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让孩子成为满杯水,还是成为两半杯?要让孩子成为斜杠青年吗? 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让人满意
文|南夕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一本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中。其实很简单,举个最熟悉的人作为例子,我们语文课本上的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如果他生活在现代,身份介绍就会变成这种样子: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身份之间用斜杠进行区分,这就是“斜杠青年”。
而在如今的生活中,斜杠青年指的是,除了干好本职工作获取正常的收入之外,另外拓展出收入渠道的年轻人。譬如,现在很多人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和人脉圈做微商,卖产品换取差价收入,他们就是典型的斜杠青年!
换算到孩子身上,指的就是,孩子除了需要学好课堂上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拓展多项兴趣爱好,上多个兴趣班。对于孩子应该多学一点还是专研于某一项,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时刻困扰着广大的爸爸妈妈们!
专研一门对孩子的利弊
专研一门对于孩子来说,孩子的精力会比较充分,增加孩子在这一门上面花费的时间,这会导致孩子能将某一门学的特别好。而且,由于孩子只需要专研一门,孩子的压力会稍微小一点。相对来说,当孩子专研一门的时候,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会更加优异一些。
但是,专研一门也会导致孩子的兴趣发展不够全面,导致孩子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全面的发展。不仅如此,由于孩子在某个项目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这就导致孩子可能会错过其他更加适合孩子的项目。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专研的那个项目并非孩子擅长的类型,而孩子却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会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导致孩子变得自卑。
既然如此,是否让孩子成为“斜杠青年”就一定是好事呢?
斜杠青年的利弊
当孩子成为“斜杠青年”的时候,孩子的精力就会被分散,导致孩子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做事情,也会导致孩变得没有耐心,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
但是“斜杠青年”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当孩子愿意自发的多学习几门兴趣的时候,说明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更强,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之后,孩子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而孩子也能从一次次的试错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合适之选。
专研也好,“斜杠青年”也罢,各有千秋,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各有利弊。既然如此,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选择正确的方式呢?
家长应该如何选择?
01.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孩子的教育,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能完全的复制别人的教育方式,不仅如此,我们需要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与孩子最适当的建议。
如何了解孩子呢?最简单方式就是花时间陪伴孩子。哪怕是陪孩子玩玩他喜欢的玩具,陪孩子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陪孩子写完每天的作业等,都是我们了解孩子的机会。
02.尊重孩子
对于孩子的兴趣选择,家长不能“随波逐流”,看着身边人都在学什么,就让自家孩子也学习什么。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喜好,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真正喜欢、感兴趣的项目。
“宝贝,唱歌、游泳、击剑、跳舞、跆拳道等,这些项目里面有没有你感兴趣的呀?你这几天好好想想,你想要学什么呢?你想到了再告诉妈妈,咱们再一起去兴趣班逛逛,挑一个你看重的项目报名,好不好呀?”
家长这样和孩子沟通,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孩子能更加乐于挑选,挑选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项目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03.勇敢试错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明明是孩子自己提出的想学跳舞,可是跳舞跳了没几天,孩子就耍赖说“我不要跳舞了”,连兴趣班都不愿意去了。
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会发脾气,教育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明明是你要去跳舞的,花了钱又不跳,你是不是故意的!”
殊不知,这样责备的话语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更会导致孩子变得不敢继续尝试其他的事情。对于孩子的兴趣选择这件事,我们应该给足孩子包容心,让孩子有试错的机会。当孩子选择错了的时候,我们需要这样做:
首先,安抚情绪
摸摸孩子的头,抱抱孩子,或者带孩子做点其他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亦或者是出去吃一顿,这样的方式都是可以快速帮助孩子赶走坏情绪的。
其次,询问原因
当孩子不想学习某些兴趣的时候,一定是有原因的,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跟孩子了解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宝贝,你可以告诉妈妈,你不想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吗?”
当孩子告诉我们原因之后,我们再进行下一步,引导孩子走出这种困境。
最后,解决问题
当孩子告诉我们原因是,他觉得太难了,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我们可以这样和孩子交流:
“宝贝,人生的路还很长,放弃很简单,可是比放弃更加可贵的是坚持。妈妈希望你想想清楚,究竟是放弃还是继续坚持下去。不管你做什么决定,妈妈都会支持你的!但是,前提是那个决定是你认真做出来的!”
家长这样和孩子交流,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尊重,更会让孩子自发的动脑筋思考,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孩子会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让孩子成为半杯水也好,让孩子成为满杯水也罢。作为家长,我们都需要在孩子的身边给予孩子引导,让孩子适时地做出调整,为孩子指引出一条最合适的路。
今日互动:你想让孩子成为斜杠青年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这些建议对你的烦恼和困扰有所帮助。
我是南夕妈妈,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我们一起交流育儿经验;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
相关文章
- 两名藤校大满贯孩子的经历告诉你:教育无优劣,学霸养成没有定式
- 孩子快满两岁了,太调皮了,大家有没些幼儿早教方法呀?
- “一天应饮八杯水”,真的适用于孩子吗?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样
- 家庭教育 | 一杯水测出你的思维能力!孩子未来拼的是这种能力
- 对两个孩子“绝对公平”,争端反而越多?正确的方式是满足需求
- 熊孩子为什么满嘴说不、不是?这样教叛逆期的娃,长一岁相当两岁
- 糟糕了!孩子又不想上幼儿园了!两个技巧帮他打满鸡血爱上幼儿园
- 两三岁的孩子怎样才会听话
- 孩子一不满意就耍赖,面对不同“犯浑风格”,“见招拆招”很重要
- 孩子一岁半,只要不满足他就发脾气摔东西,打他怕伤他,不打怕以后养成习惯,怎么办?
- 孩子不到3岁,满口小黑牙,医生却说:不是因为糖,而是父母无知
- 孩子不爱吃糖还是满嘴烂牙,为什么?
- 孩子为什么感到孤独?哪怕在父母身边,他们的陪伴需求也没被满足
- 孩子充满想象画被抹杀?这家公司让孩子圆梦,这才是对孩子的鼓励
- 孩子再大点就复职,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宝妈们发现了吗?
- 孩子写不出作文?别担心,掌握这7个技巧,满分作文随便写
- 孩子刚满月,孩子奶奶总想抱孩子,该怎么办?
- 孩子刚满月,孩子奶奶总想抱孩子,该怎么办?
- 孩子半夜在火车上哭闹,引众乘客不满,宝妈的做法让人心酸
- 孩子听课常走神,试试这4种听觉能力训练方法,满足孩子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