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杜绝吼叫创伤,戒吼策略学起来

2022-02-17 05:13:34孕产
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杜绝吼叫创伤,戒吼策略学起来父母大吼大叫时,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严重者会伴随他们的一生。长期被吼叫的孩子容易内心扭曲,有心理阴影,而且这种表达方式会植根于孩子心中,将来遇到压力时,他也会采取同样的情绪表达方式。

妈妈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杜绝吼叫创伤,戒吼策略学起来

父母大吼大叫时,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严重者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长期被吼叫的孩子容易内心扭曲,有心理阴影,而且这种表达方式会植根于孩子心中,将来遇到压力时,他也会采取同样的情绪表达方式。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往往叛逆,恶习成瘾,状况百出而难以控制。

虽然我们都知道吼叫是把"双刃剑",伤娃伤己,可是一旦孩子化身小"恶魔",家长往往很难控制住自己,熊熊怒火心中烧。此时学习过的各种育儿宝典全部抛诸脑后,唯有大吼发泄一通才能一解"心中恶气"。

一、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吼叫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你放弃优雅从容,化身为大吼大叫的恐怖模样?

举个例子,放学回家后,你天天强调洗手换衣服,可是直到要吃饭了,发现他还是什么都没做,你就开始烦躁,火苗上窜;夜晚,都已经十点多了,孩子还在那精神饱满,读书听故事,磨磨蹭蹭不肯睡觉,你一想到明早会起不来,带着起床气拖拉着洗脸刷牙吃饭,你就气不打一处来......

于是,酝酿已久的情绪爆发,冲孩子大吼大叫,如暴风骤雨般劈头盖脸袭面而下。久而久之,吼叫成为一种习惯,变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随时可能爆发。

1. 吼叫有一个很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很难察觉,那就是家风!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都在讲究家风的传承,但是很多家庭里,却把"吼叫"代代相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孩童通过观察身边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会以心理表象或者其它符号表征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之中,形成模仿。

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如果父母经常性的吼叫,冲孩子发脾气,那么孩子就会习得这种行为,我们从父母那里学会的方式,会很自然的应用到孩子身上。即使通过努力学习,试图保持平静,但是一旦心理遇到压力时,吼叫就会成为默认的配置,因为童年的模板根深蒂固。

2. 迁怒于人,情绪宣泄需要一个出气筒

这也是吼叫孩子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有些时候只是因为我们在别的地方受了气,或者心情不好,孩子稍有不顺意就会成为导火索。

比如今天妈妈被老板批评了,又一路堵车回到了家,一进门发现衣服散落沙发,玩具扔一地,此时孩子一定点儿错误就可以引爆我们的情绪,借助吼叫孩子宣泄自己积聚的郁闷。

这种案例几乎每个父母都经历过。人人都会产生愤怒,我们需要及时觉察自己的愤怒到底来自于哪里,然后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这是减少吼叫的关键所在。因为大吼大叫不仅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没有任何好处,还会加剧自身的愤怒,让发怒者本身沉浸在生气的态度中。

当工作压力太大时,一定要及时调整情绪,做到工作和生活分开,进家门之前调整好自己,把轻松愉快带回家。

二、既然已经知道了吼叫产生的关键原因,也明白了吼叫的杀伤力。现在要采取关键步骤,来改变自己的反应模式和行为习惯。

1. 减少不必要的自责,学会自我同情

吼叫虽然影响恶劣,但是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个糟糕的父母。每一个父母都在尽力做好,虽然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屡屡犯错,但是只要意识到问题所在,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就已经迈开了前进的第一步。

自我同情是改变吼叫的一个核心环节,就是理解并且原谅自己,而不是自责。不找借口的同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那个曾经吼叫的自己。如果找借口,纯粹是为了驱赶负罪感和羞耻感;如果对自己充满同情并接纳自己,就不容易为自己的吼叫找理由。

要打破这种惯性,关键是保持正念,当情绪升起时,观察自己的想法,然后觉知自己的情绪,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双方造成的影响,尝试着打破固有习惯,不要苛责自己。

毕竟改变习惯是很艰难的过程,不要期望短时间内彻底改变,我们只要每次进步一点点。

2. 追踪记录吼叫的过程,向孩子表达歉意

这里记录的是我这几个月以来经常用到的方式,因为这个方法简单快捷,我在小卡片上写上处理情绪的过程,挂在书桌上,每一次情绪升起或者忍不住时,我就仔细读一遍,效果很明显,吼叫次数逐渐减少,而且可以把发火后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我把我的卡片发出来,大家可以参考抄录。

3. 戒吼宝典:ABCDE五步法则

只要下定决心,其实做个不吼叫妈妈也没那么难! 以下5个步骤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专业戒吼:

1) 自问 - Ask

问问自己现在感觉怎么样?怒气飙升之后想到了什么?自问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自己?是不是可以改变看法?

2) 呼吸 - Breath

深呼吸,现在瑜伽界流行的腹式呼吸法对调整情绪很有用,有意识的做三到五次腹式呼吸,将注意力关注在呼吸上,然后开始放松。

3)平静自我 - Calm yourself

呼吸过后,尝试用一些积极的,有效的方式来遏制住当下心里的怒火,待自己平静之后,再尝试与孩子沟通。

4)确定孩子的需要 - 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孩子每一个反常行为的背后都伴随着一个需求,妈妈通常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结合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思考孩子想要传达什么信息?他需要什么样的反馈,是一个拥抱?一个鼓励?亦或是想要获得独立?

5)同理心- Empathize

同理心即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感受孩子的内心和思想,倾听孩子的感受,给予他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父母只有不断地学习进步、反思总结,才能跟上孩子们成长的步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蕴藏着孩子的未来,让我们努力进步,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的心中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