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母亲不溺爱,父亲不缺席,如此“妈宝男”就没有了 妈宝男的母亲最自私
最近有一个网友给我私信说他的丈夫好像是个妈宝男,因为他很听他妈妈的话,两口子之间的事情都会告诉他妈妈,开口闭口都是“我妈说”,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
那么今天我们就分析一下,“妈宝男”是如何产生了的,其实有时候除了“妈宝男”,也有很少一部分“妈宝女”,其实他们的表现是很相似的,比如都会是人际关系不好,社会能力弱。
那么今天我们即看看他们是如何产生的,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一个人的婚姻、家庭有什么样的影响。
母亲溺爱的原因为什么母亲要那么爱自己的儿子(女儿),当然首先是为人父母的伟大的爱,这是谁都必须承认的,也抹不掉的,但是大的背景下,也存在着各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比如,夫妻关系不好,妻子在家里没有地位,或者对生活没有期盼,那么孩子就成了她最大的希望,她要让孩子活出自己没有活出的人生。
这种现象在一些以前的农村地区很常见,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来访者,和丈夫的婚姻没有感情基础,加上家庭和周围人的重男轻女,就越发觉得自己的儿子才是自己最大的希望。
而他的丈夫由于在外打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影响孩子,这导致她长期和孩子“黏在一起”。
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妈宝男最大的特点就是总想“找妈妈”,特别是当遇到困的时候,总想找依靠,在现实的生活中,妈宝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能力都比较弱,究其原因,就是父亲这个角色的缺位。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母性指向亲密,即我们每个人和别人的亲密感往往源自和母亲的关系,而相对应的,父性指向规则,我们与别人的竞争与合作的经验感受往往来自和父亲的关系。
而对于一个典型的妈宝男而言,他最缺的就是和父亲相处的经验,他不会在三个人这样的社会关系中去合作与竞争,所以他的人际关系、社会能力就相对应的弱很多。
我有一个来访者,他就是这种情况,他是一位中年男性,刚结婚不久,虽然和爸爸妈妈分开住,可是他妈妈有他们新家的钥匙,他和他妈妈都认为这样他和妻子上班的时候,妈妈可以给他们打扫卫生,做法什么的。
可是时间长了他爱人不愿意了,开始由此及彼,对他的问题开始有意识的分析,并最终把他带到我这里。
他就是凡事都很听妈妈的话,开口闭口都是我“我妈说的”,并且很愿意讨好妈妈,同样的在他们的新家里,他也经常讨好自己的爱人。
或许这种对女性的讨好也是当初他爱人和他在一起的一个原因,但是这背后有着一脉相承的心理发展,和妈妈相处的时候,他讨好、顺从妈妈,让妈妈开心,得到了妈妈的爱与关注。
于是他认为与其他女性相处,这一招依然管有,当然管用是管用,但是被背后的心理反应是有问题的。
这种讨好是屏蔽掉了他本身的一些需要,去除了自己在关系里要付出努力才能活得的经验,最重要的这一招只在家庭内部可以管用,那么到了家庭外部,他该怎办呢?
到了家庭外部,很显然他的这一招就不管用了,与人交往的时候,特别是与男性交往的时候,他没有任何心理层面的经验,更不会合作与竞争。
当然上述的合作与竞争是心理层面的解释,比如,他在关系里不能遵守规则,利用规则,只要涉及,他就会觉得关系生分了,两个人不亲近了,就会有意无意地远离关系,最后别人也不愿意和他相处。
不想养育出一个“妈宝”,关键是妈妈和爸爸处好关系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最为关键的是爸爸妈妈处好关系,当然这个状态要一直延续,不能说孩子出生前,是一个样,孩子出生后,是另一个样子。
当爸爸妈妈关系一直很好的时候,妈妈就不会把过多的精力倾注在孩子身上,他会去关注自己的丈夫,这时候孩子也会意识到想要和妈妈处好关系,就必须爱爸爸,和爸爸处好关系,这时候竞争与合作的雏形就产生了。
随着孩子的成长,爸爸会教孩子一些规则,会给孩子树立勇敢和力量的形象,这样孩子就能很好的走向家庭外部,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不是守在妈妈身边,成为一个妈宝男。
总之,生儿育女,权益和义务并存,希望我们能尽自己的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健康的心理发展基础,那样他才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那里会有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
- 心理学:父母的过度溺爱,可能会让孩子形成自恋性人格
- 四年级是情绪管理关键期,一位心理学家父亲的反思与建议
- 如何让“老母亲”更省心?心理学:读懂孩子这本“产品说明书”
- 怎么做一位好爸爸?心理学:有父亲培养的小孩更加自信
- 13岁男孩跳楼轻生,幕后的推手是谁?心理学家告诉你真相
- 儿童色彩心理学|男孩喜欢粉色?心理学家:他可能更有责任感
- 心理学上把孩子识字分三个阶段,你都知道吗?
- 心理学专家:教会孩子“自尊自爱”,是父母最好的教育
- 心理学专家:父母说的"为你好"是孩子的噩梦,只会加深"负罪感"
- 心理学你是哪种挤牙膏方法测出有多少异性暗恋你太准了
- 心理学博士:我是如何帮助多动症孩子快速入睡的?
- 心理学家剖析:7种摧毁孩子自信和自尊的错误行为
- 心理学家告诉你,教育孩子,学会这招就够了
- 心理学家是怎么带娃的?这么带呗
- 心理学家李玫瑾:孩子被欺负时,“打回去”学会自我保护很重要
- 心理学家表明:孩子6岁后,这三个方面讲道理没用,强权控制才行
- 心理学家说,这7个迹象说明你把孩子抚养得很好
-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告诉你:为什么不要夸奖孩子聪明,夸孩子要这样
- 心理学家预测:30年后这种家庭组合最幸福,一儿一女仅排第二
- 心理学家:一岁爱,两岁烦,三岁狗都嫌,三岁宝宝为何招人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