我更有利我就听谁的,当一方发难时,就把一方拿出来当“挡箭牌”,这样两边都拿我没办法。如果让孩子的家庭教育长期处在这种尴尬的局面,这势必会助长孩子的惰性心理,毁了孩子的积极性。
01隔代亲,是好是坏?有一种感情叫做“隔代亲”,老人们过了半辈子的苦日子,所以他们总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隔代亲,真的很亲!
一位网友分享,外婆扒着车门计算着外孙还能回来几次的视屏火了,这位外婆的一言一行不禁让人泪目。
外婆掰着手指说:“今年我已经85岁了,你一年回来两次,如果我还能再活5年,那我还能见你10次”
听到这里,许多人的泪水瞬间便止不住地流下来,是啊!老人年龄这么大了,我们可能已经见不到她几次了。
在记忆的最深处,每每想到爷爷奶奶想尽办法的袒护我,虽然他们不善言辞,让我一直做个小孩,他们偷偷偏袒着我、爱着我,这种感觉真的暖心。
还记得2019年《啥是佩奇》中的大爷吗?虽然是一则宣传短片,但是其所传播的正能量瞬间戳中泪点,留守老人为了给宝贝孙子准备新年礼物,展开了一些列的问询:啥是佩奇?
有网友评论:养大了孩子,衰老了自己。拼尽全力送孩子翱翔,再用余生等孩子回家……他们的爱就像那个“硬核鼓风机佩奇”,很笨拙,却也很真诚……
是啊,现在许多人已经为人父母了,爸爸妈妈诱惑孙子们回家的电话好像还在耳边回旋——“小宝贝,放假了到奶奶家来好不好,我装了WiFi ……”
02“双重标准”有哪些隐患?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中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这也使隔代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不能回避的话题。
隔代教育引发的家庭矛盾在不断增加,归根结底,父母认为老人太溺爱,老人认为不应对孩子过于严厉。
李女士的家庭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李女士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级了,她就抱怨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李女士说:“孩子做错事,老人总是想尽办法袒护;作业没完成,就让孩子休息;孩子自己的事情都被老人们包揽过去了。”
而老人却不这么认为,老人说:“孩子平时上完课,还要去补习班、兴趣班,本来压力就很大,还对孩子要求这么严苛,我们帮孩子分担一下有什么错?”
据调查,当孩子哭闹时,67.1%老人都采取依顺式的宠哄为主。如孙辈考试取得好成绩时,81%的祖辈老人给钱给物。
老人们有更深厚的人生阅历,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及耐心,然而“隔代教育”屡遭质疑还是因为老人们“只亲不教”现象。老人的育儿方式,更偏向于“养”,从而忽略了“教”,老人们过度的袒护和年轻父母的严厉要求仿佛给孩子制定了双重标准,这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可以想象,当孩子面对对自己百依百顺的爷爷奶奶,和整天督促自己写作业、不让自己吃零食、催促自己收拾房间的爸爸妈妈相比,孩子会更喜欢谁呢?
所以长期处于这种家庭环境的孩子容易对父母造成疏远,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只教不亲”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03如何与老人达成共识避免“双重标准”现象当双方教育发生分歧时,有些年轻的父母开始指责老人:“思想观念陈旧,不适合现代教育。”而老人听到这话往往会没觉得面子,所以老人往往对孩子说:“别听你妈妈的,有奶奶在这呢!”往往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些父母认为自己说的并没有错,然而我认为这种做法其实是对老人极不尊重,因为你在质疑老人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
教育的权威性在孩子心中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孩子不听话,甚至不尊重父母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父母丢失了教育的权威性(孩子对父母的做法产生质疑,从而叛逆)。当众质疑老人的权威性就仿佛在告诉孩子:“你奶奶已经过时了,你别听她的,同时也意味着你也可以不尊重她。”
老人听到这样的话,他能答应吗?所以她开始转过来质疑父母的权威性:“别听你妈妈的”,这种互相质疑对方的权威性行为并不可取。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学会尊重老人的生活观念,比如在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家务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这样向孩子表达:“你奶奶在很小的时候就帮助家里干农活了,吃苦耐劳、勤勤恳恳,你应该向奶奶学习,自己整理家务。”请问,老人还有什么理由袒护孩子?
最后大家应该明确,不管是达成共识,还是解决冲突点,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进行,避免孩子受到双重标准的伤害。
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老人本没有义务帮助我们照看孩子,他们放弃了自己悠闲的晚年生活,照顾孩子吃饱穿暖,这已然是对我们最大程度的帮助了,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而不是反复抱怨这各种不满,其实只要不是溺爱孩子,宠一点孩子又有何妨。
本文由杏璞育儿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相关文章
- 双重标准的妈妈,惩罚孩子,却不惩罚自己
- 孩子到底和谁最亲?看他的3个评判标准就知道,妈妈不一定是第一
- 孩子性格受母亲影响最大,这3种妈妈是最“可怕”的
- “隔代亲”到底有多可怕?网友:只要孩子一哭,他爸准挨揍
- 【教子】孩子性格受母亲影响最大,这3种妈妈是最“可怕”的!
- 奶奶为何总想取代孩子妈妈的位置?心理专家分析:代偿性情感
- 奶奶和妈妈带孩子的区别,差的不只是外表,妈妈们要注意了
- 奶奶带与妈妈带的孩子,10年后差距明显,父母要重视了
- 奶奶说孩子抓住“福气”,医生却说不要相信,妈妈的举动救了孩子
- 奶奶越位,爸爸缺位,妈妈错位的家庭,孩子能撑多久?
- 妈妈离世后,孩子每天抱着玩具熊发呆,奶奶的话让爸爸泪流满面
- 孩子一岁多还不会叫“妈妈”,家长急了,奶奶:没“剪舌”的缘故
- 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五天,被奶奶扛着进教室,一旁的妈妈笑喷了
- 孩子为达目的撒泼打滚,奶奶心疼妥协,妈妈让他哭,结果区别大
- 孩子出现只要奶奶,不要妈妈的行为怎么办,父母要注意
- 孩子更爱奶奶,妈妈很受伤:怎么才能让孩子多爱我一点?
- 孩子朝奶奶“翻白眼”,妈妈出手教训,孩子委屈:我没有
- 2岁孩子喜欢吃猫饭,妈妈很欣慰吃光光,奶奶说这么吃不好
- 3岁孩子:“奶奶,你怎么总来我家吃饭”,妈妈的话让老人泪目
- 5岁女孩硬拽妈妈头发,只因没给孩子买饮料,奶奶的做法太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