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做事太拖拉?巧用“最后通牒效应”,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2022-01-24 08:13:32孕产
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一假期里,想必很多父母都经历了同一个痛苦,那就是孩子做事太拖拉,尤其是在做作业这个问题上,一个小时的作业可以写一天还不一定写完,假期的作业一定是最后几天才开始着急,会写着写着作业就睡着了......

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一假期里,想必很多父母都经历了同一个痛苦,那就是孩子做事太拖拉,尤其是在做作业这个问题上,一个小时的作业可以写一天还不一定写完,假期的作业一定是最后几天才开始着急,会写着写着作业就睡着了......

还有更夸张的是全家总动员给孩子写作业,我之前就碰见过这种情况,是因为假期太长,作业又比较多,但是孩子不着急,最后两三天才开始写,但是肯定写不完,于是就哭闹,无奈,父母跟着一起加班熬夜才写完。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句话简直不要太形象了,那么为什么孩子会磨蹭呢?

1.缺乏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当一个人真正对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他会对结果充满关心和渴望,会积极地采取一种利于自己结果的行动趋向。

就用大家最熟悉的例子说明,比如参加活动,我们常常会说重在参与,虽然很多时候真的只是参与并没有得到大奖,但是参与的人还是希望自己能拿奖的,于是他会尽力采取有利自己拿到奖的行动,并且会随时关心着最后的结果。

可是如果是没有参与的人,根本懒得去看结果也不会做什么所谓的行动,这就是最简单的有兴趣和无兴趣的区别,所以对作业或者任何事情不感兴趣的孩子,自然不会积极的去做。

2.本身性子慢

慢性子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比较稳,不着急,或许在别人眼里都快要烧起来的事情,他们都没有感觉,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容易让父母恼火,尤其在孩子做作业或者父母要求做的事情的时候,真的会让人抓狂。

但是这就是孩子的性格,孩子并不是故意的,父母再怎么着急也是于事无补。

3.时间观念不强

古诗云“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朱熹用自身的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人生易老学问难成,一定要珍爱光阴。

但是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抽象的,毫无概念的,他们不懂得珍惜时间,他们觉得时间很多,多到用不完,所以他们做事情随意缺乏条理,这样很容易养成拖拉的习惯。

不管是哪种情况,对于父母来说想要改变孩子拖拉的习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不防巧用一下“最后通牒效应”,也许原本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就可以轻而易举解决了。

概念

对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人们总是习惯于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努力去完成。也就是人们大多具有一种拖拉的倾向:在从事某一活动时,总觉得准备不足。能拖就拖,但在不能拖的情况下,例如条件不允许或到了规定时间,人们基本上也能完成任务,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最后通牒效应"。

最后通牒本质

最后通牒常常会应用到谈判上,意即在谈判破裂前的"最后的话",往往带有强制、威胁的强硬形象。

如果不是多次尝试无果的情况下,人们都不会喜欢用这一策略,因为太强硬,如果失败了,便是一轮更难的谈判,这意味这发出最后通牒的人的让步,而最后通牒效应对于最后通牒而言就相对柔软一些,但是如果使用不恰当,仍会无形中表现出最后通牒的强硬性。

以柔克刚

而对于孩子有时候以柔克刚要比以硬碰硬效果更好,所以这里我们仍用“最后通牒效应”来对待拖拉的孩子,只是需要添加3个“辅助”,并且可以分别针对上面提到的引发拖拉的3个原因而做对应措施。

缺乏兴趣——“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D·Premack,1965)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

毫无疑问,兴趣是做事的动力,而且是强有力的动力,可是要想让孩子对写作业产生兴趣真的是很难的,就好比让成人喜欢上工作,所以就不要硬强迫孩子喜欢上写作业了,而是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来带动孩子写作业。

就好比成人工作,很多人其实是不喜欢工作本身的,但是他们喜欢因工作带来的收入、荣誉和社会地位等,成人对这些事物感兴趣,而这些事物是通过工作获取的,所以他们会认真工作。

同理,父母给孩子下最后通牒的时候可以规定,多长时间内做完作业就可以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是巧妙的运用了普雷马克原理,利用喜欢的活动来强化不喜欢的活动。

性子慢——“篮球架效应”

够得着的目标才有吸引力——篮球架效应

众所周知篮球架的高度没有高的离谱,也没有低的让人轻而易举达到,而是刚刚好满足人们的心理:既不会轻而易举就投进去也不会根本投不进去。

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一个道理,轻而易举得到的不珍惜,永远得不到的会放弃,而刚刚好的距离才是最吸引人的。

给慢性子的孩子下最后通牒的时候一定要合理,要符合孩子的情况,制作合适的目标,比如作业是10天的,可以要求孩子在2天里先把哪些作业做完,然后再在2天里把哪些作业做完,可以逐步递增作业量,如果刚开始就把2天安排的满满当当的话,会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把每个任务段都变成一个篮球架的高度。

时间观念不强——“时间错觉”

时间错觉是对时间长短的错误知觉。对实际上同样长短的一段时间,由于受兴趣、态度、情绪、活动内容等因素的影响,人有时觉得较长,有时觉得较短。

用我们最经常感受到的事情来帮孩子更好的了解时间,如果你只是口述给孩子时间的观念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时间是一个看不到摸不到的东西,所以让孩子自己来感受。

正所谓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就是这个原理,时间本身是客观的,但是对待时间人们还有着自己的主观感觉,可能放假刚开始孩子们觉得时间还很长,于是敞开了去玩,这样很快时间就会被挥霍掉,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时间观念。

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每个时间段都有合适恰当的安排,不浪费多余的时间。

指导孩子分清轻重缓急,应该优先做重要的事情,不要等到没有时间了再去做。

总结语

孩子做事情拖拉,如果用过很多方法仍然不见成果,不防巧用一下“最后通牒效应”,但是最后通牒效应本身就带有强制性的色彩,可能对于叛逆心强的孩子来说反而会造成不好的效果,所以在最后通牒的框架里,加入“普雷马克原理”“篮球架效应”“时间错觉”3个理论来柔性助攻,让孩子能更好的改变拖拉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