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两个天才宝贝的养成日记 | 孩子说话晚,你会紧张吗? 天才宝贝小说

2022-02-22 14:52:26孕产
作者:袁老师来源:星陪伴(xinghuivip)欢迎来到《两个天才宝贝的养成日记》,我是靳潍,一起探讨怎样培养出优秀孩子。我不敢说自己是super mommy,但是能自豪的夸耀,我的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他们都在8岁时选入加拿大天才培养计划。

作者:袁老师

天才宝贝小说

来源:星陪伴(xinghuivip)

天才宝贝小说

欢迎来到《两个天才宝贝的养成日记》,我是靳潍,一起探讨怎样培养出优秀孩子。我不敢说自己是super mommy,但是能自豪的夸耀,我的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他们都在8岁时选入加拿大天才培养计划。很多父母都向我请教育儿经,因为我有作为妈妈最接地气的,直接来源于生活的教育经验。我的分享内容比较丰富,涉及到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比如学业、性格、品德、课外活动还有亲子关系等等。只要是我深有感触的,我都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探讨。毕竟养儿育女就是点点滴滴日常生活的积累。

两个天才宝贝的养成日记 | 孩子说话晚,你会紧张吗?

接下来的分享我会从真实故事出发,这些切身经历写成了我和孩子的成长日记。我会写成心得,一些心得是我很得意的,可以作为参考;一些是我错失过非常后悔的,可以作为提醒。通过这种方式,我会毫无保留的跟你分享、交流、进步。此外我也会谈到跨国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教育经验,如果你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我想你也能有所收获,让我和你一起为我们孩子的成长加油!

今天呢,我想把故事的时间线往回多拉一点,来到我儿子“小麦粒”出生时。从护士手里第一次接过儿子,我老公赶快看,嗯,五官周正又红又胖,又赶紧数了数,十个手指头十个脚趾头,然后跟我说:“放心吧,我们儿子好得很!”

的确,“麦粒”出生后没让我们太操心。而第一次开始感到忧虑,是发现他“沉默是金”,迟迟不开口说话。可以说“麦粒”是个典型的说话晚的孩子,也就是Late talker。

孩子的发展有特定的baby milestone,就是里程碑,这是结合大众育儿经验和专业的研究知识总结的。

在语言能力方面,一般孩子从两个月起就会有意识地发出只有他们自己能明白啥意思的声音,coo-coo,yi-a, ba-la等等。从六个月到一岁左右,他们试着发出有意义的词汇了,通常是从第一次喊“妈妈”,“爸爸”开始,那个瞬间带来了无限惊喜和巨大的成就感。

从18个月到两岁左右,孩子会使用三到四个词汇组成句子,比如说“我要吃吃”,“不要书书,要马马”。这时候孩子的词汇量有50个左右了,而且有了自我意识,会说“我”,不再是宝宝了。

3岁之前,孩子会说出主谓宾齐全的句子,这时他们有很多创造性的表达会让爸爸妈妈哈哈大笑,铭记为金句 ,这也是见证孩子成长的主要乐趣之一。

以上是普遍经验,每个孩子的发展步伐是不一样的,早点晚点都正常。可如果对照时间表晚得太多,那家长不担心是不可能的。

回想起来我真是那种心大的妈妈,也可能是第一个孩子经验不足吧。在“麦粒”一岁半前,我们都没意识到他过于安静。从小baby开始,他就很少yiyi-ohoh,绝对是个很安静的宝贝。他表达极端情绪时只会大声哭或者笑,却不说话。

我们把“麦粒”的安静误认为是乖 ,还庆幸捞着个乖宝宝,直到发现同龄孩子早就伶牙俐齿了,才着急去咨询长辈,从外婆那里得到的意见是:“瞎担心什么啊,男孩儿说话就是晚的。贵人语迟嘛。”

靠着“贵人语迟”这心理安慰,我们又等了半年。“麦粒”两岁时还是没有任何动静,他甚至可以自顾自地玩好几个小时不发出任何声音。我们去咨询儿科医生。这位儿科医生从“麦粒”出生就为孩子建立档案,年近70非常有经验。可能是因为见了太多late talker,他让我们再观察看看。

话说在儿子两岁到两岁半期间,我们的担心渐渐变成了忧虑,因为这个时段很多妈妈都把孩子送到了托儿所,华裔妈妈想让孩子打点英语基础,应付四岁时开始上学。我们很犹豫,怕儿子“只字不提”,不能适应?最后决定还是我自己全职在家陪他。

当然可能有听众朋友会问,嘿,你着急归着急,有没有采取行动呢?我肯定是有努力尝试开发“麦粒”的语言,但这一点呢不能太早剧透,我想做为心得体会稍后再跟大家分享。

在我们的焦虑中“麦粒”无忧无虑地长大,很快到了两岁半,他依旧固执地沉默着。儿科医生终于说,好吧,送孩子去“早期语言介入中心”试试。

领到了灵丹妙药,我们马不停蹄带孩子去了这个介入中心。通常在加拿大很多事需要排队,不知道是不是儿子的情况比较严重,“麦粒”居然马上就被安排进入课程,每周一次跟儿童语言专家一对一相处一个小时。家长可以在旁边观察,但专家呢不建议,可能是怕影响孩子。因为我比较焦虑,当然是要在现场督战的。

总结“麦粒”和老师上课的情景,那就是:你说你的,我玩我的!老师不停跟他对话,试图诱导他开口。“麦粒”我行我素,玩他想玩的玩具、看他想看的书,只有有需求时才会跟老师互动,但全都是用肢体语言来完成。

八周课程结束了,老师费劲口舌,“麦粒”没有变化。我们被遣返了,语言专家的总结是,再观察到三岁,如果还没有改进再开始新一轮课程。

三岁就成了我的一个心病,而这折磨人的焦虑遭遇到了最后一根稻草,几乎让我崩溃。怎么回事呢?原来有一天又没忍住,去跟一个妈妈请教孩子说话晚的事。这个妈妈说:“哦,我知道有一家人,儿子也是不说话,四岁了,家里去申请政府评估,评估结果说这孩子可能有语言残疾,然后每年政府会发放残疾补助呢!”

这闷棍把我打得!你这什么意思啊,难道我希望孩子不说话,然后去赚补助吗?“残疾”这两个字真的很刺耳,真想把这个妈妈就此拉黑。

但“麦粒”不愧是我的好儿子,他用自己的方式安慰了我。就快到三岁了,一天下午他站在床边向我伸出双手,然后清脆、干脆、嘎巴儿脆地叫了一声“妈妈”。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我有多震撼,这个“妈妈”来得太晚了,也太珍贵了。“麦粒”终于开口了,用这声“妈妈”扫掉了残疾这两个字留在我心上的阴影。

从“妈妈”开始“麦粒”还会说爸爸和妹妹,但是除了称谓之外,他又停顿了。直到三岁半左右,那天我开车他坐在后座,我自顾自地跟他聊天,已经不记得当时说了什么,但“麦粒”突然很冷静、沉着地问了一句:“妈妈会有地震吗?会有火山爆发吗?”

是的,这就是“麦粒”在生命中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14个字组成的话,还是带着问号的——在他三岁半的时候。

妈妈,会有地震吗?会有火山爆发吗?

亲爱的朋友们,你一定跟我一样吃惊吧,这句话太成熟,太理智,太复杂、太科学了,是出于什么语境、又是怎样的心理活动?从此,他的小宇宙爆发了,一句一句冒出来,语言组织能力、成熟度和逻辑性都高于同龄孩子。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的就是这个吧。关于“麦粒”说话晚的忧虑彻底扫光了,我开始总结为什么他能后发制人?如果你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感兴趣,希望这些心得能帮到你。

我长期写作,喜欢看书,虽然对胎教不是特别迷信,但“麦粒”出生后我每天会把他抱在膝盖上,把我看的书念给他听,每天半个小时,一直坚持。时政新闻、育儿知识、哲学历史、甚至是时尚评论等,当然也会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或者民间故事传说,反正杂七杂八的内容都被“麦粒”的小耳朵被动吸收了。

有多杂呢?我想起一件好玩的事,记得有一次从书架上随手拿了一本《中国民间故事选粹》,那是我小时候喜欢的书,翻开一页念给他听,是这样的:

张大郎,张大郎,你娶郭丁香几年了?

三年了?

三年生了几个娃?

一个也没生。

哈,三年了,要是我:走的走来爬的爬,肚里又发芽,门口还蹲着一个嚼锅巴。

读到这里我停住了,好像内容有点污,儿童不宜。谁想到,才一岁的“麦粒”被押韵的方言逗得哈哈大笑,以后只要我念起《郭丁香和张大郎》这故事,他就特别爱笑。

我也试着把故事录音播放给他听,或者打开广播、电脑,但对那些声音他很快会失去注意力,接收显得很被动。妈妈亲近地跟他念书、交流的时候,不管内容多深奥、严肃甚至滑稽,他都主动聆听、不会无聊。

另外,我读书的方式更接近朗读而不是对话,句子较长、结构复杂、完全是书面语。不知道“麦粒一开口就说长句子,是不是跟这个有关?

除了朗读时间外,我还和“麦粒”单向对话。家里只有我们俩 ,谁都不说话就太安静了,所以我会不停地跟他聊天、瞎扯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的笑容、手舞足蹈都是回应,鼓励着我继续跟他对话。带他去户外,这种对话也继续着,我会描述天气,环境,甚至跟他商量今天去超市买什么?还好我住的附近地广人稀,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

发现他说话晚,我也很注意观察他其他智力表征,首先听觉障碍在出生时就被排除了,别人说的话他都能听懂而且能作出回应。

然后他的表达也没有问题,虽然不说话,但他利用眼神、肢体动作、笑声和哭声准确表达自己喜欢的、想要的或者排斥的。

“麦粒”是安静的,但他和外界的互动是繁忙的,除了睡觉外,他忙着看书、玩玩具、搞破坏、追着猫跑,在户外他喜欢游戏、会格外仔细地观察环境。我记得带他去动物园,很多小孩在一种动物面前站不到一分钟就跑了,他呢在每个笼子前都能看很久,以至于要催着他走。

安静令他显得特别专注、认真,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世界里。也是从孩子的身上,我体会到沉默的力量,沉默的时候,你会有更多思考、构建和内省。对孩子是这样,对大人何其不是呢?

其实孩子一落地就像海绵一样,拼命接收信息,吸纳资源。就算他们不说话,我们仍有很多机会跟他们进行持续的交流,此时的努力不一定会立竿见影,但对孩子的促进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

每个孩子的发展步伐都不一样,就算分享着最接近的DNA的两个孩子。

“麦粒”的妹妹“小咕哩”在语言发展上跟哥哥截然不同。半岁左右她会喊妈妈爸爸,一岁时已经能造句,在“麦粒”刚刚说出地震火山这种吓人言论时,她掐准了时间开始能跟哥哥你来我往地对话了。如果家庭里有两个孩子,那么第二个孩子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受到促进,因为有哥哥姐姐每天在他耳朵边唠叨呢?

好了,配合今天的主题,就用孩子之间的一段对话结束我们的分享,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见!

小麦粒说:“Mandarin is wrong, sometimes。”

小咕哩问:“why?”

小麦粒说:“becasue shark is not kind of fish。”

小咕哩说:“shark is not fish, dolphin and whale are not fish。”

小麦粒说:“adults are silly, they eat fish, how can they eat shark?”

小咕哩说:“yeah, shark eats people, people cannot eat shark.”

我翻译一下啊

小麦粒说:“中文是错的。”

小咕哩问:“为什么?”

小麦粒说:“因为鲨鱼不是鱼。”

小咕哩说:“鲨鱼不是鱼,海豚、鲸鱼也不是鱼。”

小麦粒说:“那些大人好傻啊,他们说吃鱼,难道连鲨鱼也吃吗?”

小咕哩说:“没错,是鲨鱼吃人,不是人吃鲨鱼。”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