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告诉妈妈自己多次想自杀,离婚后的养育从正视情绪感受开始
小杰妈妈打电话来,向我求助孩子的问题,因为孩子告诉她,曾经有很多次都想要自杀,她听完孩子的诉说后表面很镇定的讨论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有过多少次这样的想法,其实恐惧已经在心里翻天覆地。
小杰今年13岁了,在他5岁时父母就离婚了,小杰跟了爸爸,爸爸后来再婚,后妈还带了个妹妹加入了家庭,小杰和后妈的相处并不融洽,小杰妈妈独自生活,会定期和孩子相聚。
离婚时,小杰的爸爸非常坚定的要求孩子的抚养权必须归他,他视儿子为自己的命根子,所以对孩子还是比较疼爱。
和许多离异的家庭的父母一样,小杰的父母在离婚后,对孩子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对于自己婚姻的失败也有着深深的愤怒,他们会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例如都是因为你爸如何如何,所以我们才会离婚的。
但是他们从来都不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去引导孩子表达他的感受,他们觉得应该把孩子的感受保护起来,害怕提起会让让孩子更伤心难过,他们把感受当成是一个危险的定时炸弹,认为只要不要拉保险栓,炸弹就不会爆炸。
孩子们是通过观察自己的父母来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感受的。
对于所有的父母——尤其是单亲父母来说,学会识别并处理一个孩子的感受,是处理孩子行为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单亲家庭的正面管教》
情绪本身是没有错的,问题在于如何正确的处理情绪小杰的父母在离婚后感到愤怒、困惑、对未来也很迷茫,但是他们会把这种情绪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或者通过坏的方式去宣泄自己的情绪。
就像踢猫效应,被老板批评的老板回家看自己的儿子不顺眼,臭骂了儿子,儿子又把火发到猫身上,猫在马路上乱窜让火车又把孩子给撞了。
小杰的父母觉得孩子在这几年里表现得很懂事,因为孩子从来没有特别情绪化的表现,直到孩子因为父亲限制玩游戏而情绪爆发,直到孩子对妈妈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隐藏起来的东西一直存在,定时炸弹不管你拉不拉栓它都是要爆炸的,只有拆掉才能解决隐患。
有多少孩子直到做出傻事都没有向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用一种最极端的方式去宣泄和解决。
孩子摔倒了,父母不要说别哭,你要勇敢,孩子难过伤心时,父母不要用一些大道理去说教,我们要做的是去认同孩子的感受,具有同理心的引导孩子把它表达出来,并用恰当的方式去处理它。
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首先,离异家庭的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可以用恰当的语言和孩子讨论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比如,爸爸妈妈不能在一起生活,我很难过,我知道你也觉得很难过,心里感到很害怕,是么的?
当孩子不愿意说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画画,用图画和色彩来表达。
暂停,不仅是孩子,它同样适用于成年人,它来源于掌中大脑的理论,人在情绪发生的时候说话做事都是在理智之外的。
引导孩子正确处理自己的感受,前提是在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情况下,可以和朋友诉说,可以告诉父母,可以去跑步,可以写日记,可以在没人的地方大声叫出来。
引导孩子去觉察自己有愤怒、悲伤的情绪时自己身体的变化,觉察本身对于情绪的处理就有着不可思议的功效。
你知道吗?当孩子能够向你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你能够去认同和理解,对孩子的健康心理成长以及行为的正向发展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妈妈,我有个伤心事想告诉你……——如何应对孩子的主动求助
- 孩子想法比较简单,孩子有自己的内心感受,妈妈要学会善解人意
- “妈妈,小朋友不跟我玩。”孩子想要交到朋友,要有这些情绪能力
- “妈妈,我不想练琴”:请告诉孩子,学琴上吃的苦,一辈子受补
- 养育一个孩子有多辛苦?去看看妈妈的手吧
- 妈妈用一杯奶茶,告诉孩子一个道理,有教养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 妈妈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妈妈不开心,孩子回家都不敢笑
- 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杜绝吼叫创伤,戒吼策略学起来
- 妈妈的情绪,是孩子看世界的镜子!
- 妈妈:“有什么好哭的”压抑孩子愤怒情绪,是你最大的失职
- 孩子不愿意表达,家长要学会接纳他的情绪,告诉他如何解决
- 孩子最需要的养育:放下“完美妈妈”,让孩子看到真实的你
- 孩子被蜜蜂蛰了,怎么办?这位2岁女童的妈妈,告诉你
- 2岁女童车库被碾身亡:各位妈妈请告诉孩子这6条保命法则
- 6个月内的孩子不用喝水?婆婆不理解,妈妈请把这些告诉她
- “你再这样,妈妈可要生气了”,别用情绪控制孩子了,他会很受伤
- “你可千万别告诉西西妈妈啊!”也许,我们需要给孩子多一点信任
- “再这样,妈妈就生气了”,你还在用情绪操控孩子吗?
- “再这样,妈妈就生气了”,用情绪操控孩子,比起打骂更伤孩子
- “妈妈,我讨厌你!”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到底是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