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家:父母沉迷早教,孩子会变成催熟的番茄,很美却失去风味 香蕉催熟方法
一说起报兴趣班这件事,小区妈妈群里就炸了锅。上千条微信刷下来发现,完全不报班的妈妈根本没有,报的最多的是一个北大妈妈,女儿小灵今年5岁,报了10个班,花费20万,包括:芭蕾、钢琴、书法、绘画、英语、右脑开发、口才、围棋等等,而且还专门雇了个阿姨接送,因为孩子不在兴趣班,就是在去的路上,简直比大人还要忙。
这位北大妈妈在群里还秀出了孩子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引得妈妈们纷纷羡慕夸赞:这个娃太厉害了,真是牛妈养牛娃啊!
我见过这个叫做小灵的女孩,印象很深。当时,在小区游乐场,她在荡秋千,阿姨上前去拉她,说:还有十分钟要上课了,咱们赶紧走!
小灵一脸的不高兴,拉扯一小会竟然大哭了起来。我想上前去劝,阿姨拦住我:“没事,经常这样。”又转过头对小灵说:“晚上还有两节课呢,不上,你妈回去不得罚你!”
小灵哭得更大声了,我默默地走开,觉得有些心酸。
现在高度竞争的社会是不是对孩子太残忍了?本该是快乐的童年,却这样生生被父母剥夺了。可父母又何尝不是有苦说不出?既出了钱,又费了力气,也不知道孩子的未来是不是真的可以一片光明。
疯狂报班,不过是在套路孩子培训机构利用的,恰恰是父母的爱和焦虑。
当看到怀胎10月的婴儿呱呱坠地,我们有了一个新的称号——新手妈妈。因为新,所以什么都要重头学起,育儿不像数学有公式可循,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喂奶、换尿布、生病、哄睡……每一项,对于新手妈妈而言,都像世界级的难题。好不容易熬过新手期,以为可以休息一下,对不起,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孩子该怎么教育,花多少钱、报多少班,谁的心里都没个底。
不报班的孩子能成功吗?有。可人家说,那是基因牛逼。
没有牛逼的基因,又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只能选择给孩子报兴趣班。
看着孩子一级级考过,拿出展示作品的时候,终于可以自我安慰:钱没白花。
我曾经也忍不住,让3岁的儿子去美术机构学画画。每次课后,我看到儿子拿出的创意作品,都觉得无比的惊喜,深深沉浸在“每一个孩童都是梵高的化身”这一理念中无法自拔。看着老师发来孩子笑意盈盈的照片,觉得无比满足。
直到有一天,临时有事,我提前去接孩子。透过门缝,我看到了室内的场景。
一个老师在给孩子们拍照:拿出你们最灿烂的笑容!就这样,好的,再笑大一些!在老师打鸡血式的鼓励语中,孩子们笑得跟花儿一样。而另一个老师,忙着在给孩子的绘画上“添砖加瓦”。
我突然间明白了,笑脸不过是摆拍,作品也只是套路。
别让孩子成为催熟的番茄西班牙著名心理学家阿尔瓦罗·毕尔巴鄂在《孩子的大脑:智商与情商的真相》这本书里说到,0-6岁是孩子大脑潜能开发最重要的时期,但开发应该尊重孩子大脑发展规律,并不是越早越好。市面上的早教项目,想加速大脑开发,但是在加速中,孩子有些更重要的特质却丧失了。
这就好比人工培育的转基因番茄,可以在几天之内就呈现出诱人的光泽和美感,但是却失去了食物最重要的本质——风味。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小时候,没有农药、没有激素、没有化肥的食物更香甜?因为那才是食物的本来面貌。孩子也一样,当每一个孩子都因为大量机械化的培训而呈现出过人的早慧时,他原有的创造力也许会像海里的冰山,永远都不会浮出水面了。
如果兴趣班真的是基于孩子的兴趣和热情,那么是应该鼓励他学下去。可惜,市面上的大部分培训班,都是为了考级。这就免不了有竞争和比较,为了胜出,孩子会承担更多的压力,而少了体验本身的乐趣。而在这种压力下发育形成的大脑,会失去一部分精华,比如共情力、耐心、平静感和爱。因为太快,他们来不及感受这一切,就慌忙步入了下一个赛道。看似收获了很多知识,可是失去的东西却更加宝贵。
爱和游戏虽简单,却是最好的给予培训班能教给孩子知识,但要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大脑,找到目标并致力于实现人生价值,这远远不够,爱和信任才是支撑这一切最好的基石。
哈佛大学持续80多年的格兰特研究项目,致力于揭示“什么样的人最幸福”,得出的结论是,决定幸福最重要的因素是爱,和他人的关系承载了一个人的幸福感。智商、财富、权利、容貌这些都无法决定一个人是否获得长久的幸福。
我们不需要比孩子报了多少班,学了多少技能,下面的两项就是最好的给予。
1.父母需要给孩子高质量的爱和陪伴,建立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安全感是建立对他人的信任和爱人能力的基础,这种感觉尤其是0-6岁给足了,否则,此后的余生都在寻找这种缺失。
2.陪孩子做游戏,不是电子游戏,而是真人之间的互动游戏。因为孩子对父母有着天然的信任,所以跟父母的互动中,习得效率更高。而在游戏中学习,是大脑的本能,此时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互动中自然而然习得了规则感、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其中与父母的眼神对视、身体接触也更提升了彼此的情感交流。亲子游戏,多多益善。
这是“尊重大脑,科学育儿”系列的第1篇。
欢迎关注“聪明育儿家”,我是家有一儿一女的S妈。语言学硕士,儿童心理学爱好者。想科学育儿,又懒得啃专业书,那就关注我,帮你提炼育儿精华!
喜欢的话,转评赞点起来!
相关文章
- 培养聪明好学的孩子,父母需要刻意为之,脑科学家2个步骤来助力
- 科学家研究发现,父母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智商翻倍
- 著名脑科学家: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 运动让孩子更聪明?脑科学家:这是真的
- “孩子分房睡年龄期限”害人不浅?4个权威科学家告诉你真相
- 哈佛大学科学家说:这10件事将帮助你培养极其聪明和成功的孩子
- 巧克力吃多影响孩子健康,妈妈不允许?科学家的建议,你能接受吗
- 最年轻的科学家火了:别人的15岁,不要小看孩子的创造力
- 科学家发现儿童瘫痪中肌肉挛缩症的可能治疗方法
- 科学家找到了让儿童吃更多蔬菜的简单方法
- 科学家揭示了预测儿童语言能力的早期行为
- 科学家放话:提高X能力加速怀孕,这样搞,别乱来!
- 科学家研究指出:儿童焦虑症应首先鼓励使用认知行为疗法
- 孩子沉迷游戏脾气暴躁,父母要学会沟通,重塑良好的亲子关系
- 孩子都是亲生的,为何父母还会偏心?美国心理学家给出这样的解释
- 父母望子成龙,给孩子报“早教班”,家长的盲目却会产生负面影响
- 脑科学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塑造孩子大脑,整合左右脑比开发更重要
- 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儿童,科学家发现了天赋的秘密
- 【育儿思考】妈妈,我要当科学家,不要当动车长
- 为什么婴幼儿和科学家一样聪明,都拥有超强的学习与模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