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像小大人?“儿童成人化”弊处多,守护童年,勿“拔苗助长” 把儿童成人化违背了

2022-02-27 23:31:51孕产
孩子像小大人?“儿童成人化”弊处多,守护童年,勿“拔苗助长”

今天我和同学约着吃饭,她带着她家孩子小铭一起来的,孩子刚满10岁。在说话的时候,小铭竟然问我:“阿姨,你买房子了吗?有没有搞什么投资?买股票什么的。”同学就说现在孩子和大人聊天都会说起房价股票什么的。我说:“明明还是个孩子,这么小都知道投资了?小孩子怎么会说起这样的话题呢?”除了疑惑,更多的是担忧,孩子成人化的背后,是不是意味着童年的消逝?

在生活中其实“儿童成人化”越来越常见,而在说话上,只是一方面。不少大人喜欢教孩子说客气的话,还让孩子学大人做事,模仿大人穿衣打扮,吊带、迷你裙甚至成为一种潮流。各种兴趣班早早就报上名,让孩子压力重重,只为了能够让孩子尽早适应社会,参与到大人的世界中来,不免有些“拔苗助长”。

身为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者,尼尔·波兹曼认为,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化,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

孩子像小大人?“儿童成人化”弊处多,守护童年,勿“拔苗助长”

什么是“儿童成人化”?具体有哪些表现

“儿童成人化”也就是成人化儿童,是当今的中国儿童因为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过早的进行成人化地预演。孩子在生活的方方面方面,思维、心理语言还有行为等方面都呈现出超越年龄的表现,并且和成人十分相似。具体体现在这些方面:

把儿童成人化违背了

1、行为方面成人化

在孩子的世界中,模仿似乎是一大乐趣。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没有发展成熟,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也很差,大人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比如,跷二郎腿、吸烟、喝酒等等不良行为都不落,有数据显示,我国“烟民”的平均年龄一直在下降。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在班级里做起了买卖,还有专门帮人有偿写作业的项目。

2、语言方面成人化

有关学者指出,儿童在语言上与成人有日益融合的趋势。由于孩子的语言逻辑以及词汇量匮乏,因此在语言方面总是会没有章法逻辑,大人会用童言无忌来形容。但是现在很多的小学生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简直和大人一模一样。

邻居家的小孩妙妙刚上小学一年级,有一次和她说话,我竟然产生了和同龄人说话的错觉。我在楼下碰见她自己一个人坐在那,就问她:“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呀,说出来看我能不能帮你。”她说:“唉,说了你又不懂,说了也没用呀……”。然后就变成了我在那郁闷。现在的小孩子都像大人一样开始有了“烦恼”?

一些流行语,孩子能够张口就来,“脏话”、“客套话”也经常从孩子的口中蹦出来。孩子唱的歌曲不再是各种儿歌,哼唱的全是关于爱情之类的流行歌曲。儿童过早说起了成人语言,也就会过早成人的世界,难免也会沾染上成人世界的不良习惯。

把儿童成人化违背了

3、消费方面成人化

现在很多儿童的消费观念也变得很成人化,“非名牌不穿”,互相攀比在中小学生中都十分普遍。很多孩子对大人的化妆品和装饰品十分感兴趣,什么唇彩、眼影小孩子也开始购买。盲目地对成人的消费习惯进行跟风,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个人成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多数孩子的榜样也逐渐产生变化,从之前的科学家,宇航员,医生等等变成了偶像明星。

4、穿着打扮成人化

约书亚·梅罗维茨指出,一个文化中地位差别最为明显的标志是外表和服饰的差异。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衣服,童装和成人服饰也应该有所差别。之前孩子有着专门的童装的款式,而现在儿童也开始穿起了吊带、打起了领结,穿起了高跟鞋和皮鞋,看起来就像是大人的缩小版。童装不再像之前的那样充满活力,有青春气息的样子。不论是色彩还是款式,都是更加地成人化。

把儿童成人化违背了

孩子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平时也喜欢动来动去,服装过于追求成人化,很容易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并且对于孩子的心理有暗示作用,会“催生”孩子的心理成人化。

“儿童成人化”,来源于生活各方面影响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成人之父”。在成年之前,儿童阶段时必须要经历的。在儿童时期,孩子实现自身的潜能开发,为成长蓄力。而儿童过早成人化,势必对于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产生不良影响。在儿童成人化的背后,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1、儿童主动模仿

美国教育学家珍尼女士指出,“宝宝降临时就像一张纯净的白纸,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要经过学习才可以获得。宝宝最初是处于惊奇和陌生的状态之中,先观察周围人的一举一动,然后再去模仿他们的行为。因为宝宝尚未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所以爸爸妈妈应当在宝宝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宝宝提供良好的模仿对象。”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模仿能力超强,凭借强烈的好奇心,从模仿中找到乐趣。孩子会对大人的一些行为进行模仿,比如,妈妈化妆还穿高跟鞋,爸爸剃胡须也穿皮鞋。然后在玩游戏的时候,就会进行模仿,来增加自己的乐趣。大人平时的不良习惯,在孩子看来并没有好坏之分,也有可能进行模仿。比如日常生活中,大人说的一些“口头禅”、跷二郎腿、吸烟等等,孩子可能照单全收。

2、家庭教育急功近利

很多家长觉得教育孩子就应该“赢在起跑线上”,从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进行早教,生怕孩子会落后。当孩子还没来得及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的时候,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蜂拥而来。不管孩子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孩子的兴趣在哪方面,全都硬塞给孩子,当孩子出现异于同龄的表现时,家长还沾沾自喜,殊不知,这是在“拔苗助长”。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童年也变得越来越短暂,自由自在的时光似乎也成了奢望。

把儿童成人化违背了

3、生活环境影响

把儿童成人化违背了

美国学者梅罗维茨借用波兹曼《童年的消逝》一书的观点,认为电子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模糊了儿童和成人的界限,使儿童“成人化”而成人“儿童化”。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的使用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很早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电子产品。通过互联网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无形之中孩子就受到了成人的思想的影响。大人和孩子一起观看影视剧,而很多影视剧,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合适的。

并且一些孩子看的动画片中,也存在很多的成人化的信息。选秀节目中,为迎合受众,孩子学起大人有模有样,语出惊人,这对观看的孩子来说,无疑有催熟的效果。并且大街小巷中的流行歌曲,在儿童的世界中也变得流行起来。这些都在不断地改变着孩子的思维和言行,加速孩子的成人化。

如何避免“儿童成人化”?守护孩子纯真童年

卢梭《爱弥儿》的序文中说:“他们常在孩子中求大人,他们不想一想,未成大人时的孩子是甚样的一种人。”

童年阶段是长大成人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爱哭爱闹,有脾气,不懂事,这不都是因为他们不谙世事,才具有的特征吗?如果少年老成,一幅老态龙钟的模样,才是不对劲。“儿童成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让儿童成为儿童呢?

1、顺其自然让孩子发展天性

尼尔·波兹曼认为,“儿童作为小男生或小女生的自我和个性必须通过培养加以保存,其自我控制、延迟的满足感、逻辑思维的能力,必须被扩展,其生活的知识必须在成人的控制之下。而同时,人们应理解,儿童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儿童天真可爱、好奇、充满活力,这些都不应该被扼杀。”

因此需要家长尊重孩子的天性,爱玩爱闹就给他创造条件,孩子想要去做什么就按照他的兴趣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按照自身的规律来发展。

(1)给孩子游戏的空间: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儿童时期的儿童教时:“要他工作或要他游戏,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他的游戏就是他的工作,他觉得两者之间是没有差别的。”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生活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童年就是要在游戏中成长。在儿童的世界中,游戏是自愿参与的,从游戏中能够获得无穷的快乐。从现实生活中,孩子还能发展出游戏,就像过家家、角色扮演等,这对于孩子的创造力和自身发展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以兴趣为基础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绝不会有不愿学习的孩子,每一个儿童上学时,都是真心诚意来学习的,他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不是不愿意学习,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会倾注更多,不喜欢的事情会难以集中注意。大人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不妨询问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行选择。别逼着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不然反而让孩子觉得学习成了苦差事。

2、不鼓励“大人话”、“大人事”,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当孩子出现一些大人的行为时,父母不要从侧面鼓励孩子,孩子可能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但是一经鼓励,便会继续模仿。但是孩子模仿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比如,帮助别人,或者帮家长做事,又或者为家长分忧等,可以不进行制止。但是坏的方面,比如,骂人、打人、说客套话、盲目追求享受等需要家长及时纠正。

3、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改变孩子休闲方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生活也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孩子模仿是孩子在成长的标志,但是模仿中可能会对好坏难以辨别,照单全收。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在日常娱乐方面,家长不妨多带孩子,出门接触一下大自然,增加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开阔孩子的眼界。平时有空多带孩子做一下游戏,逛逛公园等,为孩子的童年增添色彩。这样还能够减少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换一种方式让孩子了解世界。在孩子接触一些电子产品的时候,应该对孩子接触的内容进行把控。

童年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孩子应该活在当下,活出“不成熟”,这种不成熟不是否定,而是说有无限的可能。人的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这份童年的快乐可能会伴随一生,因此,不要“拔苗助长”,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