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看《狼图腾》解读聪明孩子的养成应顺其自然 读《狼图腾》有感

2022-03-03 16:36:54孕产
文/贝成轩如何养出聪明的孩子?养育孩子一直以来就是家长们头疼的问题,特别是新手爸妈,他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十分抓狂。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很多父母,为了让他们成为“我们想要让他成为的样子”而从小就严格要求并干涉,总是忍不住让他们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文/贝成轩

如何养出聪明的孩子?养育孩子一直以来就是家长们头疼的问题,特别是新手爸妈,他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十分抓狂。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很多父母,为了让他们成为“我们想要让他成为的样子”而从小就严格要求并干涉,总是忍不住让他们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看《狼图腾》解读聪明孩子的养成应顺其自然


但结果往往相反,很多家长都表示困惑,明明自己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管理,怎么到头来,却看不到一点成效。

读《狼图腾》有感

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不该是填鸭式的注水,应该做点燃他们知识的火把,照亮漫漫人生路,任其自由生长。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近看了姜戎写的《狼图腾》感触很多,虽然这不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但却让我从主人公陈阵、从毕力格老人跟狼的交往中,学到了关于教育的真谛。

1.

作为父母,在他们看到孩子第一眼时,便打心底爱上他,因为爱而变得紧张,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他们会紧张,害怕他磕着,碰着,时刻的要他待在父母的视线所涉及的范围之内,只为了,在他需要他们的时候,能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

有人甚至因此自豪地说:“我家孩子到从出生到现在都很少摔跤”,可你会发现这类孩子因为过度的保护和干涉往往比其他的孩子更晚学会独立走路。

这样的父母和《狼图腾》里的陈阵一样,在陈阵的心里,他饲养的小狼就是他的孩子。

读《狼图腾》有感



在小狼很小的时候,害怕它在露天冻着,就想给他搭窝,可他却忘记了,它是一只狼,即便没有人类,它们也知道怎么保护自己。

所以,在陈阵苦思冥想的时候,小狼便无师自通的打起洞来,陈阵为此欣喜若狂,感慨狼的聪明,却忘记这是狼的天性,作为一只狼,这是它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

你不知道你这种以爱的名义将它保护,反而是对他的一种伤害。与此同时,也剥夺了孩子自我暗锁、成长和独立行走的乐趣,要知道,磕磕绊绊也是一种成长,很多时候,生活需要磕磕绊绊才能成长,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

蒙田说: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读《狼图腾》有感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启发他,而不是过度的去干涉。

2.

在中国“圈养式”的家庭教育中,最毒的一句话就是“等孩子长大就好了”。孩子小的时候,不会用勺子吃饭,父母就上手喂,孩子吃饭不安静,全家连哄带骗的齐上阵。一顿饭下来,弄得一家人筋疲力尽。这个时候父母只能无可奈何的说一句:“等孩子长大就好了!”

真的是孩子长大就好了吗? 很多时候,孩子不能自己穿衣,吃饭,不是他不会,而是因为你不不愿让他尝试。

《狼图腾》里,小狼很小的时候,陈阵对小狼无微不至,把自己的肉都省下来给它吃,因为怕小狼饿死,他说等它长大就好了,长大了就可以自己捕食了。

可眼看着小狼一天天长大,他突然发现,小狼已经失去了草原狼该有的野性,而且当初为了保护它,不被人类驱赶而狠心的用钳子拔掉了小狼锋利的狼牙。

这样的小狼,即便长大了,又有什么能力来保护自己呢?

因此,陈阵又开始为它的生存开始担心,他怕它不能融入狼群,怕狼群会因为它身上的味道而排斥它。



他忘记了狼需要的是自己捕食的尊严,它们是战士,如果你把它的骄傲夺走,让它学会怕死,那它还算什么战士。

对于一只狼来说,“独立捕食”的能力,就是它尊严所在,陈阵的呵护,对狼而言并非保护反而让它丢了一只狼的尊严。最终小狼死了,在陈阵的爱里死去。

反观中国的家庭中,跟陈阵一样的父母绝非少数,他们总是喝着“等孩子长大就好了”的毒鸡汤,一点点磨掉了孩子的天性。

读《狼图腾》有感

鲁迅说: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读《狼图腾》有感

如果你总是把孩子当做孩子,总是用“”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当借口来干涉孩子的行为和生活,这无疑是在摧毁他的天性,小看了孩子的能力,你该相信,孩子的能力远超出你的想象。

3.

想让孩子能真正用心学习,成为你希望的人,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顺其自然

相比陈阵的育儿方式,我更喜欢毕力格老人的教育方式。在故事中,他把陈阵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当他教陈阵捕狼的时候,他带了六个夹子,第一次,他先给陈阵示范,让他观摩,第二次,老人指挥陈阵,让他独立完成。后面的时候,就一人两个独立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毕力格老人在示范完以后,完全放开自己的双手,让陈阵自己去做,并不进行过多的干涉,也没有因为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而在他的耳边唠叨各种注意事项。



但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毕力格老人一样,不光以身作则,耐心示范,并且大胆放手,又不包办呢?

相信有不少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都会说:“别问为什么,按我说的去做就对了”,总是习惯性的向孩子发号施令,总是以爱的名誉绑架孩子的思想,逾越了为人父母的界限,让他按照我们的思路去做事,而忽略了他的思想。

对此,林格伦说: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真正的爱应该是懂得分寸,不过度,不强制,还他自由。在孩子学习的年纪,剥夺他去做、去学的机会,那我们最终只能收获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巨婴。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孩子》一诗中写道: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不管”孩子。

如果你真的爱他,就该学会放手,在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你只是孩子生命里的过客,你保护不了他一辈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最该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而不是过多的去要求孩子,干涉孩子,他们需要的是自由。

给孩子真正需要的,从小培养他的好习惯,给予支持和力量,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引导,而非不断干涉,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独立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