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英博士:怎么判断孩子是淘气还是多动呢? 淘气博士尿不湿的卖点
幼儿园的孩子一般年龄在三到六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里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方面的问题,比如上课的时候小动作不断,东张西望,不愿意听从老师的指令,有的孩子总和小朋友有冲突,有的孩子经常发脾气等等。
上幼儿园之前,孩子还没有参加到集体活动,问题还没有太多呈现,但是自从进入幼儿园之后,孩子不遵守纪律不听话的程度要比上幼儿园之前明显很多。这些在幼儿园时期行为问题不断呈现的孩子,到了小学阶段,很多被诊断为多动症。
一项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显示,六到八岁是儿童出现行为问题,多动症症状的高峰阶段。多动症通常发病于六岁以前,也就是童年的早期阶段,并且在性别上显示有性别差异,男孩儿发病率多于女孩儿。
在幼儿园阶段,很难区分出孩子是一般的活泼好动,还是超出了异常范围的多动。多动行为与多动症的临床表现是存在相似特点的,一般到五岁之后,才能被确诊为多动症。
在没有被确诊之前,在多动行为问题的儿童当中,包含着很多符合多动症诊断标准的孩子。
一般来说,在幼儿园期间存在多动行为问题的孩子,往往患儿童多动症的几率非常大。而且在养育过程当中,家长会遇到很大的挑战,比如养育方式的不得当,会使孩子的行为问题更加加重。
怎样才能够区分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是多动症倾向还是正常的淘气调皮?我们来看看哪些行为是幼儿多动症倾向的表现。
- 慧心源家长课堂正式开始 -
多动症幼儿系列
▼
-01-
多动症倾向幼儿的表现有哪些特点?
具有持续性的问题行为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具有持续性的,比如上课不遵守纪律,小动作特别多,无论老师怎么提醒,孩子的小动作只能停止一小会儿。但过一小会儿又出现了,坐在小板凳上,总是安静不下来。
同年龄段的其他孩子基本上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即使有的时候忘了上课要坐端正,或者有时候东张西望。但是经过一两次的提醒之后,孩子就基本上能够遵守老师的要求了。
情绪方面的表现问题
行为会伴随着孩子的情绪受影响,有的孩子从小就是脾气比较暴躁的性格,再加上如果家人比较溺爱的话,很容易在不顺心的时候就大发脾气,不管不顾,而且不怕老师的惩戒和威严,和小朋友玩儿着玩儿着就会因为抢玩具的事情而生气打起来。而且孩子的控制欲往往表现的比较强,总想让别的小朋友听他的指挥。
注意力问题
在做任务方面,孩子只能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保持较好的注意力,甚至可能会玩儿很长时间。但是对于老师或者父母要求做的任务,表现出抗拒,或者边玩儿边做,或者是做一会儿就跑开了,表现的非常没有耐心,沉不住气,脾气也比较急躁。
当然也存在一种孩子,无论对于什么事情,持续注意力持续的时间都很短。
-02-
家长哪些互动方式容易让孩子发展成为多动症?
批评打压的养育方式
由于多动倾向的幼儿,在老师家长批评的时候表现的好像蛮不在乎或者嬉皮笑脸,给人一种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感觉。于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多采用打压的教育方式,每天都批评训斥一顿,或者是打一顿。
结果孩子的自信心一再被打击,在家里受的气,到了幼儿园就一顿宣泄,表现的非常不好。
过度使用奖励和惩罚
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里会过度使用奖励或者是惩罚的方法。
无论孩子的需求是什么,都要和奖惩联系起来,比如你表现好了才能吃零食,表现的不好就不能吃。于是表现的好或者不好,就成了孩子内心非常纠结的事情,有的时候孩子和家长会因为是不是表现的好的问题,争执起来,甚至,孩子的情绪也因此会爆发一段时间。
有的家长会过度使用强势的方式对待年幼的孩子,年幼的孩子对于家长的强势是比较恐惧的,当时会表现出来很听话的样子,但是一旦到了幼儿园就谁都不怕了,只有那位强势的家长才会让孩子的行为受到约束。但是一旦家长稍微放松一点,孩子就可能表现得毫无顾及。
-03-
正确的家庭养育方式是什么?
对于有多动倾向的孩子来说,正确的家庭养育方式是什么?
首先,对于有多动倾向的孩子,家长要避免过度的批评,指责。但是也不要走极端,只是表扬,不批评。而是批评的时候,我们要只是就事论事而已,而不是把其他做的不好的事情,一股脑的都说完。
批评的时候,家长的态度上要保持一定的威严。这种威严不是歇斯底里的吼叫或发脾气。而是一种严肃的态度,同时也鼓励孩子讲讲自己的想法和事情的经过。
平时家长要和孩子多一些互动,培养孩子的耐心。
比如家长带孩子想学习围棋,开始的时候,家长不要着急。可能一开始看到围棋这个新鲜事物兴致勃勃,但是过了几分钟之后就跑开了。家长这个时候可以试着待在孩子旁边,用语言鼓励孩子回来,鼓励孩子再坚持一会儿。这样反复培养一段时间,孩子对围棋的畏难情绪就不会那么大了。
对于有多动倾向的孩子,他们的经历是非常充沛的,充满着活力,精力过于旺盛。让孩子每天在户外有自由活动,奔跑的时间,释放过剩的精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不要因为孩子有多动的倾向,就给孩子报过多的补习班儿。这样会让孩子受更多规则的约束,导致孩子旺盛的精力无处释放,最终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相关文章
- 多动症?不要轻易给孩子扣帽子:专家教你如何判断多动和焦虑
- 海英博士:小孩子有“社交恐惧症”,这不是一句玩笑
- 心理学博士:我是如何帮助多动症孩子快速入睡的?
- 判断孩子冷热摸后脖子
- 判断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时他哭不哭,而是看这两条标准
- 判断孩子视力好不好的重要指标,家长们要了解哦
- 判断宝宝冷不冷,摸摸这里就知道…别再乱给孩子添衣服
- 博士爸爸教不会“8+9等于几”:不是孩子笨,而是家长蠢
- 多动症孩子怎么教育,大家有好的办法吗?
- 多动症是什么?是孩子调皮嘛?
- 多动症是什么?是孩子调皮嘛?
- 孩子“多动”坐不住?3点小技巧,助家长提升孩子“专注力”
- 孩子一刻不停话很多,是多动症吗?
- 孩子几岁开始"认字"合适?耶鲁大学博士:超前教育是在浪费时间
- 孩子吃饭期间总是太淘气,挨骂了,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鉴
- 孩子啃指甲、地图舌,就是他缺锌吗?想要判断其实得看这7点
- 孩子喜欢出风头,父母堤防“自恋型人格”,教孩子进行自我判断
- 孩子在幼儿园是乖宝宝,在家就成了小淘气,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 孩子坐不住就是多动症?只因家长没注重培养专注力,让孩子没长性
- 孩子多动症是先天多还是后天的,该怎么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