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教育部部署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如何让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2023-02-16 18:24:16孕产
教育部部署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小学低年级与幼儿教育的衔接是什么?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是低年级接受教育的基础。房屋的根本在于房基,低年级的教育就像房屋一样。相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小学低年级最显着的特征是它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学校的环境发生改变,表面上跟社会生活相差甚远,但是

小学低年级与幼儿教育的衔接是什么?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是低年级接受教育的基础。房屋的根本在于房基,低年级的教育就像房屋一样。相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小学低年级最显着的特征是它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学校的环境发生改变,表面上跟社会生活相差甚远,但是从低年级生活、学习、作息时间的规范形式来看,已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幼儿园以“保教、抚育”为主,老师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实物以直观方式渗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低年级后,每天上六七节课,许多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如果说幼儿园更多地强调“呵护”与“照顾”,那么一年级注重“自理”和“自立”,幼儿园虽然也有规范的生活、行为、准则,但大部分时间老师则更多地承担了“保育员”的角色,从心理角度来看,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远远低于“无意注意”。而一年级的小学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需要的只是“点拨”、“约束”和“自律”,纪律约束则由“软化”向“硬化”转变。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生活的规范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但具备现实的生理基础,而对其今后的成长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积极实施新课改教育的今天,作为低年级与幼儿园衔接期的老师,特别要处理好这一阶段孩子的引导,使其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西安金尚教育是专业从事幼升小拼音、识字、小主持人、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小学2到5年级作文等特色图文教育机构。语言文字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它是学习、交流各科知识的基础。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所以我们要学好语文。让良好的语文素养伴随孩子一生。汉语拼音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迈向科学高峰的阶梯。学会了拼音就能让孩子自己认读课本中的生字,并流畅地读下来。还可以用拼音输入法来打出汉字,查字典等等。随着孩子的识字量增多,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是阅读、习作的前提、也是学好中文不可缺少的部分。 金尚教育幼儿园所开设课程:周内一年级看图说话班、周内拼音识字班、小主持人班、周末拼音识字班、3-6岁看图说话班、周末一年级看图写话班、2-六年级作文班、 日托、全托孩子、启蒙拼音、快乐识字、写字、画字、趣味阅读、幼儿数学、幼儿英语、国学诵读。 联系人:张老师 咨询电话:o29-8651671o 地址:西安市凤城五路明珠花园11号楼0303室(沃尔玛向西200米) 3至8岁幼儿托管时间:每天早上8:00~晚上18:00 授课时间:周一至周五、双休日、寒暑假全天授课 !(常年招生 随到随学) 欢迎各位家长前来报名试学。

教育部部署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宝宝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还是重读一个小班吧,幼儿园学不了什么东西的,小孩感觉就是去那玩,而且,幼儿园教的东西各不同,不会觉的没有兴趣,6岁9个月上小学刚好呀,太小学校不收的,孩子太小跟不上,学习吃力,受欺负呀。

教育部部署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如何让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眼下,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即将升入小学,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们能不能顺利升入小学,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是怎样做的?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怎样看待择校热?本期《教育周刊》育儿版编辑特别邀请济南金色摇篮康桥园马国蕾园长为我们广大家长传授经验,以帮助更多的孩子顺利做好各种准备,迎接全新的小学生活。  1、学习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的美观、形象、富有童趣,而小学教室有的是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展台等教学设施,可能对孩子缺乏吸引力。  2、学习方式的变化: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来概括,小学则以学习为主,不论你对所学课程是否感兴趣,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课程。  3、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老师像妈妈一般照顾孩子。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老师的角色会有所改变,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要比幼儿园老师相对减少。  4、教学方法的改变:幼儿园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小学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课堂大多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5、行为规范的变化: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喝水、上厕所、说话、玩玩具,在升入小学以后都不再被重视。孩子们必须利用课间十分钟,合理的自己分配做这些工作的时间,在上课期间,抱臂坐正,不掉头,不随便说话、发言先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中。  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1、学习、生活上的准备:  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包括起居生活自己独立完成)、会正确穿衣、裤、系鞋带、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第二天要穿的衣物)、养成每天收拾物品的习惯(玩具、书籍)。自己会根据天气的变化穿脱衣物。  2、时间的支配  最好能让孩子自己来分配他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家长告诉他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必须要完成的几件事情,家长要监督幼儿完成情况,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生活作息方面,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3、心理上的准备  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经常和孩子讲小学的内容,阅读有关小学生活的图书,认识各种文具等。  培养受挫能力:敢于面对失败、面对困难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别人的批评,培养阳光心态。  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比如孩子对上小学的想法,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孩子对家长的评价。从而使家长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4、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  大胆与人交往: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和别人争抢玩具。多让孩子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交接朋友,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人。  选择孩子们要上的小学,一般情况下是就近上学,这样接送方便。如果您的工作条件、家庭条件允许,也可以给孩子择校,选择一个较好的学校上学。要根据您自己家庭本身的条件,不要盲目跟风选择听说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校,一定要根据各个孩子的发展不同,选择最适合我们孩子发展的学校。其实,好的学校也只是在行为规范要求的比较严格而已,如果在家我们家长能够做到勤检查、勤督导,即使在一般的小学,孩子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反,如果家长做不到,即使在最好的小学,孩子们也一样发展不好,反而,徒增孩子的压力。要知道,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父母双方工作都很忙,家里没人接送,也可以选择寄宿制的小学。但前提是,您一定要锻炼好孩子的自理能力,为上学做好铺垫。

教育部部署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教育求解

幼儿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共同负起责任,在孩子入学之始,为他踏上漫漫人生长路,迈出坚实的一步导航。
关键词:幼儿;转折;入学前教育
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类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因为幼儿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联系,就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智力、体力的发展上没有很大差别,小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继续;而区别在于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活动形式和管理制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意味着幼儿需要放弃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对于中国儿童来讲,这一转折尤其巨大,好像一夜之间,孩子需要从一个“玩童”转变为一个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准成人”。这对大多数儿童来讲并非易事。所以,为了减少幼小之间的差异,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对教师进行幼小衔接学习培训,明确目标
新学期开始,首先对老师进行培训,组织大班的老师参观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和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座谈,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征询他们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医生举办业务讲座,介绍幼儿心理卫生知识和幼教理论,进一步拓展本园教师的视野,扩大知识面。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素质教育指导纲要》,使老师更深入了解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培训目标教育原则,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在此基础上,组成专门的研究小组,通过反复调查,论证,修改了大班的一日常规及教学内容;其次,增加幼儿对学校的感性认识。老师分期分批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并参与小学升旗、入队仪式,让幼儿熟悉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生活,然后请升入一年级的学生与大班孩子进行交流、游戏,讲一讲自己入小学的感受。通过幼小互动,引起了幼儿对升入小学的热切期待,有目的地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我还明确告诉他们,小学与幼儿园有哪些不同,使他们有思想准备,并且乐于接受一些入学准备和训练。
二、重视幼儿的情商发展,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
孩子进入小学,一般要有两方面的适应: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社会适应问题实质上与一个人的情商有关,情商高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上进心,能不断自我激励,能与他人融洽相处。为此,我着重培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幼儿的学习能力、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等。
1.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养成专注做事的良好习惯。我们除了挖掘教材有关有意注意培养的儿歌、故事,还创编了《课堂别学坏习惯》《这样做真不好》《课堂趣事》等儿歌,以及故事《咪咪钓鱼》《我知道》《糖果的故事》等等;其次,在大班开展“每天读书半小时”“故事大王”“诗歌朗诵”“童话表演”等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开展“自我服务”活动,让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整理图书、玩具、床铺,通过每周六的劳动,让每个幼儿洗自己的手绢、擦桌椅,以及进行小种植活动等,逐步增强幼儿爱清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3.通过开展“玩具大家玩”“我懂礼貌”“大拇指”等活动,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爱护别人的良好态度。从日常小事入手,向幼儿进行热爱集体,友好待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教育,让孩子学会交往,发展其社会性。
4.生活当中总会有些不如意,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关键要顺其自然,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信心加强法,在大班开展主题活动“我能做得更好”;在区域活动中设立“小小展示台”,孩子们可以在展示台上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情境训练法,在大班健康活动中设计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如森林历险记,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创设了一道道障碍,如七彩路、沼泽地、躲避猛兽、过小河等,让孩子想办法克服困难,团结一致完成任务。另外,还可以用榜样暗示法、精神胜利法、换位思考法、家园共育法等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5.培养规则意识,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不该扰乱集体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秩序,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不能违反。例如:站队时不能拥挤;大声喧哗;收玩具时摆整齐;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在竞赛游戏中增强合作能力;如:体育游戏:“赛龙舟”,游戏开始时孩子两人一组→四人组→八人组→到最后十六人组,游戏充分体现多人合作、团队意识带给孩子的快乐。又如体育活动:“舞动的丝巾”,刚开始孩子一人舞动小丝巾,到四人舞动大丝巾,到最后全体孩子玩彩虹伞,孩子由个体→小组→集体逐层过渡,使孩子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三、把幼儿衔接融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课堂学习活动是幼儿园孩子学习的主要形式,把幼小衔接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在游戏中丰富幼儿有关小学和小学生生活的经验,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是大班幼儿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主题活动“有啥不一样”中,教师带领大班幼儿到附近小学去实地了解和体验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然后通过集体交流和讨论,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尤其要引导幼儿关注几个问题,如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等。
四、争取家长支持,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广泛宣传幼小衔接的目的,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搞好幼儿衔接,不仅要靠幼儿园和小学的努力,更要靠家长的密切配合。我们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小衔接的系列小贴士或咨询活动。我园是教育系统的幼儿园,又和区属的一所小学对门儿,所以我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进行咨询活动,并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并制定了家长反馈意见表。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使命,家园只有形成育人合力,才能提升教育的价值。为此,我开展了体验式家长培训活动,效果显著。
活动案例:心灵之旅
活动定位:家长两人一一对应,一人蒙上眼罩过障碍;一人做帮扶者。
活动反思:你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蒙眼者,你是一个帮扶者,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在家长的帮助下摸索、前进,一步步成长。亲子之间可以同(下转第33页)(上接第24页)甘,也可以共苦,上了小学以后,在孩子成绩不好时,是挖苦、讽刺,还是鼓励,是否有一个新的调整。
一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孩子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完全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环境,孩子作为蒙眼者,需要我们家长帮助才能走好这一步”。
幼小衔接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与家长长期关注的一个话题,随着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与细化,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幼小衔接,从现在做起,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他们真正能够带着微笑离开幼儿园,唱着歌儿走进校园,并且在毕业离开学校的时候,仍然可以唱着歌儿,笑着离开。让我们共同担起责任,在孩子入学之始,为他踏上漫漫人生长路、迈出坚实的一步导航。

为什么要重视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因为小孩子的学习基础打好很重要,有一个好的衔接,孩子可以更快更好的进入状态,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怎么做好幼儿园升小学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对幼儿和小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发展。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身体方面的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的精神负……

幼小衔接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对幼儿和小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发展。

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身体方面的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的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等现象;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现象,有的学生甚至还出现怕学、厌学的情绪。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不仅严重影响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如何发挥绘本在幼儿园与小学间的衔接作用

幼小衔接能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那么如何让幼小衔接真正“衔接”起来。
2009年9月起,红梅幼儿园与一路之隔的红梅实验小学展开了互动合作式的“幼小衔接”探究。
一、为什么要做
2009年9月初,园就“幼小衔接”话题通过问卷调查家长、调查小学的一贯做法,了解目前在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的衔接意识与现状。
结果发现,各方做“衔接”都有误区:
1.来自幼儿园
(1)提前学小学课程
有的幼儿园认为小学生要学的东西提前都会了就行了,如拼音、写字、口算等。
结果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提前学习的孩子,入学之初确实感到轻松,于是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不认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
以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储备”用完,其优势逐渐消失,劣势日益突出。
可以说,提前学习是一种短视行为。
另外,由于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学课程的教师,因此即使在做衔接教学时,也会出现许多偏差与错误,如拼音拼读方法错误、写字笔顺颠倒。
往往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到的知识到小学后却要花双倍甚至三倍的时间精力去纠正,得不偿失。
(2)入学准备形式化
不少幼儿园只是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
这些做法是必要的,但是老师是否心里清楚要引导孩子看什么,去了解什么。
不清楚。
(3)思考“想当然”
一些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小衔接的理解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缺乏倾听小学反应的习惯,也不会对小学的反馈信息做出价值判断。
2.来自家庭
现在的家长,他们以孩子能认多少字、会算多少题、会说几句英语来评价孩子发展。
重智商、轻情商是他们最大的误区。
还有一部分家长存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到了小学自然就适应了,另有一些家长则很盲目,不知道该怎样做,幼儿园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
3.来自小学
当前小学虽已经意识到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能积极地接纳幼儿园的参观活动,但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积极配合,很少考虑针对初入校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调整教学形式,安排有意义的活动等。
有些学校还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试,并以此来编排班级。
此举也误导了家长评判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标准。
二、做什么
就衔接的“断层”与“接口”,双方进行了数次面对面的探讨交流,分析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通过彼此对对方的发展目标与课程的调查了解,发现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差异:第一,教育方式不同。
幼儿园课堂游戏化,教学内容、学习习惯渗透在游戏之中进行;
小学课堂板书式规范化,学生以掌握多少知识量为教学目标。
第二,评价手段不同。
幼儿园对孩子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它注重孩子的能力、情感的发展;
而小学是以书面考核为主要评价手段,分数第一。
在分析比较差异后,明确了幼小衔接的方向,要从心理、物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准备。
对问题揭示分析后,园从“整合、自主、快乐”的新理念出发,与红梅小学签订了“共建协议书”,两所学校教师共同建构“幼小衔接合作共同体”。
三、怎么做
围绕着幼小衔接的一个个活动在大家的思考中应运而生,确立了实施原则——过程小步化、细节化、有效化。
1.衔接过程小步化
本着小步推进、稳扎稳打的研究思路,改变衔接形式方法上的“突变”现象,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借鉴《上海市幼小衔接指导意见》,将幼儿的培养目标及教育内容细化到大班两学期的每个月,并能根据课程要求,每月做好一至两个主题,使过程有系统、有重点。
2.互动过程细节化
(1)师师互动,达成共识
①认真倾听小学教师对幼儿入学后的情况反馈
在倾听中发现主要问题,例如学习习惯、课程衔接的要求、历年来新入学的孩子能力分析等。
小学教师建议,在大班一定要重点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因为倾听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效率。
另外,在语文上阅读相当重要,阅读为孩子一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在大班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小学教师一再强调,幼儿园老师千万不要教写字,现在很多字的写法都与小学时代不同,笔顺一旦错误,孩子要花双倍甚至三倍时间精力纠正,得不偿失。
②邀请小学教师来幼儿园参观班级环境创设
幼儿园温馨、舒适而富有童趣的学习环境让小学教师惊叹不已,来园参观的教师纷纷认为,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每天接触新鲜、有挑战性的玩具教具,他们的生活充满快乐。
在小学里,整天面对书本、作业,四面光秃秃的墙壁,孩子已不见了笑容。
因此,他们觉得回去要思考,让教室也充满阳光。
⑤互动交流教学活动,感受授课模式的差异
两所学校的老师相互听随堂课,同样都是数学、语言(语文)课,让两边的教师身临其境了解各自教学风格与学习方式,共同探究衔接的“点”。
幼儿园教师在哪些知识、能力培养上要把握得比较准确,小学教师怎样在孩子心理与年龄特点上改进教学形式,形成较完整的“教学链”。
比如在进行故事教学时,目标一般会定位于“理解故事内容,会讲故事主要情节”,但是进入大班,目标可以提高,“学会倾听他人表述,发表与他人不同意见”。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幼儿听他人的回答并能做出反馈评价。
(2)生生互动,发挥衔接主体性作用
①深入小学参观,以丰富幼儿实际感知经验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们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有计划地向幼儿介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环境。
参与小学的升旗仪式,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如美术课、科学课、音乐课等副科课,提高幼儿对小学学习的兴趣。
参加小学生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小学生们会自主来园带一个大班幼儿去他们学校,穿梭于学校的各个角落,参加校园游艺活动,让大班幼儿全面体验小学的丰富课外生活,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
②设计“小记者采访”活动,帮助幼儿完成入学前心理过渡
邀请小学优秀班干部来园为大班孩子介绍学习心得体会与入小学后要做好的各项事情,让大班幼儿学做“小记者”采访哥哥姐姐有关小学生活的问题,如“几点上学,几点放学”“中午饭在哪里吃”等。
了解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各种行动规则,使之克服紧张、压抑和焦虑的情绪,帮助幼儿完成入学前的心理过渡,从而树立正确的入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心态。
3.实施过程有效化
作为幼儿园要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适应性与学习适应性教育,让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各方面坡度减小。
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与认知结构,从环境入手,从活动入手,有效地展开实施过程。
(1)调整作息时间
以孩子的一日作息为切入点,将一日活动常规微调后梳理成新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入学生活习惯。
从大班下学期起,确保一天上两节集体教学活动,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应当稳定,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逐渐缩短每天的午睡时间。
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2)重组活动内容
紧密结合主题课程,根据主题《准备上小学》《再见了幼儿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将习惯、能力培养渗透其中。
(3)关注活动载体
①主题环境
教师们将《准备上小学》主题墙网络归纳为“情感”“知识”“能力”等几个版块,分别以照片、文字、画、记录表、棋谱等不同形式让孩子可读、可认知、可操作。
同时还收集幼儿在园三年活动的各种资料、照片等,布置成“幼儿园里乐事多”的主题,使幼儿感受曾经的快乐。

如何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学的衔接

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类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因为幼儿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联系,就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智力、体力的发展上没有很大差别,小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继续;而区别在于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活动形式和管理制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意味着幼儿需要放弃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对于中国儿童来讲,这一转折尤其巨大,好像一夜之间,孩子需要从一个“玩童”转变为一个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准成人”。这对大多数儿童来讲并非易事。所以,为了减少幼小之间的差异,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对教师进行幼小衔接学习培训,明确目标
新学期开始,首先对老师进行培训,组织大班的老师参观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和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座谈,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征询他们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医生举办业务讲座,介绍幼儿心理卫生知识和幼教理论,进一步拓展本园教师的视野,扩大知识面。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素质教育指导纲要》,使老师更深入了解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培训目标教育原则,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在此基础上,组成专门的研究小组,通过反复调查,论证,修改了大班的一日常规及教学内容;其次,增加幼儿对学校的感性认识。老师分期分批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并参与小学升旗、入队仪式,让幼儿熟悉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生活,然后请升入一年级的学生与大班孩子进行交流、游戏,讲一讲自己入小学的感受。通过幼小互动,引起了幼儿对升入小学的热切期待,有目的地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我还明确告诉他们,小学与幼儿园有哪些不同,使他们有思想准备,并且乐于接受一些入学准备和训练。
二、重视幼儿的情商发展,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
孩子进入小学,一般要有两方面的适应: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社会适应问题实质上与一个人的情商有关,情商高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上进心,能不断自我激励,能与他人融洽相处。为此,我着重培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幼儿的学习能力、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等。
1.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养成专注做事的良好习惯。我们除了挖掘教材有关有意注意培养的儿歌、故事,还创编了《课堂别学坏习惯》《这样做真不好》《课堂趣事》等儿歌,以及故事《咪咪钓鱼》《我知道》《糖果的故事》等等;其次,在大班开展“每天读书半小时”“故事大王”“诗歌朗诵”“童话表演”等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开展“自我服务”活动,让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整理图书、玩具、床铺,通过每周六的劳动,让每个幼儿洗自己的手绢、擦桌椅,以及进行小种植活动等,逐步增强幼儿爱清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3.通过开展“玩具大家玩”“我懂礼貌”“大拇指”等活动,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爱护别人的良好态度。从日常小事入手,向幼儿进行热爱集体,友好待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教育,让孩子学会交往,发展其社会性。
4.生活当中总会有些不如意,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关键要顺其自然,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信心加强法,在大班开展主题活动“我能做得更好”;在区域活动中设立“小小展示台”,孩子们可以在展示台上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情境训练法,在大班健康活动中设计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如森林历险记,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创设了一道道障碍,如七彩路、沼泽地、躲避猛兽、过小河等,让孩子想办法克服困难,团结一致完成任务。另外,还可以用榜样暗示法、精神胜利法、换位思考法、家园共育法等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5.培养规则意识,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不该扰乱集体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秩序,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不能违反。例如:站队时不能拥挤;大声喧哗;收玩具时摆整齐;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在竞赛游戏中增强合作能力;如:体育游戏:“赛龙舟”,游戏开始时孩子两人一组→四人组→八人组→到最后十六人组,游戏充分体现多人合作、团队意识带给孩子的快乐。又如体育活动:“舞动的丝巾”,刚开始孩子一人舞动小丝巾,到四人舞动大丝巾,到最后全体孩子玩彩虹伞,孩子由个体→小组→集体逐层过渡,使孩子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三、把幼儿衔接融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课堂学习活动是幼儿园孩子学习的主要形式,把幼小衔接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在游戏中丰富幼儿有关小学和小学生生活的经验,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是大班幼儿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
我们从整理小书包的竞赛游戏入手,引导幼儿了解怎样做个合格的小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周边小学及家长资源,围绕提高幼儿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幼儿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
在主题活动“有啥不一样”中,教师带领大班幼儿到附近小学去实地了解和体验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然后通过集体交流和讨论,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尤其要引导幼儿关注几个问题,如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等。
在情境创设活动“上学的早晨”中,教师扮演孩子的妈妈,请一名幼儿扮演孩子,模拟表演小学生从起床到出门上学做的每一件事情及其所花费的时间,看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小学生早晨做了哪些事情?每件事情要花多长时间?早晨上幼儿园与上小学有何不同?通过讨论,孩子们懂得了成为一名小学生要学会安排时间,抓紧时间非常重要。
四、争取家长支持,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广泛宣传幼小衔接的目的,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搞好幼儿衔接,不仅要靠幼儿园和小学的努力,更要靠家长的密切配合。我们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小衔接的系列小贴士或咨询活动。我园是教育系统的幼儿园,又和区属的一所小学对门儿,所以我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进行咨询活动,并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